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式给水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田地的浇水装置,它包括内筒、外筒和出水管口三部分,内筒和外筒各是一锥度相同的圆台,外筒的顶端接有顶盖,侧面装有出水管口,内筒顶端开启,侧面上开有孔径与出水管口的孔径相同,位置能与出水管口相重合的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出水量可以调节、出水方向可以控制、重量轻、携带方便等特点,乡镇企业和个体户均可生产。(*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田地的浇水装置。水是宝贵的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发展节水技术已是势在必行。低压管道灌溉具有节水、节能、省地、省工、易管理的优点,但出水口使用的名种给水栓,有的造价高影响推广,有的结构不合理影响出水量,有的使用不方便,因此,给水栓一直制约着低压管道灌溉的发展。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套筒式结水栓,这种给水栓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出水量可调的特点。本技术包括内筒、外筒和出水管口三部分,内筒和外筒各是一上大下小且锥度相同的园台,外筒的顶端密封衔接有顶盖,外筒的侧面有一园孔,园孔上装有出水管口,在外筒内套装有顶端开启的内筒,内筒的侧面上开有孔径与出水管口的孔径相同,位置能与出水管口(3)相重合的出水孔。本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1.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乡镇企业和个体户均可生产;2.根据需要,转动出水管口与出水口的相对位置实现对出水量的调节,直至完全关闭,其出水方向可控制360°角;3.内筒和出水管口的内壁光滑,水流条件好;4.重量轻,携带方便,选用外径为125mm、壁厚3mm的硬塑料管制作,重量小于1.1Kg;5.成本低,选用外径为125mm、壁厚3mm的硬塑料管制作,成本费为5元~8元。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法。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内筒的主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内筒的俯视图;附图5是本技术外筒的主视图;附图6是本技术外筒的侧视图。图中(1)为内筒,(2)为外筒,(3)为出水管口,(4)为出水孔,(5)为顶盖,(6)为园孔。实施例本技术的内筒(1)、外筒(2)和出水管口(3)选用聚氯乙烯管制作,顶盖用聚氯乙烯板制作,制作时,外筒(2)的园台部分和出水管口(3)可以做为一个整体注塑,内筒(1)的上端内径大于内筒(1)的下端外径的数值在1mm之内,外筒(2)的上端内径大于外筒(2)的下端外径的数值在1mm之内。在装配时,先将内筒(1)插入外筒(2)的园台内,再将顶盖(5)焊接在外筒(2)的园台上端面,焊缝不能渗水或漏水。在使用时,先将内筒(1)插入低压管道的三通管内,并使出水孔(4)与出水口(3)全部错开,使本技术处于关闭位置,利用水对顶盖(5)的压力将外筒(2)顶起,使内筒(1)和外筒(2)挤紧,达到密封不渗水的目的。开启时,用手轻轻压下顶盖(5)并转动外筒(2),使出水量由小到大,直至外筒(2)的出水管口(3)与内筒(1)的出水孔(4)位置重合时,出水量达到最大。关闭时,转动外筒(2),使出水管口(3)完全离开内筒(1)的出水孔(4),即可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式给水栓,其特征是包括内筒(1)、外筒(2)和出水管口(3)三部分,内筒(1)和外筒(2)各是一上大下小且锥度相同的园台,外筒(2)的顶端密封衔接有顶盖(5),外筒(2)的侧面有一园孔(6),园孔(6)上装有出水管(3),在外筒(2)内套装有顶端开启的内筒(1),内筒(1)的侧面上开有孔径与出水管口(3)的孔径相同、位置能与出水管口(3)相重合的出水孔(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套筒式给水栓,其特征是包括内筒(1)、外筒(2)和出水管口(3)三部分,内筒(1)和外筒(2)各是一上大下小且锥度相同的园台,外筒(2)的顶端密封衔接有顶盖(5),外筒(2)的侧面有一园孔(6),园孔(6)上装有出水管(3),在外筒(2)内套装有顶端开启的内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佃俊张冠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潍坊市水利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