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富重专利>正文

蓄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970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蓄电池结构,该蓄电池的盒体内部设有若干等分的区隔板,并于相邻的区隔板内部间隔设置正、负极的电极板,该蓄电池的盒盖两边设有正、负极的导电座,可供设置正、负极导电片;其特征在于:该区隔板突出盒体,同时配合在盒盖内部设制对应的凹陷部,使盒盖可以盖住盒体,藉以提高电极板的高度,增加电容量,另外该正、负极导电座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定位肋与定位板、定位槽,使正、负极导电片可以迅速、精准地定位在正、负极导电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常用的蓄电池结构,敬请参阅图1所示,为常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所示为常用结构的断面组合示意图。其结构主要在于该蓄电池1包括一盒体10、电极板20、盒盖30,其中盒体10内部设有若干等分的区隔板11,并在区隔板11所区隔的空间内放置电极板20,该电极板20上方设有正、负极21、22,该区隔板11在对应于正、负极21、22处设有透孔12,让相邻电极板20的正、负极21、22相接成一体,同时在第一块与最后一块的电极板20上另外设有可以导出的正、负极23、24,该盒盖30对应于正、负极23、24处设制轴向穿孔31、32,且在轴向穿孔31、32设制径向螺孔33、34,让正、负极电线可以插入径向螺孔33、34中,与正、负极23、24相接,再以螺丝P锁设于径向螺孔33、34中。上述传统常用的蓄电池结构,在实际应用上,仍然存在下列几项尚待克服解决的问题与缺陷一、常用蓄电池1的隔板11与盒体10内部平齐,由于电极板20的高度低于隔板11,所以蓄电池1的电容量较小。二、常用蓄电池的正、负极电线由径向螺孔33、34接于电极板20的正、负极23、24时,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增加蓄电池的电解液容量,特别将区隔板的高度增加,让区隔板的凸出部可以高出盒体,同时配合在盒盖内部设制凹陷部,使盒盖的凹陷部可以盖合于区隔板的凸出部,另外在凸出部设制透孔,让相邻正、负极电极板的正、负极可以相接。本技术为了方便定位正、负极导电片以及连接正、负极电线,特别在盒盖的两边设制正、负极导电座,同时在正、负极导电座设置定位肋、定位板与定位槽,让正、负极导电片与螺帽在定位肋、定位板与定位槽的限制之下,迅速且确实地装设定位在正、负极导电座上,另外正、负极导电片的垂直板面与水平板面上都设有透孔,作为螺栓垂直或是水平锁设之用。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结构,由盒体、电极板、盒盖、导电片所组成,该盒体内部设有若干等分的区隔板,并于相邻的区隔板内部间隔设置正、负极的电极板,该盒盖两边设有对应的正、负极导电座,可供设置正、负极导电片;其特征在于该区隔板设有高于盒体的凸出部,该凸出部设有透孔,可供相邻正、负极电极板的正、负极可以相接,同时配合在盒盖内部设制对应的凹陷部,使盒盖在盖合于盒体时,盒盖的凹陷部与盒体的凸出部吻合,再于盒体内部注入电解液。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蓄电池结构,由盒体、电极板、盒盖、导电片所组成,该正、负极导电片设有垂直面板、水平面板、侧边面板、插设部,该垂直面板与水平面板设有可供螺栓穿设的透孔,并且选择在垂直面板或是水平面板位置锁设螺帽,该盒盖两边的正、负极导电座设有可供正、负极导电片插设的槽孔,藉以与电极板的正、负极相接;其特征在于该盒盖两边的正、负极导电座前方设有定位肋,可供正、负极导电片的垂直面板定位之用。该蓄电池设有高出盒体的区隔板,并于相邻区隔板的凸出部交错设制透孔,作为相邻正、负极电极板的正、负极串联相接之用,该盒盖内部设有与凸出部吻合的凹陷部,可提高电极板的高度,使电容量增加,盒盖两边的正、负极导电座设有定位肋、定位板与定位槽,作为正、负极导电片定位之用。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一由于将连接电极板正、负极的透孔设置在高出盒体的区隔板上方,所以可以使电极板的高度提高,有效提升蓄电池的电容量。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二利用正、负极导电座三边的定位肋、定位板与定位槽,方便装设正、负极导电片与螺帽,同时可以将正、负极电线直接接在螺栓上,再由螺栓锁入埋设在正、负极导电片的螺帽中,不但装设方便,而且正、负极电线也不会有脱落之虞。附图说明图1为常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常用结构的断面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断面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盒体注满电解液的断面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一的侧视局部剖示图。图8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一的俯视局部剖示图。图9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二的侧视局部剖示图。图11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二的俯视局部剖示图。图12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三的侧视局部剖示图。图14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三的俯视局部剖示图。图15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四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四的侧视局部剖示图。图17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四的俯视局部剖示图。图18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四的前视局部剖示图。图19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五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五的侧视局部剖示图。图21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五的俯视局部剖示图。图22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五的前视局部剖示图。图23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六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4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六的侧视局部剖示图。图25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六的俯视局部剖示图。图26为本技术实施二螺栓垂直锁设前的局部剖示图。图27为本技术实施二螺栓垂直锁设后的局部剖示图。图28为本技术实施二螺栓水平锁设前的局部剖示图。图29为本技术实施二螺栓水平锁设后的局部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深入了解本技术的构造内容以及所能达到的功能效益,现列举一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介绍说明如下。一种蓄电池结构改良,敬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断面组合示意图。其结构主要在于该蓄电池2是由盒体50、电极板60、盒盖70、导电片80所组成,该盒体50内部一体成型设有若干等分的区隔板51,每一块区隔板51上方高出盒体50设有凸出部52,同时配合在盒盖70内部设制凹陷部701,使盒盖70的凹陷部701可以盖合于区隔板51的凸出部52,相邻区隔板51的凸出部52设有一前、一后位置交错的透孔53,并在区隔板51所区隔的空间内放置电极板60,该电极板60上方对应于透孔53处设有正、负极61、62,让相邻电极板60的正、负极61、62串联相接,同时在盒体50内部注入电解液(如图5所示)。上述第一块与最后一块的电极板60上另外设有可以导出的正极、负极64,该盒盖70两边对应于正极、负极64处设有正、负极导电座71。敬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一的侧视局部剖示图。以及图8所示为本技术导电座实施一的俯视局部剖示图。该正、负极导电座71设有槽孔72,可供正、负极导电片80的插设部81插设之用,并于正、负极导电座71前方设置定位肋73,该正、负极导电片80设有垂直面板82、水平面板83、侧边面板84,该垂直面板82可以固定在定位肋73的位置,而侧边面板84则可供螺帽N顶抵之用,同时在正、负极导电片80的垂直面板82与水平面板83设有可供螺栓P穿设的透孔85。实施二的图9、10、11与实施一的图6、7、8的差异,仅在于该正、负极导电座71的槽孔72前方设定槽74,该正、负极导电片80对应于定位槽74处设有U型面板86,藉以定位在定位槽74中。实施三的图12、13、14与实施一的图6、7、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蓄电池结构由盒体、电极板、盒盖、导电片所组成,该盒体内部设有若干等分的区隔板,并于相邻的区隔板内部间隔设置正、负极的电极板,该盒盖两边设有对应的正、负极导电座,可供设置正、负极导电片,该区隔板设有高于盒体的凸出部,该凸出部设有供相邻正、负极电极板的正、负极相接的透孔,在盒盖内部设制对应的凹陷部,盒盖的凹陷部与盒体的凸出部吻合,盒体内部注入有电解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富重
申请(专利权)人:吴富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