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车架及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隔振
,尤其涉及一种副车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副车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副车架具有四个主安装点和两个下摆臂安装点,其中副车架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两个主安装点和一个下摆臂安装点,左侧的下摆臂安装点位于右侧的两个主安装点之间,右侧的下摆臂安装点位于右侧的两个主安装点之间。组装后,四个主安装点分别固定在车身纵梁框架上,两个下摆臂安装点分别通过衬套与下摆臂连接。此时,下摆臂安装点处于悬空状态,汽车行驶时下摆臂和副车架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振动,降低了汽车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汽车因下摆臂安装点悬空而导致汽车行驶时下摆臂和副车架之间产生较大的振动的问题,提供一种副车架及汽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和左支撑板;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侧设有左前安装点和左后安装点,所述左前安装点和所述左后安装点均用于与车身纵梁框架连接;所述左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本体和左支撑板;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侧设有左前安装点和左后安装点,所述左前安装点和所述左后安装点用于与车身纵梁框架连接;所述左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侧,所述左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用于与悬架系统的下摆臂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点用于与车身纵梁框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点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点、所述左前安装点以及所述左后安装点两两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点、所述左前安装点以及所述左后安装点均为通孔,所述第二安装点的孔径小于所述左前安装点的孔径,所述第二安装点的孔径小于所述左后安装点的孔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点通过衬套与下摆臂连接,所述左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与衬套上的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定衬套在所述左支撑板上的安装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本体上,所述下板位于所述上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点包括贯穿所述上板的第一孔和贯穿所述下板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同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包括凸出所述上板左侧的凸出部,所述第二安装点为设置在所述凸出部的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焰,蒋敏,胡裕菲,李志高,李建新,李永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