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线电机及其出线机构和绕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76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扁线电机的绕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扁线电机及其出线机构和绕组机构,该出线机构包括:中性排,包括:弧形板,与扁线电机的绕组的轴心垂直设置,且镶嵌于所述绕组的端面;接线柱,设置于所述弧形板的内弧面和外弧面上,用于与所述绕组连接,设置于所述内弧面和所述外弧面上的接线柱错位排列;接线端子,包括:接线主板,与所述弧形板所在的平面垂直设置;接入线,设置于所述接线主板的中部且远离所述弧形板的一侧,用于接入外部的接线电压;引出线,设置于所述接线主板的两端,用于与所述绕组连接。该扁线电机及其出线机构和绕组机构能够降低扁线电机的设计成本。机构能够降低扁线电机的设计成本。机构能够降低扁线电机的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扁线电机及其出线机构和绕组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扁线电机的绕组
,具体地涉及一种扁线电机及其出线机构和绕组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扁线电机因为其线路集成度高、功率密度大的特点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中的重要部件。在现有技术中,以常用的Hairpin扁线电机为例。现有Hairpin扁线电机的定子端部结构由三相进线部分、中性点连接部分、焊接端和发卡端组成电流回路,三相进线部分和中性点连接部分分布较宽。常规的三相及中性点连接集中方案主要采用异性铜排连接,受空间限制,异性铜排尺寸不能太大,导致电流不能太大,这直接制约了扁线电机的功率拓展。现有扁线电机的绕组三相及中性点连接集中方案采用异性线,制作过程复杂,对生产过程管控要求较高。另外,对于扁线电机的与外部的接线端子也是型号各异,对于不同的异性线的方案,往往需要针对性的生产对应的接线端子,这就提高了扁线电机的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扁线电机设计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扁线电机及其出线机构和绕组机构,该扁线电机及其出线机构和绕组机构能够降低扁线电机的设计成本。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扁线电机的出线机构,包括:
[0005]中性排,包括:
[0006]弧形板,与扁线电机的绕组的轴心垂直设置,且镶嵌于所述绕组的端面;
[0007]接线柱,设置于所述弧形板的内弧面和外弧面上,用于与所述绕组连接,设置于所述内弧面和所述外弧面上的接线柱错位排列;
[0008]接线端子,包括:
[0009]接线主板,与所述弧形板所在的平面垂直设置;
[0010]接入线,设置于所述接线主板的中部且远离所述弧形板的一侧,用于接入外部的接线电压;
[0011]引出线,设置于所述接线主板的两端,用于与所述绕组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接线柱垂直设置于所述弧形板远离所述绕组的一面。
[0013]可选地,不同的所述接线端子相互不交叉。
[0014]可选地,所述接线电压为三相电压,所述接线端子为至少三个,每个所述接线端子用于与所述三相电压中的一相连接。
[0015]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扁线电机的绕组机构,所述绕组机构包括:
[0016]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出线机构;
[0017]多根直线段导体,每根所述直线段导体并列排列,所述直线段导体分为至少三组;
[0018]发卡端,与同一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导体的一端连接;
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1]如图1和图2所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扁线电机的出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图1和图2中,该出线机构可以包括中性排10和接线端子20。其中,中性排10的结构可以是如图1所示,接线端子20的结构可以是如图2所示。
[0042]具体地,在图1中,该中性排10可以包括弧形板11和接线柱12。其中,该弧形板11可以与扁线电机的绕组的轴心垂直设置,且镶嵌于绕组的端面。接线柱12可以设置于弧形板11的内弧面和外弧面上,用于与绕组连接。另外,设置于弧形板11的内弧面和外弧面上的接线柱12可以错位排列,以便于插入接线端子20。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该中性排10能够更深入的镶嵌入该绕组的端面中,如图1所示,该接线柱12可以垂直设置于弧形板11远离绕组的一面。而为了进一步贴合绕组的形状,该弧形板11也可以是半圆弧形板。
