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367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11)之间,偏靠车身左侧地载置收置电池的电池盒(18),并在电池盒(18)的车身右侧的端部,连接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因此不仅能够用左右的侧部车架(11)保护电池盒免受侧面碰撞的冲击,而且能够将电池盒(18)的容积确保到最大限度,并能够确保配置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的空间。并且由于将电池盒(18)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11),因此不仅能够将电池盒(18)坚固地载置于车身,而且也能够通过电池盒(18)提高左右侧部车架(11)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电力从收置在电池箱中的电池供给到使车辆行驶的电动机的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通过在设于电池箱中的冷却通路中流动的冷却空气对电池进行冷却的电池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从日本特开2003-31781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71759号公报周知将收置向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发动机(generator)供电的电池的电池箱配置于后座后方的行李室的前部,将供给/排出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连接在电池箱左右一方的侧面。有必要在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受到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对电池箱进行保护免受损伤,但是也存如下问题,即若施加用于保护电池的特别的增强,则车身重量增加,成为使行驶性能降低的原因。通常,在车身侧部的前后方向配置的左右的侧部车架,通过配置于左右的横梁(cross member)而连接并增强。特别是,在与后轮的车轮罩的位置对应的侧部车架上,从悬架装置的缓冲器的上端输入较大的载荷,若在该部分载置电源装置,则配置横梁的空间消失,车身的刚性有可能不足。另外,通过日本特开平8-310256号公报已经周知,在收置电动汽车的电池的电池框架的内部形成U字状的冷却通路,在该冷却通路的两端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连接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上述现有的技术中,由于电池框架的冷却通路形成为U字形状,且在电池框架的较小侧面的两端,冷却通路进气口和排气口邻接而配置,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连接在这些进气口和排气口的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的布局的自由度大幅度地受到限制。另外,通过日本特开2001-233064号公报所公知,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发电机进行供电的电源装置,收置于支撑后部座椅的座椅座垫的罩的内部,并通过形成于所述罩的上面和座椅座垫下面之间的间隙的空气路径,而吸入对电源装置的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然而,作为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装置的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若直接使用外部空气,则在外部空气温度变高的夏季,则电池的冷却效果有可能会降低,因此优选为将车厢内的被调节至适当温度的空气作为冷却空气使用。如此,即使假定将车厢内的空气作为电源装置的电池的冷却空气使用,对于电源装置被配置于座椅后方的行李室的情况,也存在如下问题,即很难在不降低座椅的就座性能的情况下将车厢内的空气导向电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第一目的为,在不对车身施加特别增强的情况下,保护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箱免受来自侧面碰撞的冲击。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为,利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装置而确保车身的刚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为,提高备有U字状的冷却通路的电池箱上供给/排出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的布局的自由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为,在不降低座椅的就座性能的情况下,将车厢内的空气供给到配置于座椅后方的电源装置的电池箱。为达到上述第一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是将收置电池的电池箱载置于车身,并将电力从所述电池供给到使车辆行驶的电动机的车辆用电源装置,其中,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之间偏靠左右中的一方而载置所述电池箱,并在所述电池箱的左右另一方的端部,连接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以及排气导管。根据上述特征,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之间偏靠向左右一方地载置收置电池的电池箱,并在电池箱的左右另一方的端部,连接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因此不仅能够用左右侧部车架保护电池箱免受侧面碰撞的冲击,而且能够将电池箱的容积确保为最大限,并能够确保配置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的空间。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一特征外,将所述电池箱的左右两端部连接在左右侧部车架。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将电池箱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因此不仅能够将电池箱强固地载置于车身,而且也能够通过电池箱提高左右的侧部车架的刚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一特征外,将设于所述排气导管的风扇配置于车身外板和内饰件之间的空间。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将设于所述排气导管的风扇配置于车身外板和内饰件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用内饰件遮挡风扇的噪音而提高车厢的静肃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三特征外,在比所述风扇更靠近下流侧的所述排气导管上设置消音器。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在比风扇更靠近下流侧的排出风扇上设置消音器,因此能够降低流经排出导管内的冷却空气的噪音。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一至第四特征的任一项外,将燃料箱的供给管设于作为与所述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相反侧的左右一方侧。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将燃料箱的供给管设于位于与所述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相反侧的左右一方侧,因此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与燃料箱的供给管不产生干涉,因而提高了布局的自由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一特征或第二特征外,将车辆的电装部件配置于与所述电池箱的冷却空气出口连接的风扇和所述排气导管的冷却空气入口之间,而对其进行冷却。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车辆的电装部件配置于与所述电池箱的冷却空气出口连接的风扇和所述排气导管的冷却空气入口之间,而对其进行冷却,因此不仅能够利用冷却电池的冷却空气冷却车辆的电装部件,而且与在排气导管的下流端设置风扇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风扇所产生的负压和正压的绝对值,从而提高冷却空气流路的密封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六特征外,将所述排气导管,连接于形成于行李室的底板面上的轮胎锅。根据上述特征,将所述排气导管,连接于形成于行李室的底板面上的轮胎锅,因此能够扩大行李室的容积。为达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把将多个电池模块收置于电池盖的内部的电池箱载置于车身,并将电力从所述电池模块供给到使车辆行驶的电动机,其中,所述电池箱,具有支撑所述电池模块并在车身左右方向贯通所述电池盖的电池支撑架,并且将该电池支撑架的左右两端部连结于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根据上述特征,由于电池箱由如下构件构成多个电池模块;收置电池模块的电池盖;支撑电池模块并在车身左右方向贯通电池盖的电池支撑架,并将电池支撑架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因此不仅能够将电池框架强固地载置于车身,而且即使不能够在电池箱的位置配置横梁,也能够通过在电池支撑架发挥横梁的功能,而提高左右侧部车架的刚性。由此,即使对于因载置电池箱而使重量增加,也能够在不变更现有的车身构造的情况下实现相应的功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八特征外,在与车轮罩对应的位置,将所述电池支撑架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在与车轮罩对应的位置,将电池支撑架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因此能够利用电池支撑架,对在侧部车架上施加来自悬架装置的载荷的部分有效地进行增强。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八特征外,对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电池单元而构成的所述电池模块,以其纵长方向沿着车身前后方向的方式而配置。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对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电池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将收置电池的电池箱载置于车身,并将电力从所述电池供给到使车辆行驶的电动机,其中,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之间偏靠左右中的一方而载置所述电池箱,并在所述电池盒的左右另一方的端部,连接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 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以及排气导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池荣治武富春美大矢聪义大熊香苗佐藤诚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