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过渡摆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61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间过渡摆臂,包括臂体,臂体自前到后向右弯曲设置,臂体的左右宽度自前到后依次递减,臂体上自前到后依次设有摆臂安装座、铰接座和连接球座,摆臂安装座设于臂体的前端,连接球座设于臂体的后端,铰接座靠近连接球座设置,其中摆臂安装座与铰接座之间的臂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开设有减重凹槽,铰接座和连接球座之间的臂体自下到上弯曲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大了安装空间,增强了过渡臂的强度和避免了安装时其他部件干涉。渡臂的强度和避免了安装时其他部件干涉。渡臂的强度和避免了安装时其他部件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间过渡摆臂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间过渡摆臂。

技术介绍

[0002]中间过渡摆臂是车辆转向系统的重要零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转向拉杆的力传递至转向节臂上,从而实现车辆的转向。过渡摆臂应用在重型汽车双转向车型上,用以连接过渡拉杆,传递转向力。过渡摆臂总成分为支架、过渡摆臂、轴承及其他零件。其中市场上的摆臂支架多采用焊接式或者铸造式的,结构笨重且强度不高。现有技术通过滚子轴承实现摆臂支架的摆动运动,随着过渡摆臂多次转动,轴向间隙会逐渐增大,容易损坏轴承。现有的过渡摆臂开设有三个连接球孔,但是对应连接的结构对应两个连接球孔连接安装,剩余的连接球孔会对过渡摆臂造成干涉,影响过渡摆臂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间过渡摆臂,增大了安装空间,增强了过渡臂的强度和避免了安装时其他部件干涉。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臂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臂体自前到后向右弯曲设置,臂体的左右宽度自前到后依次递减,臂体上自前到后依次设有摆臂安装座、铰接座和连接球座,摆臂安装座设于臂体的前端,连接球座设于臂体的后端,铰接座靠近连接球座设置,其中摆臂安装座与铰接座之间的臂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开设有减重凹槽, 所述铰接座和连接球座之间的臂体自下到上弯曲设置。
[0005]采用上述结构后,俯视方向上臂体自前到后向右弯曲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安装时上下方向其他部件的干涉,同时保证臂体的强度,臂体的宽度递减能够增大臂体的安装空间,避免安装时上下方向其他部件的干涉,臂体向上弯曲能够避免安装时左右方向其他部件的干涉;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三个连接球座的设计,该臂体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在保证臂体强度的同时,减小臂体的大小,能够将部件连接在一起,增大了安装空间,避免了安装时其他部件的干涉,减重凹槽增大了安装空间,便于安装,减轻了中间过渡摆臂的重量,降低了成本,保证了臂体的受力均匀和受力面积,增加了臂体的稳定性,
[0006]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重凹槽为所述臂体的上下端面向内圆弧过度凹陷形成,减重凹槽的底面平行设置,减重凹槽的底面与臂体的上下端面平行设置。
[0007]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摆臂安装座包括自臂体向上下两端延伸的环台,环台的上下端面上贯通有通孔,通孔处安装有安装摆臂支座,通孔为两端大中间小的台阶孔,台阶孔的小孔与摆臂支座的外径相适应,台阶孔的大孔内安装有可套装在摆臂支座上的轴承,轴承的外端安装有O型密封圈。
[0008]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台阶孔的小孔内壁上开设有注油孔,俯视方向上注油孔的轴线处于摆臂支座与连接球座圆心的连接线上,注油孔内壁上设有与注油管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0009]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铰接座和连接球座的上下端面均设有向两端延伸的轴台,轴台上开设有锥孔,轴台的锥孔包括上端面开设的上锥孔和下端面开设的下锥孔,所述锥孔的孔壁自上销孔向下销孔平滑过渡形成锥形孔,轴台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平行设置在水平面上。
[0010]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铰接座的锥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所述连接球座的锥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孔。
[0011]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臂体、安装座、铰接座和连接球座为一体成型。
[0012]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臂体的左右侧壁上设有若干凸筋。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A

A方向的剖面图;
[0016]图3是图1的摆臂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1的B

B方向的剖面图。
[0018]图中:1

臂体,2

凸筋,3

摆臂安装座,4

铰接座,5

连接球座,6

减重凹槽,7

通孔,8

注油孔,9

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描述,以图1垂直于纸面向外为上向,以图1的上为前向,以图1的左为左向,参照图1

