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膜生物反应器耦合三段式内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9600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膜生物反应器耦合三段式内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膜生物反应器耦合三段式内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前缺氧池、好氧池、后缺氧池及膜池;以及包括第一回流管道,第二回流管道及第三回流管道;其中三段式内循环包括:第一段为膜池末端混合液回流至好氧池前端,第二段为后缺氧池末端混合液回流至前缺氧池前端,第三段为前缺氧池后端回流至厌氧池前端。该处理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经过其他耗费能量的处理技术,大大节省了处理能耗和用地;该处理系统操作方便,效果稳定,可提升MBR工艺的氧气利用率,节约曝气成本,强化生物除磷,使系统出水稳定且水质达标。达标。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生物反应器耦合三段式内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膜生物反应器耦合三段式内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水中氮磷排放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传统市政污水厂主要通过投加大量化学试剂对污水进行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这一处理方式效果虽好,但提高了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问题。
[0003]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能够利用膜组件实现高效的固液分离,有效的提生污泥浓度,进而提高出水水质,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
[0004]当前MBR工艺被广泛使用于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以及市政污水等。但是,MBR工艺同样面对着一系列的挑战,比如MBR工艺为了减轻膜污染需要保持较高的曝气量,导致曝气能耗较高,较高的曝气量又导致了回流至携带大量的溶解氧,使得微生物对磷的去除并不理想,最后需要依靠投加化学絮凝剂来对磷进行去除,但是投加化学絮凝剂又会导致膜污染加快。
[0005]鉴于以上挑战和难点,在MBR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节约能耗,提升生物脱氮除磷效率的新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耦合三段式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前缺氧池、好氧池、后缺氧池及膜池;所述厌氧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前缺氧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接;所述前缺氧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好氧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管道相连接;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后缺氧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道相连接;所述后缺氧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膜池的进水口通过第四管道相连接;以及,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耦合三段式内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流管道,第二回流管道及第三回流管道;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与位于所述膜池末端底部的潜水泵连接,从液面上方回流至所述好氧池的前端顶部;所述第二回流管道与位于所述后缺氧池末端底部的潜水泵连接,从液面上方回流至所述前缺氧池的前端顶部;所述第三回流管道与位于所述前缺氧池末端底部的潜水泵连接,从液面上方回流至所述厌氧池的前端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耦合三段式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的容积V1与所述前缺氧池的容积V2、所述好氧池的容积V3、所述后缺氧池的容积V4、所述膜池的容积V5得比例为1:(3~4):(3~5):(1~2):(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耦合三段式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的容积V1与所述前缺氧池的容积V2、所述好氧池的容积V3、所述后缺氧池的容积V4、所述膜池的容积V5得比例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霞刘艳臣李思岐郭瑜张轩徐婧黄永辉冯佳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