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蛋白肉仿生纤维材料的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344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蛋白肉仿生纤维材料的加工装置,包括:无针纤维发生器、包围在无针纤维发生器外部的纤维接收器、纤维接收器下方的控制台、一端与无针纤维发生器连接的空气过滤管以及与空气过滤管另一端连接的压缩空气泵。无针纤维发生器为圆台形转筒,转筒壁有喷丝孔,筒壁夹层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转筒内部设有作为纺丝液储存室的中空内腔,其进样盖中部设有进风口,下底为密封端且连接有转动轴和高压电极;纤维接收器为圆台形收集筒;控制台内部设置有高压静电源、温度控制器和旋转马达装置;压缩空气泵设置有温度与流量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转筒所带来的离心力和电场力并在气流的推动可实现仿生肉纤维的定向排布,生成高质量植物蛋白肉。生成高质量植物蛋白肉。生成高质量植物蛋白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蛋白肉仿生纤维材料的加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型食品加工
,具体为一种植物蛋白肉仿生纤维材料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食品领域内科技的发展,植物蛋白肉又称人造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植物蛋白产品是指以植物源食品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得到的具有肉类感官品质的一类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植物蛋白成分本身对人体的健康作用优于动物蛋白,此外对于某些素食主义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植物蛋白质食品如豆腐补充蛋白质,而是倾向于选择质感、外观高度接近肉类的植物肉产品。
[0003]植物蛋白肉的制作中关键是如何模仿肉类的纤维结构,即动物蛋白肉的质构。目前生产植物蛋白肉纤维的方法使用最广泛的是挤压技术,尽管该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是也具有能耗大、营养成分损失大等不足。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在食品研究领域已有发展,涉及方面包括食品有害物质检测、食品保藏保鲜、新型食品开发等,但鲜见在植物蛋白肉纤维制作领域的应用,偶有相关利用研究,没有成熟技术及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植物蛋白肉仿生纤维材料的加工装置,填补静电纺丝技术在植物肉纤维制作领域内的空白,将其运用至植物蛋白肉生产组架中,以期能够优化植物肉产品肉质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植物蛋白肉仿生纤维材料的加工装置,包括:无针纤维发生器、包围在无针纤维发生器外部的纤维接收器、纤维接收器下方的控制台、一端与无针纤维发生器连接的空气过滤管以及与空气过滤管另一端连接的压缩空气泵;所述无针纤维发生器为圆台形转筒,转筒壁均匀分布有喷丝孔,筒壁夹层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转筒内部设有作为纺丝液储存室的中空内腔;圆台形转筒的上底面积大于下底面积,上底设有可拆卸的进样盖,且进样盖中部设有进风口,下底为密封端且连接有转动轴和高压电极;所述纤维接收器为圆台形收集筒,其上端开口,底部封闭,转动轴和高压电极穿过纤维接收器的底部与控制台内部连接,纤维接收器两侧分布有支撑杆与控制台相连;所述控制台内部设置有高压静电源、温度控制器和旋转马达装置,外部设有操控板;所述高压电极与高压静电源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旋转马达装置连接;所述压缩空气泵设置有温度与流量控制器,所述空气过滤管的出风口与进样盖的进风口相连通。该装置内所有部件均为可拆卸设计,方便清洗。
[0007]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纤维接收器筒壁与水平面呈70
°
—80
°

[0008]进一步的,所述无针纤维发生器筒壁与纤维接收器筒壁平行,与水平面呈70
°
—80
°

[0009]进一步的,所述纤维接收器内壁附有一层与接地线路连接的食品级纤维接收膜,其高度高于纤维接收器的高度;所述纤维接收器内壁一侧有线路通路,将食品级纤维接收膜与接地线路相连。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无针纤维发生器表面的喷丝孔,孔径尺寸为20

