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通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573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射机、接收机中所用的滤波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噪声产生的滤波器。该滤波器是在电介质等基板上具有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以及由条状导体与接地导体组成谐振子,在该条状导体与接地导体之间通过电容器电气连接而构成的。采用这种滤波器的机器,由于使高谐波成分衰减,从而噪声剧减。(*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各种通信器材和电视接收机等的滤波器。 用附图说明已有滤波器构成的一例。图14是以模式化来表示已有滤波器主要部分构成的平面图,该滤波器采用共面线路型谐振子。图14中,1为电介质作成的基板。该基板的一面设有3个共面线路2~4、输入电极5以及输出电极6。共面线路2的条状导体2a与输入电极5之间通过电容器7连接。而且,共面线路4的条状导体4a与输出电极6之间通过电容器8连接。此外,共面线路3的条状导体3a与别的条状导体2a、4a间分别通过电容器9、10连接。按以上构成,可组成带通滤波器。图13表示上述构成的滤波器的滤波特性。图13中,A表示必要衰减量的限幅线,fo表示必要的中心频率,3fo、5fo、7fo表示其高次谐波。由图13可知,对于高次谐波3fo、5fo、7fo(包含在这以上的奇数倍频率)的衰减量较小,通过量则较大。因此,例如将该滤波器用作发射机中部件时,就会有该发射机发射了高次谐波成分而在其他的通信机器中产生噪声的问题。而且,将该滤波器用作接收机中的部件时,就有该接收机接收了高次谐波成分而产生噪声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高次谐波成分衰减防止噪声发生的滤波器。要达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滤波器至少包括由电介质等形成的基板;形成在该基板至少一面各自规定部位的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形成在上述基板至少一面上由带形条状导体以及该条状导体两侧的第一接地导体所组成的谐振子;形成在上述基板规定部位的第二接地导体;在上述条状导体与上述输入电极之间电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在上述谐振子的条状导体与上述输出电极之间电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在上述第一接地导体以及上述第二接地导体其中至少一个接地导体与上述谐振子的条状导体间构成电气连接的第三电容器。上述构成的滤波器滤波特性中,相对于中心频率的高谐波成分其传输电平大幅度减小。因而,采用该滤波器的机器达到使高谐波成分所引起的噪声聚减的效果。图1是模式化表示本专利技术滤波器第一实施例主要部分构成的平面图。图2是模式化地表示本专利技术滤波器第二实施例主要部分构成的平面图。图3是模式化地表示本专利技术滤波器第三实施例主要部分构成的平面图。图4是模式化地表示本专利技术滤波器第四实施例主要部分构成的平面图。图5是由本专利技术滤波器第一实施例的构成得到的滤波特性图。图6是模式化地表示本专利技术滤波器第五实施例主要部分构成的正面图。图7是沿图6所示的X-Y线剖面的平面图。图8是模式化地表示本专利技术滤波器第六实施例主要部分构成的平面图。图9是由本专利技术滤波器第六实施例的构成而得到的滤波特性图。图10是模式化地表示本专利技术滤波器第七实施例主要部分构成的平面图。图11是沿图10所示的X-Y线剖面的正面图。图12是图13主要部位放大的正面图。图13是现有滤波器的滤波特性图。图14是模式化地表示现有滤波器主要部分构成的平面图。以下揭示实施例并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以下说明涉及权利要求1-10的实施例。用图1与图5说明本专利技术滤波器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采用共面线路型谐振子的滤波器其主要部分构成的模式化平面图。图1中,11为电介质制成的基板,在其一面的规定部位用铜箔形成了共面线路12~14、输入电极15、输出电极16与第二接地导体17。共面线路12~14分别由呈带形的条状导体12a~14a与其两侧的第一接地导体117a~117d构成。共面线路-12的条状导体12a与输入电极15是通过第一电容器18电气连接的,共面线路14的条状导体14a与输出电极16是通过第二电容器19电气连接的。但输入电极15与条状导体12a的距离以及输出电极16与条状导体14a的距离较接近时,第一电容器18以及第二电容器19就可由电极间的静电容量来代替。