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回收装置的底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183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雾回收装置的底架,架体内设置有第一储油瓶与第二储油瓶,第一储油瓶与第二储油瓶分别通过管路连通回收装置的前集液区与后集液区;架体的左右侧面封盖有盖板,架体的前、后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前门、后门。底架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门,方便操作者从任意一侧进行操作,便于更储油瓶、清理放置箱或架体内部。或架体内部。或架体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雾回收装置的底架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油雾净化回收
,尤其是一种油雾回收装置的底架。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加工作业时,经常需使用各类的切削油或冷却液来润滑刀具并降低工件加工温度,会在工作环境中产生大量的油雾、尘埃与油烟,造成现场操作人员身体的危害。油雾回收器主要用于对机械加工中产生的油雾、水雾或粉尘等进行收集,并通过拦截和过滤,使其中的有害物质被清除、金属切削油等有循环利用价值的物质被重新回收利用,最后排出洁净的气体。
[0003]现有油雾回收器的储油箱不便于更换或清理储油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油雾回收器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油雾回收装置的底架,底架布置便于更换或清理储油瓶。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油雾回收装置的底架,架体内设置有第一储油瓶与第二储油瓶,第一储油瓶与第二储油瓶分别通过管路连通回收装置的前集液区与后集液区;架体的左右侧面封盖有盖板,架体的前、后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前门、后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架体内设置有放置箱,第一储油瓶与第二储油瓶设置在放置箱内。
[0009]盖板上具有观察窗。
[0010]架体底部设置有滚轮。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底架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门,方便操作者从任意一侧进行操作,便于更储油瓶、清理放置箱或架体内部。底架的盖板上具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可以实时观察第一储油瓶与第二储油瓶回收的油量情况。架体底部的滚轮方便装置的移动,将装置放置到指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采用本技术的油雾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油雾回收装置的剖切视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气流的走向。
[0015]图3为风机的立体图。
[0016]图4为导风圈的立体图。
[0017]图5为罩壳的立体图。
[0018]图6为罩壳的剖视图。
[0019]图7为图6中A部的放大图。
[0020]图中:1、壳体;11、进气管;12、出气口;13、底板;131、高平板部;132、低平板部;
1321、第一出油孔;1322、第二出油孔;133、竖板部;14、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导流板;17、散热板;2、风机;21、转筒;22、扇叶;23、前挡板;24、后挡板;25、进风口;26、出风口;3、导风圈;31、导风部;32、连接部;4、罩壳;41、外罩板;411、外翻边;42、前罩板;43、后连接板;44、内环圈;45、开口;46、把手;5、第一过滤元件;6、第二过滤元件;7、第三过滤元件;8、微压表;
[0021]9、底架;91、架体;92、放置箱;93、第一储油瓶;94、第二储油瓶;95、盖板;96、前门;97、后门;98、滚轮;
[0022]10、前气腔;101、前集液区;20、后气腔;201、后集液区;30、容纳腔;40、缓冲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图2所示,采用本技术的回收装置设置在底架9的顶面上。
[0025]如图1、图2所示,回收装置的壳体1前侧面设置进气管11,壳体1的顶面设置出气口12。如图2所示,进气管11内沿径向竖直布置有第一过滤元件5,第一过滤元件5为金属滤网,可以对吸入的气流进行第一道过滤处理。
[0026]如图2所示,壳体1内从前往后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14与第二隔板15,第一隔板14与第二隔板15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前气腔10、后气腔20、容纳腔30,前气腔10连通进气管11,后气腔20连通出气口12。第一隔板14为竖直板,其顶边固定在壳体1的顶板上,其底边固定在壳体1的底板13上。第二隔板15为L形板,其顶边固定在外壳的顶板上,其水平外侧边固定在壳体1的后侧板上,将容纳腔30隔出在后气腔20的后上侧,使后气腔20形成L形腔体。壳体1的后侧板上、对应容纳腔30的部位上固定设置有散热板17,散热板17可以将容纳腔30内的热量散出,避免容纳腔30内温度过高而将安装在其内部的元件烧坏。壳体1的底板13为具有一级台阶的阶梯板、包括高平板部131、低平板部132、及连接高低平板的竖板部133,壳体1的内腔下部、在竖板部133与壳体1左侧板之间形成有一个低洼区域,该低洼区域成为收集过滤残液的集液区;第一隔板14底边向下延伸至低平板部132,将该集液区分隔为前集液区101与后集液区201,前集液区101、后集液区201分别位于前气腔10、后气腔20底部。低平板部132上对应前集液区101与后集液区201分别开设第一出油孔1321与第二出油孔1322,第一出油孔1321与第二出油孔1322分别用于将前集液区101与后集液区201的过滤残液排出。竖板部133与低平板部132通过圆弧板部相连,低平板部132与壳体1左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导流板16,导流板16为圆弧板;低平板部132两边缘处的圆弧板对过滤残液具有导流作用,可以将过滤残液导向出油孔,避免残液沉积在壳体1内。
[0027]如图2所示,前气腔10内竖直设置有第二过滤元件6,第二过滤元件6为铝型铝材,可以对气流进行第二道过滤。第二过滤元件6设置在高平板部131的后端部,其过滤出的残液可以直接顺着竖板部133向下流,避免残液沉积在高平板部131上。
[0028]如图2所示,后气腔20内、位于出气口12的正下方设置风机2,风机2通过驱动轴与电机联接,电机设置在容纳腔30内(图中未示出电机及其与风机2的连接方式)。第一隔板14上正对风机2开设有吸风口,吸风口插装有导风圈3,风机2通过导风圈3吸入外部空气。如图2、图3所示,风机2具有转筒21,转筒21为封闭的空心筒,转筒21的外周、沿周向均匀布置若干扇叶22,扇叶22的前、后侧边分别固定有前挡板23、后挡板24,前挡板23为内凹的弧形板,
前挡板23中央具有进风口25,后挡板24为竖直平板、其向内延伸连至转筒21上,相邻扇叶22及前挡板23、后挡板24之间形成有出风口26。如图4所示,导风圈3具有导风部31与连接部32,导风部31为内凹的弧形板,如图3所示,导风部31的后端部伸入风机2前挡板23的进风口25内,保证由导风圈3导入的气流全部流入到风机2内,有利于提高风的利用效率;导风部31的弧形与前挡板23的弧形对向设置、形成一个U形的导流面,对气流其导流作用,降低气流阻力,使气流流动更顺畅。导风圈3的连接部3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隔板14上。
[0029]如图2所示,风机2外周套装有罩壳4,在罩壳4与风机2之间形成有缓冲腔40,罩壳4通过连接板组件固定在第二隔板15上,罩壳4与风机2之间具有出风通道,缓冲腔40通过出风通道连通后气腔20;在风机2外设置罩壳4,一方面罩壳4给风机2提供防护作用,防止风机2裸露在出气口12正下方,避免油液、水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雾回收装置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架体(91)内设置有第一储油瓶(93)与第二储油瓶(94),第一储油瓶(93)与第二储油瓶(94)分别通过管路连通回收装置的前集液区(101)与后集液区(201);架体(91)的左右侧面封盖有盖板(95),架体(91)的前、后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前门(96)、后门(97)。2.按照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默清
申请(专利权)人:科瑞斯江门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