200 μm,孔隙率为40%
[0011]进一步的,所述纤维接收器和无针纤维发生器的材质均为有机绝缘材料。
[0012]进一步的,所述无针纤维发生器和压缩空气泵相连接的空气过滤管在其出口和入口处设置有可拆卸微米级空气滤膜,在管道直角弯处设置有防倒吸装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过滤管的外部可以套设支撑管,以便于支撑及与两端的无针纤维发生器和压缩空气泵连接。
[0014]作为控制台的优化,控制台包括用于控制电压、温度、转速的总电路控制器、位于控制台前侧的数显屏幕、总开关;总电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用于控制高压静电数额的高压静电源的受控端、用于控制纺丝液温度的温度控制器的受控端、用于调节外部发射转筒的转速的旋转马达装置的受控端相连接,总电路控制器外接有提供电能的电源,输出端另一侧连接有数显屏幕和用于控制总电路的总开关。
[0015]进一步的优化,控制台还包括设备发生故障时用于警告操作人员的报警器,报警器的受控端与总电路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0016]所述高压静电源、温度控制器、旋转马达装置设置有便于人工调节的调节旋钮,并设有数显屏幕,方便实时检测。
[0017]本技术装置工作原理:
[0018]本技术利用多孔转筒所带来的离心力和电场力并在气流的推动下实现仿生纤维的定向排布,同时多孔无针纤维喷丝口的设计也弥补了传统金属针孔易阻塞的不足,以及温控装置和空气过滤设计也助于改善植物肉纤维的风味和质量,以满足未来植物肉的市场需求。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应用性强、安全性好。
[0021]本装置能够针对植物蛋白肉生产过程中的肉质结构进行仿制,通过调节高压静电场强度和压缩空气流速可调节纳米纤维的直径大小,用以模拟不同动物基的肉质;同时无针纤维发生器筒壁设置的温度控制装置和加热丝可对纺丝液和纤维进行热处理,改善植物蛋白仿生纤维的结构和质量;无针纤维发生器多孔结构的设计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大大提高了纺丝效率和纳米纤维的径向排列,可以满足植物蛋白肉纤维生产的需求;该装置所用的压缩空气经过两次微米级滤膜的无菌处理,避免对蛋白纺丝原液造成污染,并在管道拐角处设置有防倒吸装置,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无针纤维发生器及压缩空气入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控制台,2.调节旋钮,3.高压静电源,4.温度控制器,5.旋转马达装
置,6.转动轴,7.高压电极,8.支撑杆,9.纤维接收器,10.无针纤维发生器,11.支撑管,12.纺丝液储备室,13.空气过滤管,14.压缩空气泵,15.报警器,16.纤维射流, 17.管道螺纹接口,18.空气滤膜,19.食品级纤维收集膜,20.防倒吸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应当注意的是,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相关性不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的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线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植物蛋白肉仿生纤维材料的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包括:无针纤维发生器10、包围在无针纤维发生器10外部的纤维接收器9、纤维接收器9下方的控制台1、一端与无针纤维发生器10连接的空气过滤管13以及与空气过滤管13另一端连接的压缩空气泵14;所述无针纤维发生器10为圆台形转筒,转筒壁均匀分布有喷丝孔,筒壁夹层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转筒内部设有作为纺丝液储存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蛋白肉仿生纤维材料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无针纤维发生器(10)、包围在无针纤维发生器(10)外部的纤维接收器(9)、纤维接收器(9)下方的控制台(1)、一端与无针纤维发生器(10)连接的空气过滤管(13)以及与空气过滤管(13)另一端连接的压缩空气泵(14);所述无针纤维发生器(10)为圆台形转筒,转筒壁均匀分布有喷丝孔,筒壁夹层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转筒内部设有作为纺丝液储存室(12)的中空内腔;圆台形转筒的上底面积大于下底面积,上底设有可拆卸的进样盖,且进样盖中部设有进风口,下底为密封端且连接有转动轴(6)和高压电极(7);所述纤维接收器(9)为圆台形收集筒,其上端开口,底部封闭,转动轴(6)和高压电极(7)穿过纤维接收器(9)的底部与控制台(1)内部连接,纤维接收器(9)两侧分布有支撑杆(8)与控制台(1)相连;所述控制台(1)设置有高压静电源(3)、温度控制器(4)和旋转马达装置(5)及操控板;所述高压电极(7)与高压静电源(3)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转动轴(6)与旋转马达装置(5)连接;所述压缩空气泵(14)设置有温度与流量控制器,所述空气过滤管(13)的出风口与进样盖的进风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蛋白肉仿生纤维材料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接收器(9)筒壁与水平面呈70
°
—8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蛋白肉仿生纤维材料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纤维发生器(10)筒壁与纤维接收器(9)筒壁平行,与水平面呈7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惠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星期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