[0043]在图2中,接线端子20可以包括接线主板21、接入线22以及引出线23。其中,接线主板21可以与弧形板11所在的平面垂直设置。接入线22可以设置于接线主板21的中部且远离该弧形板11的一侧,用于接入外部的接线电压。引出线23可以设置于接线主板21的两端,用于与绕组连接。经过该如图2中所示出的接线端子20,使得通过接入线22引入的接线电压能够分成两路进入绕组中,并最终通过该绕组的另一端连接至中性排10。
[0044]如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性排10和接线端子20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在该图3中,该中性排10和接线端子20之间可以相互绝缘,使得由接线端子20接入的接线电压能够在经过绕组后再通过接线柱12汇流如中性排10。此外,为了避免不同的接线端子20相互干扰,在多个接线端子20布置于中性排10时,不同的接线端子20之间可以相互不交叉。在该实施方式中,至于该接线端子20的具体数量,则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个数值。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示例中,考虑到扁线电机常用的供电电压为三相电压,那么该接线端子20则可以是至少三个,其每个接线端子20可以用于与三相电压中的一相连接。该如图3所示出的出线机构由于将该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单个出线机构拆分为中性排10和接线端子20,并将中性排10设计为与绕组的端面形状相近的弧形,使得该出线机构能够镶嵌入绕组的端面中。而由于该中性排10的前置铺垫,使得在绕组的端面上让位出供接线端子20安装的空间,从而接线端子20也能够嵌入绕组的端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出线机构通过中性排10和接线端子20结合的方式,使得出线机构的形状不再局限于绕组的形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出线机构而言,该出线机构具有更高的通用性,降低了扁线电机的出线机构的设计成本以及设计体积。
[0045]如图4所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扁线电机的绕组机构的爆炸图。在该图4中,该绕组机构可以包括如图1至3中所示的出线机构(中性排10和接线端子20)、多根直线段导体31、发卡端32以及换向导体33。其中,每根直线段导体31可以并列排列,且该直线段导体31可以分为至少三组,以便于作为外部接入的三相电压中的每一相的线路回路。发卡端32可以与同一组中相邻的两个直线段导体31的一端连接,以将同一组中的直线段导体首尾连接形成线路回路。换向导体33可以与同一组中相邻的两个直线段导体31的另一端连
接,且与每组的首个和最后一个直线段导体31连接的换向导体33的另一端(非与直线段导体31连接的一端)可以与出线机构的接线柱12连接。
[004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固定该如图4所示的绕组的线圈,该绕组机构还可以包括定子铁芯34。如图4所示,该定子铁芯34可以为顶部和底部均镂空的圆柱型壳体,且该圆柱型壳体的内壁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直线段导体31的矩形槽35。其中,对于该矩形槽35的具体数量,可以是根据该绕组机构的线圈的长度来确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该矩形槽35的数量可以是48个。且该48个矩形槽35可以均布于该圆柱型壳体的内壁。另外,考虑相邻的直线段导体31需要相互绝缘,那么每个矩形槽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线电机的出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机构包括:中性排,包括:弧形板,与扁线电机的绕组的轴心垂直设置,且镶嵌于所述绕组的端面;接线柱,设置于所述弧形板的内弧面和外弧面上,用于与所述绕组连接,设置于所述内弧面和所述外弧面上的接线柱错位排列;接线端子,包括:接线主板,与所述弧形板所在的平面垂直设置;接入线,设置于所述接线主板的中部且远离所述弧形板的一侧,用于接入外部的接线电压;引出线,设置于所述接线主板的两端,用于与所述绕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垂直设置于所述弧形板远离所述绕组的一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机构,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所述接线端子相互不交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电压为三相电压,所述接线端子为至少三个,每个所述接线端子用于与所述三相电压中的一相连接。5.一种扁线电机的绕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机构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出线机构;多根直线段导体,每根所述直线段导体并列排列,所述直线段导体分为至少三组;发卡端,与同一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佳伦王建胡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