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槽及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238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烘干槽及烘干设备,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使得进入烘干腔内的风量更加均匀,并且减少漏风,以提高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所述烘干槽包括:具有腔室的槽体;槽体开设有与腔室连通的开口;设在槽体内的隔离结构,隔离结构将腔室分隔为烘干腔与第一风道;隔离结构与开口相邻的侧面具有连通烘干腔与第一风道的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以及用于控制开口开合的槽盖,槽盖内部具有第二风道以及与第二风道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当槽盖关闭所述开口,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连通所述烘干腔与第二风道。所述烘干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烘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烘干槽用于光伏领域。型提供的烘干槽用于光伏领域。型提供的烘干槽用于光伏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烘干槽及烘干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烘干槽及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硅片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清洗后的硅片放在烘干槽内对硅片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槽包括槽体以及盖合槽体的槽盖。槽体包括烘干腔、风道以及设在风道内的供风装置。风道与烘干腔连通,供风装置用于为风道和烘干腔提供热风。
[0003]现有技术中,风道的出风口位于烘干腔的侧部,不仅使进入烘干腔内的风量不均匀,导致硅片无法全部被烘干,而且风道内的风还会从槽体与槽盖之间的缝隙漏出,影响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槽及烘干设备,使得进入烘干腔内的风量更加均匀,并且减少漏风,以提高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烘干槽,包括:具有腔室的槽体,槽体开设有与腔室连通的开口。设在槽体内的隔离结构,隔离结构将腔室分隔为烘干腔与第一风道。隔离结构与开口相邻的侧面具有连通烘干腔与第一风道的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以及用于控制开口开合的槽盖。槽盖内部具有第二风道以及与第二风道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当槽盖关闭开口,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连通烘干腔与第二风道。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槽盖关闭开口后,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连通烘干腔与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内的风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进入烘干腔内,还可以从第一风道向第二风道流动,然后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进入烘干腔。与现有技术中只在侧部开设出风部,且槽体上部没有密封结构,导致侧部风量不均匀,烘干槽内的风还会从槽体上部漏风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烘干槽的槽体上部设有槽盖,槽盖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将第一风道的风的余量引导至顶部第二风道,再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出风,不仅避免了漏风,而且形成顶部和侧面两侧同时出风,充分利用了风量,使得出风更均匀,并且加快了硅片烘干的速度,提高了烘干效果,减少了品质不良的硅片的产生,杜绝了湿片、脏片、碎片等事情的发生,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成品率。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烘干槽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通断的风道开关结构。可以通过风道开关结构可以控制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通断,进而实现对烘干腔内的硅片双风场或单风场的烘干。
[0008]作为一种示例,风道开关结构包括设于第一风道或第二风道内的可拆卸挡风板。
[0009]作为另外一种示例,风道开关结构包括设于第一风道或第二风道内的阀门。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的出风面积大于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的出风面积。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从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进入烘干腔的风为第一风道
中的余风。基于此,从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中进入烘干腔内的风量大于从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进入烘干腔内的风量,即侧部的出风量大于顶部的出风量,使得烘干硅片时利用的风以侧部为主,顶部为辅,充分利用了烘干槽内的现有风量,加快了硅片的烘干速度,提高了烘干效率。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出风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部沿垂直于槽体的槽深延伸方向分布。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多个第一出风部用于将第一风道中的风送至烘干腔内,多个第一出风部沿垂直于槽体的槽深延伸方向分布,使得从第一出风部送出的风可以从不同的高度进入烘干腔内,并同时对硅片进行烘干,提高了烘干效率,还可以避免因风向单一导致的硅片局部脏污或湿片等,提高了硅片成品率。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为阶梯式出风部。阶梯式出风部沿槽体的槽深增加方向的出风面积减小。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阶梯式出风部的出风面积沿槽体的槽深增加方向而减小,使得随着槽深增加的方向,出风量逐渐减小,不仅可以给第二风道导风,还可以使得出风均匀,提高风的循环流转,进而提高烘干效率。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包括沿槽体的槽深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出风口。沿槽体的槽深增加方向,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减小。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为条形出风口。条形出风口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槽体的槽深延伸方向;或,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为通孔。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为条形出风口时,条形出风口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槽体的槽深延伸方向,使得从第一出风口中送出的风的风向与硅片所在的平面平行,在不造成硅片碎片的情况下,提高了硅片烘干的效率。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隔离结构与开口相对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回风部。至少一个回风部与槽体可拆卸连接。至少一个回风部具有连通烘干腔与第一风道的至少一个回风口。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烘干腔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回风部上的至少一个回风口进行回风,然后再进入第一风道对硅片烘干。回风口的设置使得烘干槽内的风可以循环流动,降低了生产成本。至少一个回风部与槽体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回风部。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隔离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壁与至少一个侧壁。底壁与至少一个侧壁围成烘干腔。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设在至少一个侧壁上。侧壁还具有至少一个调节部。至少一个调节部用于调节相应侧壁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至少一个侧壁与槽体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调节部来调节侧壁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而调节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实现了对风向的上中下调节,便于针对具体情况调节从侧壁送出的风在竖直方向上的输出位置。至少一个侧壁与槽体可拆卸连接,便于侧壁的更换。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隔离结构还包括与槽体可拆卸连接的至少一个隔风板。隔离结构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隔离结构处于第一状态,至少一个隔离板与槽体分离,至少一个侧壁与槽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至少一个侧壁与底壁围成烘干腔。当隔离结构处于第二状态,至少一个侧壁与槽体分离,至少一个隔风板与槽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至
少一个隔风板与底壁围成烘干腔。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侧壁具有第一出风部,隔风板没有出风口。当隔离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至少一个侧壁与槽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此时烘干槽内的风可以通过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和槽盖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同步对烘干腔内的硅片进行烘干,形成稳定的双风场,提高了烘干速度以及烘干效果。当隔离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一个隔风板与槽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此时烘干槽内的风可以通过槽盖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对烘干腔内的硅片进行单风场烘干。侧壁和隔风板都与槽体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在侧壁和隔风板之间更换。
[002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烘干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烘干槽。
[0025]第二方面提供的烘干设备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腔室的槽体;所述槽体开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开口;设在所述槽体内的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将所述腔室分隔为烘干腔与第一风道;所述隔离结构与所述开口相邻的侧面具有连通所述烘干腔与所述第一风道的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开口开合的槽盖,所述槽盖内部具有第二风道以及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当所述槽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连通所述烘干腔与所述第二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槽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通断的风道开关结构;所述风道开关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风道或所述第二风道内的可拆卸挡风板;或,所述风道开关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风道或所述第二风道内的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部的出风面积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出风部的出风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部沿垂直于所述槽体的槽深延伸方向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槽,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风部为阶梯式出风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前高
申请(专利权)人:禄丰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