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18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包括电机外壳、散热壳及供水机构,所述散热壳套设于电机外壳的外侧,所述散热壳内部设置有与电机外壳外壁接触的水冷机构,所述供水机构设置于电机外壳的外侧,并用于对散热壳内的水冷机构进行循环供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多个并列分布的冷水管,形成多条并行水路,使得第一分流管进入的冷水均匀的流通每个冷水管,从而使得每个冷水管上均为冷水,从而使得冷水在流通的过程中,可以使冷水从多个水路分别流动,使得冷水的流程较短,这种冷却方式,可以始终保证冷水在初始温度状况下对电机外壳冷却,冷却的散热效果会大大提高。冷却的散热效果会大大提高。冷却的散热效果会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组件
,具体是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的飞快发展,电机作为用电器、交通工具以及各种其他机械的动力源,应用十分广泛。电机通常由外壳、定子、转子等部件组成。电机的外壳内壁固定有定子,转子卡嵌在定子内,通电后,转子带动转轴转动完成动力输出。电机尤其是大功率电机,在工作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则会烧坏电机或加快电机的损坏速度,因此在电机的开发和使用中,对电机的散热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外壳的散热组件(授权公告号CN212137421U),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外壳的散热组件,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电机外壳的侧壁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侧壁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壳,所述散热壳的夹层内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热管,所述热管沿电机外壳的圆周径向分布,所述散热壳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沿电机外壳的圆周轴向分布,所述电机外壳的上端面设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下端设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分布在电机外壳的上端面,本技术采用热管与水冷相结合的方式对电机进行散热处理,其降温过程快速,提高了降温效果,同时散热壳可进行抽气真空化处理,使散热装置同时具有降噪功能,适应性更强。但是其水冷的方式是通过一根冷水管对整个电机外壳进行水冷,使得水流流程较长,在水流动的过程中,使得冷水管中的温度较高,当水流还没有流出冷水管时,其温度已经与电机外壳温度相等或高于电机外壳温度了,从而不能对电机外壳起到有效的散热,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包括:
[0007]电机外壳;
[0008]散热壳,套设于电机外壳的外侧,所述散热壳内部设置有与电机外壳外壁接触的水冷机构;
[0009]供水机构,设置于电机外壳的外侧,并用于对散热壳内的水冷机构进行循环供水。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多个并列分布的冷水管、第一分流管及第二分流管,每个所述冷水管的进水口均与第一分流管相连通,出水口均与第二分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分流管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二分流管上连接有排水管,通过设置的多个并列分布的冷水管,形成多条并行水路,使得第一分流管进入的冷水均匀的流通每个冷水管,从而使得每个冷水管上均为冷水,从而使得冷水在流通的过程中,可以使冷水
从多个水路分别流动,使得冷水的流程较短,这种冷却方式,可以始终保证冷水在初始温度状况下对电机外壳冷却,冷却的散热效果会大大提高,减少了冷水在流动过程中,被电机加热的过程,可以很好的改善电机的温度梯度。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壳为底部开口的弧形结构,所述散热壳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分流管及第二分流管的第一固定槽,所述散热壳内壁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分布并与第一固定槽相连通的第二固定槽,所述冷水管安装于第二固定槽内,通过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固定槽的设置,便于对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及冷水管进行安装固定。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水机构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一侧安装有冷凝器,所述水箱通过水泵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冷凝器相连通,所述水箱上还连接有回水管,所述进水管及排水管的顶端均延伸至散热壳的外侧并分别与出水管及回水管相连通,使用时,通过启动水泵,使得水箱中的水流通过冷凝器制冷后通过出水管、进水管及第一分流管进入每个冷水管中,再从每个冷水管的的出水口进入第二分流管,并经排水管及回水管进入水箱中,以此往复循环。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壳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呈圆周阵列有序分布的槽体,所述槽体呈“V”型结构,且所述槽体的“V”型角为钝角,通过在散热壳外壁设置的呈“V”型结构的槽体,大大增加了散热壳外壁的散热面积,且通过“V”型结构的排列,有利于槽体中的空气流通,从而大大提高了散热壳对电机外壳的散热效果。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壳的外壁设置有三组呈圆周阵列有序分布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三个等间距分布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贯穿散热壳,且所述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端部与电机外壳的侧壁接触,通过螺纹孔及螺栓的配合,便于将散热壳固定安装与电机外壳的外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多个并列分布的冷水管,形成多条并行水路,使得第一分流管进入的冷水均匀的流通每个冷水管,从而使得每个冷水管上均为冷水,从而使得冷水在流通的过程中,可以使冷水从多个水路分别流动,使得冷水的流程较短,这种冷却方式,可以始终保证冷水在初始温度状况下对电机外壳冷却,冷却的散热效果会大大提高,减少了冷水在流动过程中,被电机加热的过程,可以很好的改善电机的温度梯度。
[0017]2、通过在散热壳外壁设置的呈“V”型结构的槽体,大大增加了散热壳外壁的散热面积,且通过“V”型结构的排列,有利于槽体中的空气流通,从而大大提高了散热壳对电机外壳的散热效果。
[0018]3、通过螺纹孔及螺栓的配合,便于将散热壳固定安装与电机外壳的外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中散热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中第一固定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中冷水管与分流管的连接图。
[0023]图中:1、电机外壳;2、散热壳;3、水箱;4、冷凝器;5、出水管;6、回水管;7、进水管;
8、排水管;9、槽体;10、螺纹孔;11、第一分流管;12、冷水管;13、第一固定槽;14、第二固定槽;15、第二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包括电机外壳1、散热壳2及供水机构,所述散热壳2套设于电机外壳1的外侧,所述散热壳2内部设置有与电机外壳1外壁接触的水冷机构,所述供水机构设置于电机外壳1的外侧,并用于对散热壳2内的水冷机构进行循环供水。
[0026]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多个并列分布的冷水管12、第一分流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外壳(1);散热壳(2),套设于电机外壳(1)的外侧,所述散热壳(2)内部设置有与电机外壳(1)外壁接触的水冷机构;供水机构,设置于电机外壳(1)的外侧,并用于对散热壳(2)内的水冷机构进行循环供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多个并列分布的冷水管(12)、第一分流管(11)及第二分流管(15),每个所述冷水管(12)的进水口均与第一分流管(11)相连通,出水口均与第二分流管(15)相连通,所述第一分流管(11)上连接有进水管(7),所述第二分流管(15)上连接有排水管(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空调电机外壳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2)为底部开口的弧形结构,所述散热壳(2)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分流管(11)及第二分流管(15)的第一固定槽(13),所述散热壳(2)内壁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分布并与第一固定槽(13)相连通的第二固定槽(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华袁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赫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