图4所示,该中间过渡摆臂包括臂体1,以臂体1的前端面作为主视面,臂体1的俯视方向上,臂体1自前到后向右弯曲设置,臂体1的左右侧壁上设有若干凸筋2,凸筋2能够增强臂体1强度,臂体1的左右宽度自前到后依次递减,宽度递减能够增大臂体1的安装空间,避免其他部件的干涉,且臂体1的上下厚度一致,此处的厚度为臂体1的上下距离,厚度一致能够保证中间过渡摆臂的结构稳定性;臂体1上自前到后依次设有摆臂安装座3、铰接座4和连接球座5,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三个连接球座的设计,该臂体1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在保证臂体1强度的同时,减小臂体1的大小,能够将部件连接在一起,增大了安装空间,避免了安装时其他部件的干涉,臂体1、安装座、铰接座4和连接球座5均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能够增加中间过渡摆臂的强度,摆臂安装座3设于臂体1的前端,连接球座5设于臂体1的后端,铰接座4靠近连接球座5设置,其中摆臂安装座3与铰接座4之间的臂体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开设有减重凹槽6, 减重凹槽6为臂体1的上下端面向内圆弧过度凹陷形成,减重凹槽6的底面平行设置,减重凹槽6的底面与臂体1的上下端面平行设置, 减重凹槽6增大了安装空间,便于安装,减轻了中间过渡摆臂的重量,降低了成本,保证了臂体1的受力均匀和受力面积,增加了臂体1的稳定性,在臂体1的左视方向上铰接座4和连接球座5之间的臂体1自下到上弯曲设置,臂体1向上弯曲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0
°‑
30
°
,在本实施例中臂体1向上弯曲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20
°
,臂体1向上弯曲能够避免其他部件左右方向安装时的干涉。其中摆臂安装座3包括自臂体1向上下两端延伸的环台,环台的上下端面上贯通有通孔7,通孔7处安装有安装摆臂支座,通孔7为两端大中间小的台阶孔,台阶孔的小孔与摆臂支座的外径相适应,台阶孔的小孔内壁上开设有注油孔8,俯视方向上注油孔8的轴线处于
摆臂支座与连接球座5圆心的连接线上,注油孔8为公称直径为8、螺距为1、内螺纹公差带为6的细牙螺纹孔,注油管的出油端设有与注油孔8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从而实现注油管与注油孔8之间的螺纹连接,避免台阶孔的大孔内安装有可套装在摆臂支座上的轴承,此处的轴承可为滚针轴承,滚针轴承具有较小的截面,同时能够对摆臂支座产生的径向力进行有效的支撑, 滚针轴承具有较高的负荷承受能力, 其内径尺寸和载荷能力与其它类型轴承相同时,外径最小,特别适用于径向安装尺寸受限制的支承结构,轴承的外端安装有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能够封堵摆臂支座的通孔7两端,避免进入通孔7的润滑油流出。铰接座4和连接球座5的上下端面均设有向两端延伸的轴台,轴台上开设有锥孔9,其中两个锥孔9的轴线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间过渡摆臂,包括臂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1)自前到后向右弯曲设置,臂体(1)的左右宽度自前到后依次递减,臂体(1)上自前到后依次设有摆臂安装座(3)、铰接座(4)和连接球座(5),摆臂安装座(3)设于臂体(1)的前端,连接球座(5)设于臂体(1)的后端,铰接座(4)靠近连接球座(5)设置,其中摆臂安装座(3)与铰接座(4)之间的臂体(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开设有减重凹槽(6),所述铰接座(4)和连接球座(5)之间的臂体(1)自下到上弯曲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过渡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凹槽(6)为所述臂体(1)的上下端面向内圆弧过度凹陷形成,减重凹槽(6)的底面平行设置,减重凹槽(6)的底面与臂体(1)的上下端面平行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过渡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安装座(3)包括自臂体(1)向上下两端延伸的环台,环台的上下端面上贯通有通孔(7),通孔(7)处安装有安装摆臂支座,通孔(7)为两端大中间小的台阶孔,台阶孔的小孔与摆臂支座的外径相适应,台阶孔的大孔内安装有可套装在摆臂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家海秦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时正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