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用无车桥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910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8
轨道交通车辆用无车桥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属于特种轨道车辆用独立轮定位装置领域,其包括:左车轮安装法兰、右车轮安装法兰、左车轮驱动器、右车轮驱动器、左车轮转动主轴、右车轮转动主轴、左车轮定位中间体、右车轮定位中间体、左车轮A字形上拉杆、右车轮A字形上拉杆、左车轮A字形下拉杆、右车轮A字形下拉杆、转向作动器、转向机构、抗侧滚扭杆、空气弹簧和可控阻尼减振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允许凹字形的列车地板上的中心部分从该间隙之间贯穿通过,并取缔列车地板上的斜坡和台阶结构设计,进而实现列车的全列100%低地板化。的全列100%低地板化。的全列100%低地板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车辆用无车桥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特种轨道车辆用独立轮定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无车桥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俗称有轨电车,其通常是指采用专用轨道线路结构进行承重和行进导向的一类列车式电动型城市有轨交通运输工具。目前主流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均为低地板有轨电车,此类低地板有轨电车转向架虽然大幅降低了中线附近的纵向结构高度,但其车轮定位装置依然沿袭了高速动车转向架结构的带车轴轮对形式或改为采用带有车桥的独立轮对式形式。然而,无论前述哪一种车轮定位装置,通过其所定位的车轮均不具备绕主转向轴偏转角度的主动转向或被动转向功能。为此,现有的低地板有轨电车均需在车轮附近的构架区域将车内地板设置为斜坡甚至台阶结构以避让地板下方横向穿过的车轴或车桥,故而无法实现纵向100%低地板的设计意图,并给在此类斜坡地板上拖运行李或使用轮椅的乘客造成不便,降低了轨道交通车辆的乘坐舒适度。
[0003]另一方面,随着电力交通工具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将基于钢轮和铁轨行进的传统低地板有轨电车改造为新式公路电动列车的全新设计理念正在加速演化,这种新设计理念下的公路电动列车能够通过图像传感器识别在普通公路上预先设置的喷涂类标记性线路,进而实现此类载具沿着既定的线路运行和转弯,从而免除在城市路面铺设传统实体钢轨线路的基建环节,在继承有轨电车载客量和运行速度等优点的前提下,避免了对城市交通道路的施工干扰和大幅降低工程造价和养护成本,并实现此类新型的公路电动列车对现有传统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升级替代。
[0004]然而,此类新型的公路电动列车需要设计一款全新形式的独立轮定位装置,以用于满足此类公路电动列车沿着标记性线路运行和转弯时的机动灵活性,同时完全摒弃低地板有轨电车既有的带车轴的轮对形式或改为带有车桥的独立轮对式形式,进而取缔列车地板上的斜坡和台阶结构设计,实现列车的全列100%低地板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尚处于设计中的某型能在常规公路上沿标记性线路运行的公路电动列车,其目前仍缺少一款全新形式的独立轮定位装置,因此无法满足其取缔车轴或车桥,并使其独立轮对形式的橡胶车轮能绕转向主轴主动偏转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无车桥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轨道交通车辆用无车桥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左车轮安装法兰、右车轮安装法兰、左车轮驱动器、右车轮驱动器、左车轮转动主轴、右车轮转动主轴、左车轮定位中间体、右车轮定位中间体、左车轮A字形上拉杆、右车轮A字形上拉杆、左车轮A字形下拉杆、右车轮A字形下拉杆、转向作动器、转向机构、抗侧滚扭杆、空气弹簧和可
控阻尼减振器;
[0008]左车轮安装法兰将左车轮与左车轮驱动器连接,右车轮安装法兰将右车轮与右车轮驱动器连接;左车轮驱动器通过左车轮转动主轴与左车轮定位中间体连接,右车轮驱动器通过右车轮转动主轴与右车轮定位中间体连接;左车轮定位中间体通过左车轮A字形上拉杆、左车轮A字形下拉杆与车体相连,右车轮定位中间体通过右车轮A字形上拉杆、右车轮A字形下拉杆与车体相连;
