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模顶杆保护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43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2
一种主模顶杆保护模具包括底模固定套、顶杆、以及推棒。所述底模固定套包括固定套主体、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安装孔主体,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主体上的引导孔。所述顶杆包括顶杆主体、以及顶杆端头。所述顶杆端头包括一个端头主体,以及第一引导块。所述推棒包括一个推棒主体,以及第二引导块。在沿垂直于所述底模固定套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引导孔、所述第一引导块、所述第二引导块的外轮廓皆成扇形,所述顶杆主体的直径、所述端头主体的直径、以及所述推棒主体的直径皆与所述安装孔主体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引导块直径等于所述引导孔的直径。该主模顶杆保护模具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止顶杆受力过大变弯,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具的使用寿命。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模顶杆保护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领域
,特别是一种主模顶杆保护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锻造领域也越来越普及。在锻造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锻件在自动化生产中发生弹跳或歪倒的现象,通常会在锻造模具的上模设计顶杆,在锻件脱模或入模时顶住锻件。目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产品长度较长,因此顶杆长度也增加,在使用的过程中顶杆受力过大时,经常发生弯折,故需要对顶杆进行保护。
[0003]如中国专利具有顶杆防弯保护机构的锻造模具,专利号为CN201820224535.0,其通过锻造模具与压机滑块连接,在压机的作用下实现上下往复运动。当模具的上模机构处于最低位置时,上模机构与下模机构之间形成锻件的成形空间,凹槽进气,顶杆会通过气保顶出,最先接触锻件,在上模机构运动到最高位置的过程中,顶杆通过气保始终压住锻件直至最后离开,但该顶杆防弯保护机构结构复杂,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防止顶杆弯曲的主模顶杆保护模具,以满足工业需求。
[0005]一种主模顶杆保护模具包括一个底模固定套,一个插设于所述底模固定套内的顶杆,以及一个插设于所述底模固定套内且抵接于所述顶杆一端的推棒。所述底模固定套、所述顶杆、以及所述推棒的中心轴皆重合。所述底模固定套包括一个固定套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套主体轴向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套主体轴向的安装孔主体,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主体上的引导孔。所述顶杆包括一个顶杆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一端的顶杆端头。所述顶杆端头包括一个端头主体,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端头主体侧壁上的第一引导块。所述推棒包括一个推棒主体,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推棒主体侧壁上的第二引导块。每个所述第一引导块、以及每个所述第二引导块皆插设于所述引导孔内。在沿垂直于所述底模固定套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引导孔、所述第一引导块、所述第二引导块的外轮廓皆成扇形。所述顶杆主体的直径、所述端头主体的直径、以及所述推棒主体的直径皆与所述安装孔主体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引导块直径等于所述引导孔的直径,以使所述顶杆、以及所述推棒在所述安装孔内移动稳定。
[0006]进一步地,所述顶杆主体与所述顶杆端头之间、以及所述推棒主体与所述第二引导块之间为一体成型。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引导孔、所述第一引导块、以及所述第二引导块皆为三个,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引导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引导块、以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引导块之间的夹角皆相等。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块的直径小于所述引导孔的直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端头主体的高度,所述第二引导块的高度等于所述推棒主体的高度。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主模顶杆保护模具通过在所述底模固定套内插设所述顶杆、所述推棒进行出料。所述底模固定套在所述固定套主体轴向设置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套主体轴向的安装孔主体,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主体上的引导孔。所述顶杆包括一个顶杆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一端的顶杆端头。所述推棒包括一个推棒主体,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推棒主体侧壁上的第二引导块。所述顶杆端头的第一引导块、以及所述推棒的第二引导块皆插设于所述引导孔内,在沿垂直于所述底模固定套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引导孔、所述第一引导块、所述第二引导块的外轮廓皆成扇形,且所述顶杆主体的直径、所述端头主体的直径、以及所述推棒主体的直径皆与所述安装孔主体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引导块直径等于所述引导孔的直径,所述安装孔贴合于所述顶杆、所述推棒的侧壁上,以使所述顶杆、以及所述推棒在所述安装孔内移动稳定。该主模顶杆保护模具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止顶杆受力过大变弯,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主模顶杆保护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主模顶杆保护模具中底模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的主模顶杆保护模具中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1的主模顶杆保护模具中推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6]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主模顶杆保护模具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主模顶杆保护模具包括一个底模固定套10,一个插设于所述底模固定套10内的顶杆20,以及一个插设于所述底模固定套10内且抵接于所述顶杆20一端的推棒30。所述主模顶杆保护模具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组装组件等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0017]所述底模固定套10包括一个固定套主体11,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套主体11轴向的安装孔12。所述底模固定套10、所述顶杆20、以及所述推棒30的中心轴皆重合,以便于所述底模固定套10、所述顶杆20、以及所述推棒30之间安装在一起。
[0018]所述固定套主体11用于保护所述顶杆20、以及所述推棒30,且使所述顶杆20与所述推棒30连接在一起。
[0019]所述安装孔12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套主体11轴向的安装孔主体121,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主体121上的引导孔122。
[0020]所述顶杆20包括一个顶杆主体2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21一端的顶杆端头22。
[0021]所述顶杆端头22包括一个端头主体221,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端头主体221侧
壁上的第一引导块222。
[0022]所述推棒30包括一个推棒主体31,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推棒主体31侧壁上的第二引导块32。所述顶杆主体21与所述顶杆端头22之间、以及所述推棒主体31与所述第二引导块32之间为一体成型,从而保证所述顶杆20、以及所述推棒30寿命。所述第一引导块222的高度等于所述端头主体221的高度,所述第二引导块32的高度等于所述推棒主体221的高度。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孔122、所述第一引导块222、以及所述第二引导块32皆为三个,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引导孔122、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引导块222、以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引导块32之间的夹角皆相等,从而所述引导孔122、所述第一引导块222、以及所述第二引导块32均匀分布。在使用过程中,每个所述第一引导块222、以及每个所述第二引导块32皆插设于所述引导孔122内,从而引导所述顶杆20、所述推棒30在所述引导孔122内移动。
[0024]在沿垂直于所述底模固定套10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引导孔122、所述第一引导块222、所述第二引导块32的外轮廓皆成扇形。且所述顶杆主体21的直径、所述端头主体221的直径、以及所述推棒主体31的直径皆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模顶杆保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顶杆保护模具包括一个底模固定套,一个插设于所述底模固定套内的顶杆,以及一个插设于所述底模固定套内且抵接于所述顶杆一端的推棒,所述底模固定套、所述顶杆、以及所述推棒的中心轴皆重合,所述底模固定套包括一个固定套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套主体轴向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套主体轴向的安装孔主体,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主体上的引导孔,所述顶杆包括一个顶杆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一端的顶杆端头,所述顶杆端头包括一个端头主体,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端头主体侧壁上的第一引导块,所述推棒包括一个推棒主体,以及多个环形设置于所述推棒主体侧壁上的第二引导块,每个所述第一引导块、以及每个所述第二引导块皆插设于所述引导孔内,在沿垂直于所述底模固定套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引导孔、所述第一引导块、所述第二引导块的外轮廓皆成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威桦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成达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