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底盘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24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底盘及汽车,该电动底盘包括前悬挂组件、后悬挂组件及设于所述前悬挂组件及所述后悬挂组件之间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外框架及设于所述外框架内的若干个加强梁,所述若干个加强梁之间形成若干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池模组,所述加强梁内还设有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的冷却介质传输组件。通过将电动底盘中的加强结构,设计成可容纳电池模组的保护壳体,在电动底盘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对电池模组进行保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减少了对电池模组进行单独保护的壳体,相当于减低了整车的重量,且电池的布置空间相对增大,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底盘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底盘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是以电力为动力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之一,是整车的动力源。电动汽车可用于容纳电池的空间限制了车载电池模组的能量,增加电池数量需要整车附加结构以实现安全承载,整车重量的增加进一步造成能耗增加,限制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0003]现有技术当中,车身结构、车架和电池模组通常设计成单独的组件,再进行组装装配,然而电池模组需要单独设计承载壳体进行保护,同时车身结构及车架同时也布置有相应的加强结构,限制了电池布置空间和整车轻量化,从而限制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0004]已知皮卡车型需要具备良好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现有技术通常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即具有分体式的车架和车身,车架提供主要的承载能力;车架由左右纵梁和若干横梁通过焊接、铆接等工艺连接构成;所述纵梁和横梁结构由钢板通过冲压、焊接等工艺成型,构造成非封闭的具有类似口字型截面的异形梁;上述车架结构不利于通过简单地增加盖和底板的方式提供适合容纳电池的封闭腔体,既难以改造为集成电池的轻量化电动底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底盘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需要单独设计承载和防护壳体进行保护形成电池包,电池包构成电动汽车的重量负担,电动汽车需要加强挂载结构才能对电池包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上述因素增加了电动汽车的重量并恶化了电能消耗率,同时电池需要设置热管理装置以保持其合适的运行温度,热管理装置侵占空间与限定空间内电池能量增加的目标背离,从而限制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动底盘,应用于电动汽车中,所述电动底盘包括前悬挂组件、后悬挂组件及设于所述前悬挂组件及所述后悬挂组件之间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外框架及设于所述外框架内的若干个加强梁,所述若干个加强梁之间形成若干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池模组,所述加强梁内还设有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的冷却介质传输组件。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电动底盘中的加强结构,设计成可容纳电池模组的保护壳体,对电池模组进行保护,电池模组安装后同时提高了加强结构的外框架的刚度,加强结构的外框架实现对电池模组承载和保护的同时电池模组亦强化了外框架、进一步强化了电动底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减少了对电池模组进行单独保护的壳体,相当于加强结构内的外框架和电池模组结合提高了整体模态,相当于减低了整车的重量,且电池的布置空间相对增大,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电池模组设置于底盘横梁内侧,利用加强梁之间的容纳空间设置电池模组,保证了车身的离地间
隙及车内的空间,同时通过在加强梁内设有和电池模组连接的冷却介质传输组件,安装电池模组的同时的电池模组的冷却接口与所述冷却介质传输组件完成对接并实现冷却介质流道的连通,省去了冷却管路,优化了冷却管路带来的成本、布置空间、安装工艺和防泄漏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当车身受碰撞时,通过加强梁对电池模组进行保护防止电池模组受损的前提下,同时对冷却传输组件进行保护,防止冷却介质泄露,并进一步地提高了各部件之间的集成化,增加了电池模组的布置空间,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从而提高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及设于所述电芯下侧的冷却板,所述冷却板上设有第一冷却接口,所述冷却介质传输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加强梁内的冷却介质输送通道,所述冷却介质传输组件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加强梁上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接口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冷却接口,所述第二冷却接口连通所述冷却介质输送通道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加强梁上还设有与所述冷却介质输送通道相连通的冷却介质接口,所述第一冷却接口包括第一冷却入口及第一冷却出口,所述第二冷却接口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入口及所述第一冷却出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冷却入口及第二冷却出口。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冷却入口及所述第一冷却出口上均设有密封圈。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外框架的外径大于所述前悬挂组件及所述后悬挂组件的外径,所述外框架包括前转接支架、后转接支架及连接所述前转接支架及后转接支架的边梁。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外框架、所述前悬挂组件及所述后悬挂组件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前转接支架上的前端接口及设于所述后转接支架上的后端接口
[00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前悬挂组件的一侧设有底盘前端固定组件,所述前端接口包括第一机械接口及第二机械接口;
[0014]所述底盘前端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侧设有与车身连接的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还设有与所述前悬挂组件连接的第二装配部及与所述前转接支架连接的第三装配部,所述第三装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及所述第二机械接口适配的第一装配口及第二装配口。
[00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后悬挂组件的一侧设有底盘后端固定组件,所述后端接口包括第三机械接口及第四机械接口;
[0016]所述底盘后端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侧设有与车身连接的第四装配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还设有与所述后悬挂组件一端连接的第五装配部及与所述后转接支架连接的第六装配部,所述第六装配部包括与所述第三机械接口适配的第三装配口,所述后悬挂组件远离所述第五装配部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第四机械接口。
[00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电动底盘还包括设于所述外框架一侧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BDU配电模块及与所述BDU配电模块连接的连接器,多个所述电池模组通过铜巴组件连接至所述BDU配电模块,所述连接器上设有高压接口及通讯接口。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及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动底
盘,所述车身固定于所述电动底盘上。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动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横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加强结构及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加强结构及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加强结构及电池模组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7中A部放大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冷却板剖视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及横加强梁的装配剖视图;
[0029]图11为图10中部分放大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底盘,应用于电动汽车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底盘包括前悬挂组件、后悬挂组件及设于所述前悬挂组件及所述后悬挂组件之间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外框架及设于所述外框架内的若干个加强梁,所述若干个加强梁之间形成若干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池模组,所述加强梁内还设有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的冷却介质传输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及设于所述电芯下侧的冷却板,所述冷却板上设有第一冷却接口,所述冷却介质传输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加强梁内的冷却介质输送通道,所述冷却介质传输组件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加强梁上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接口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冷却接口,所述第二冷却接口连通所述冷却介质输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上还设有与所述冷却介质输送通道相连通的冷却介质接口,所述第一冷却接口包括第一冷却入口及第一冷却出口,所述第二冷却接口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入口及所述第一冷却出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冷却入口及第二冷却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入口及所述第一冷却出口上均设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的外径大于所述前悬挂组件及所述后悬挂组件的外径,所述外框架包括前转接支架、后转接支架及连接所述前转接支架及后转接支架的边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外框架、所述前悬挂组件及所述后悬挂组件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前转接支架上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金源董冰汤桃峰游道亮酆义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