[0009]抗侧滚扭杆安装在左车轮定位中间体、右车轮定位中间体与车体之间,空气弹簧安装在左车轮定位中间体、右车轮定位中间体与车体之间,可控阻尼减振器安装在左车轮A字形下拉杆、右车轮A字形下拉杆与车体之间;转向机构的中段悬挂车体下部,其两端分别通过二级的连杆机构与左车轮定位中间体、右车轮定位中间体各自的底部分别连接,转向作动器的一端与车体相连,转向作动器另一端的活塞杆与转向机构构成滑块连杆机构。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轨道交通车辆用无车桥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其左车轮安装法兰、左车轮驱动器、左车轮转动主轴、左车轮定位中间体、左车轮A字形上拉杆、左车轮A字形下拉杆六者共同构成左车轮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右车轮安装法兰、右车轮驱动器、右车轮转动主轴、右车轮定位中间体、右车轮A字形上拉杆、右车轮A字形下拉杆六者共同构成右车轮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左车轮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和右车轮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之间留有足够宽度的间隙,而抗侧滚扭杆和转向机构均安装在较为贴近地面的水平高度上,从而允许凹字形的列车地板上的中心部分从该间隙之间贯穿通过,并取缔列车地板上的斜坡和台阶结构设计,进而实现列车的全列100%低地板化。
[0011]左车轮驱动器通过左车轮转动主轴与左车轮定位中间体连接,右车轮驱动器通过右车轮转动主轴与右车轮定位中间体连接;左车轮定位中间体通过左车轮A字形上拉杆、左车轮A字形下拉杆与车体相连,右车轮定位中间体通过右车轮A字形上拉杆、右车轮A字形下拉杆与车体相连;转向机构两端的二级的连杆机构驱动转向机构的中段悬挂车体下部,其两端分别通过二级的连杆机构与左车轮定位中间体和右车轮定位中间体连接。
[0012]位于转向机构中部的转矩传感器能将其检测到的左车轮与右车轮转矩差值反馈给转向控制系统,从而使转向控制系统对转向作动器形成闭环控制该结构设计使得转向作动器能够在技术成熟的现有车载驱动控制系统指令控制之下调整伸缩长度,从而改变转向机构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角度,使左车轮定位中间体和右车轮定位中间体分别围绕其各自对应的左车轮转动主轴和右车轮转动主轴同步同角度偏转,进而满足此类公路电动列车沿着标记性线路运行和转弯时的机动灵活性,实现对旧有低地板有轨电车既有带车轴的轮对形式或改为带有车桥的独立轮对式形式的升级替代。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用无车桥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在俯视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用无车桥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在仰视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用无车桥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包括:左车轮安装法兰1、右车轮安装法兰2、左车轮驱动器3、右车轮驱动器4、左车轮转动主轴5、右车轮转动主轴6、左车轮定位中间体7、右车轮定位中间体8、左车轮A字形上拉杆9、右车轮A字形上拉杆10、左车轮A字形下拉杆11、右车轮A字形下拉杆12、转向作动器13、转向机构14、抗侧滚扭杆15、空气弹簧16和可控阻尼减振器17。
[0017]左车轮安装法兰1将左车轮与左车轮驱动器3连接,右车轮安装法兰2将右车轮与右车轮驱动器4连接;左车轮驱动器3通过左车轮转动主轴5与左车轮定位中间体7连接,右车轮驱动器4通过右车轮转动主轴6与右车轮定位中间体8连接;左车轮定位中间体7通过左车轮A字形上拉杆9、左车轮A字形下拉杆11与车体相连,右车轮定位中间体8通过右车轮A字形上拉杆10、右车轮A字形下拉杆12与车体相连。
[0018]抗侧滚扭杆15安装在左车轮定位中间体7、右车轮定位中间体8与车体之间,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交通车辆用无车桥主动转向独立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左车轮安装法兰(1)、右车轮安装法兰(2)、左车轮驱动器(3)、右车轮驱动器(4)、左车轮转动主轴(5)、右车轮转动主轴(6)、左车轮定位中间体(7)、右车轮定位中间体(8)、左车轮A字形上拉杆(9)、右车轮A字形上拉杆(10)、左车轮A字形下拉杆(11)、右车轮A字形下拉杆(12)、转向作动器(13)、转向机构(14)、抗侧滚扭杆(15)、空气弹簧(16)和可控阻尼减振器(17);左车轮安装法兰(1)将左车轮与左车轮驱动器(3)连接,右车轮安装法兰(2)将右车轮与右车轮驱动器(4)连接;左车轮驱动器(3)通过左车轮转动主轴(5)与左车轮定位中间体(7)连接,右车轮驱动器(4)通过右车轮转动主轴(6)与右车轮定位中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英薛文根李稳高珊张成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