共面线路13的条状导体13a与条状导体12a、14a之间分别由第四电容器20、21电气连接。但条状导体13a与条状导体12a、14a之间的距离接近的话,这些电容器20、21就可由电极间的静电容量来代替。共面线路12~14各自的条状导体12a~14a通过第三电容器22、23、24与第二接地导体17电气连接。但条状导体12a~14a与第二接地导体17之间的距离较接近的话,这些第三电容器22~24就可由电极间的静电容量来代替。条状导体12a与条状导体13a之间的第一接地导体117b的一部分构成向第二接地导体17延伸的延长接地导体26。条状导体13a与条状导体14a之间的第一接地导体117c的一部分构成向第二接地导体17延伸的延长接地导体27。另外,这些延长接地导体26、27与第二接地导体连接的构成也是可行的。上述构成中,要使得呈带形的条状导体12a~14a的长度为最佳长度。其理由在于要对因条状导体12a~14a与第二接地导体17之间连接了第三电容器22~24而产生的中心频率偏移加以校正。即,通过增加这些第三电容器22~24,C成分就变大。C成分增加,必要的中心频率fo则向低频一侧偏移。要校正这种偏移,得使条状导体12a~14a的长度变短,以减小L成分。因而,就滤波器而言,必要的中心频率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图5表示上述构成的滤波器的滤波特性。在图5中,A表示噪声的必要衰减限幅线,B表示高次谐波。由图5可知,产生的高次谐波偏移到比以往所产生的高次谐波3fo、5fo、7fo更高的频率一侧,且这些高次谐波的通过量大幅度地衰减。其理由是因为通过使条状导体12a~14a的长度变短而减小了L成分,故产生的高次谐波如图5中B所表示的那样向高频一侧偏移。并且在已偏移的较高频率中,若通过第3电容器22-24至接地导体17的话,信号就流掉了。结果是,发射机或接收机中采用这种滤波器时,具有使高次谐波成分而引起的噪声达到剧减的效果。另外,延长接地导体26、27抑制共面线路12与13之间以及共面线路13与14之间各自电极间的静电容量的结合,而且具有抑制噪声产生的效果。在该第一实施例的构成中,由1个共面线路构成的滤波器也是可以的。即,在图1中未形成3个共面线路12~14当中的2个共面线路12、13、与第三电容器22~24当中的2个电容器22、23以及第四电容器20、21的滤波器也是可行的。这种情况下的效果与图1构成的滤波器是相同的,具有防止噪声产生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构成中也可以构成采用了2个或4个以上共面线路的滤波器。这种情况下,第三电容器以及第四电容器形成在规定位置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构成至少包括由电介质等形成的基板;形成在该基板至少一面的各自规定部位上的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形成在上述基板至少一面上、由呈带形的条状导体以及条状导体两侧的第一接地导体组成的共面线路型谐振子;形成在上述基板规定部分位的第二接地导体;上述共面线路型谐振子的条状导体与上述输入电极之间电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上述共面线路型谐振子的条状导体与上述输出电极之间电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并且在上述第一接地导体以及上述第二接地导体中至少一个接地导体与上述共面线路型谐振子的条状导体之间具有电气连接的第三电容器。另外,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构成是上述第一构成中,由多个共面线路型谐振子构成的滤波器。即,共面线路型谐振子在2个以上,其中之一的共面线路型谐振子的条状导体与输入电极之间由第二电容器电气连接,另一共面线路型谐振子条状导体与输出电极之间由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电介质等制成的基板;形成在该基板至少一面各自规定部位的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形成在所述基板至少一面由条状导体导体以及该条状导体两侧的第一接地导体组成的共面线路型谐振子;形成在所述基板规定部位的第二接地导体;所述共面线路型谐振子的条状导体与所述输入电极间电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所述共面线路型谐振子的条状导体与所述输出电极间电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至少具有电气连接在所述共面线路型谐振子的条状导体与所述第一以及所述第二接地导体中至少一个接地导体之间的第三电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泰正三宅秀行石井顺也竹田幸弘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