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外壳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04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外壳及其二次电池,该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壳壁、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壳壁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壳壁在第一开口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壳壁在第二开口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缘;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包括第一中间部与第三凸缘,第三凸缘环绕设置于第一中间部,第一中间部覆盖第一开口,第三凸缘与第一凸缘密封设置;第三壳体,第三壳体包括第二中间部与第四凸缘,第四凸缘环绕设置于第二中间部,第二中间部覆盖第二开口,第四凸缘与第二凸缘密封设置。本申请通过三件套结构设计,解决了壳体极限拉深问题,同时使壳体强度得到了提高。同时使壳体强度得到了提高。同时使壳体强度得到了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外壳及二次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外壳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钢壳电池由于具有良好的装配性、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一直受到市场的喜爱。
[0003]为了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必须减薄电池壳体,因此有些设计的壳体厚度为0.050

0.150mm,比铝塑膜还薄,目前市场量产的壳体已经做到0.070mm。如果壳体进一步减薄,由于壁厚限制,冲壳深度受到了局限性,单冲深壳深度无法得到提升。如图1所示,常见的薄壁钢壳壳体,壳体厚度0.050

0.150mm,在冲壳深度为4mm以上时,壳体冲壳后的厚度为0.030

0.090mm,当冲壳不稳定或材料厚度不均匀,会导致R角破损,变薄的R角容易产生结构强度缺陷,造成壳体形变过大。可见,薄壁壳体冲深到极限时,R角容易破损,导致电池漏液,薄壁壳体冲壳后,壳体R角残留率低,结构强度低,壳体装配时,容易产生形变,降低了壳体可装配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外壳及二次电池,通过将第一壳体设置为两端开口的结构,在对第一壳体进行冲壳时,无需较厚的壳体,也可以提高冲壳深度和结构的可靠性、电池的安全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外壳,包括,
[0007]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壳壁、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所述壳壁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壳壁在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所述第一凸缘,所述壳壁在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所述第二凸缘;
[0008]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中间部与第三凸缘,所述第三凸缘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一中间部覆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三凸缘与所述第一凸缘密封设置;
[0009]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第二中间部与第四凸缘,所述第四凸缘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中间部,所述第二中间部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四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密封设置。
[0010]作为一种二次电池外壳的改进,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分别设置有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壳壁接触,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壳壁接触,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0011]作为一种二次电池外壳的改进,所述第一凸部为环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凸部为环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尺寸相匹配。
[0012]作为一种二次电池外壳的改进,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厚度均为0.030

0.20mm。
[0013]作为一种二次电池外壳的改进,所述外壳还包括防爆凹槽,所述防爆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或所述第三壳体。
[0014]作为一种二次电池外壳的改进,所述防爆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或所述第二中间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且所述防爆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厚度。
[0015]作为一种二次电池外壳的改进,所述二次电池外壳上设置有正极极柱、负极连接片、注液口和密封钉,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外壳绝缘,所述负极连接片连接于所述二次电池外壳的外表面,所述注液口为所述二次电池外壳上的通孔,所述密封钉密封所述注液口。
[001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芯和上述的二次电池外壳,其中,所述电芯容纳在所述二次电池外壳中,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三凸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四凸缘固定连接。
[0017]作为一种二次电池的改进,所述电芯在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接触的位置均贴附有双面贴胶。
[0018]作为一种二次电池的改进,所述二次电池外壳内侧表面设置有绝缘层,用于使所述电芯与所述二次电池外壳接触绝缘。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首先,本申请的外壳为三件套结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具备较强的物理硬度和高压延性;
[0021]其次,第一壳体为两端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分别设置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的筒状结构,由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分别将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进行密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冲壳出现的因R角结构强度低,导致的漏液与易于形变的问题;
[0022]最后,在相同厚度的材料的条件下进行冲壳,为了保证冲壳得到的壳体的结构可靠性一致,现有技术冲壳后得到的壳体的深度小于本申请冲壳后得到的壳体的深度;而在壳体结构可靠性相同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冲壳得到的壳体用于容置电芯的腔体体积一致,现有技术所需材料的厚度大于本申请所需材料的厚度,且现有技术的壳体壁厚大于本申请的壳体壁厚;可见,由于本申请的第一壳体设置为两端开口,且开口处设置凸缘的结构,在对第一壳体进行冲壳时,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较厚的材料,也可以提高冲壳深度和结构的可靠性、电池的安全性,且在壳体的结构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壳体的壁厚更薄,冲壳深度更深,且不会被R角结构占用空间,因此提高了二次电池能量密度;
[0023]此外,通过焊接第一凸缘与第三凸缘,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密封,焊接第二凸缘与第四凸缘,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密封,使得电池的密封工艺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
技术介绍
的电池壳体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外壳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之一;
[0027]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外壳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之二;
[0028]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三壳体的俯视图;
[0029]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外壳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之三;
[0030]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1]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2]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3]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爆凹槽的截面图;
[0034]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侧视图;
[0035]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0036]图中标记:A

壳体;A1

R角;B

盖板;1

第一壳体;11

壳壁;111

第一开口;112

第二开口;12

第一凸缘;13

第二凸缘;2

第二壳体;21

第一中间部;22

第三凸缘;23

第一凸部;3

第三壳体;31

第二中间部;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壳壁(11)、第一凸缘(12)与第二凸缘(13),所述壳壁(11)具有第一开口(111)与第二开口(112),所述壳壁(11)在所述第一开口(111)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所述第一凸缘(12),所述壳壁(11)在所述第二开口(112)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所述第二凸缘(13);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第一中间部(21)与第三凸缘(22),所述第三凸缘(22)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间部(21),所述第一中间部(21)覆盖所述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三凸缘(22)与所述第一凸缘(12)密封设置;第三壳体(3),所述第三壳体(3)包括第二中间部(31)与第四凸缘(32),所述第四凸缘(32)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中间部(31),所述第二中间部(31)覆盖所述第二开口(112),所述第四凸缘(32)与所述第二凸缘(13)密封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三壳体(3)分别设置有第一凸部(23)与第二凸部(33),所述第一凸部(23)与所述壳壁(11)接触,封闭所述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二凸部(33)与所述壳壁(11)接触,封闭所述第二开口(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23)为环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凸部(33)为环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二开口(112)的形状尺寸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琳朱从杰王传宝陈杰项海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锂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