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942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包括:天线外壳主腔体(1),线圈(2),磁棒(3),线圈(4),线圈(5),其中,线圈(2)、线圈(4)、线圈(5)互为电气独立,且分布在磁棒(3)上;线圈(2)、线圈(4)、线圈(5)的绕制方向一致,在磁棒(3)上线圈(2)、线圈(4)、线圈(5)共同绕制,形成至少两个线圈段,每个线圈段上绕制有至少1路线圈,至少有一个线圈段上的线圈的绕制方向与其它线圈段上的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反,且磁棒(3)上的线圈的互感最小。所述车载天线装置避免信号之间存在故障干扰的安全隐患;线圈构成互感调节结构,使得信号互干扰的等效阻抗可忽略;易于生产,维护方便。维护方便。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铁路信号
,特别涉及一种点式列车控制车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德国铁路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采用三频感应点式列车自动停车系统(Indusi),这种系统具有简单的点式速度检查功能,20世纪90年代,Indusi车载设备实现了计算机化,改称为PZB系统。PZB点式列车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列车间歇式控制系统车载设备,和地面轨旁应答天线构成了列车点式控制系统。PZB点式列车控制系统,采用1000Hz、500Hz、2000Hz频率与地面单一频率的磁感应设备接近时形成谐振,以识别列车位置,在对应的位置提醒司机按照规定速度运行,监督司机安全运行,当司机不按照对应允许速度运行或停车时,系统输出紧急制动;系统主要应用于欧洲铁路系统。
[0003]但现有的PZB点式列车控制系统存在着三种频率信号之间存在故障干扰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
[0005]本技术的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包括:天线外壳主腔体(1),线圈(2),磁棒(3),线圈(4),线圈(5),
[0006]其中,
[0007]所述线圈(2),磁棒(3),线圈(4),线圈(5)设置于天线外壳主腔体(1)中;
[0008]所述线圈(2),线圈(4)和线圈(5)互为电气独立,且所述线圈(2),线圈(4)和线圈(5)均绕制在所述磁棒(3)上,并在所述磁棒(3)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线圈段;<br/>[0009]每个所述线圈段上绕制有所述线圈(2),线圈(4)和线圈(5)中的至少一路;
[0010]当所述至少两个线圈段中的一个线圈段上绕制有所述线圈(2),线圈(4)和线圈(5)中的至少两路线圈时,所述至少两路线圈在所述一个线圈段上的绕制方向一致;
[0011]所述至少两个线圈段中的至少一个线圈段上的线圈的绕制方向与其它线圈段上的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反,使得所述磁棒(3)上的线圈的互感值达到预期值。
[0012]进一步,还包括天线外壳辅助腔体(14),所述天线外壳辅助腔体(14)设置于所述天线外壳主腔体(1)外,且所述天线外壳辅助腔体(14)的内部设有电容

电阻组合(10),电容

电阻组合(11),电容

电阻组合(12)。
[0013]进一步,
[0014]所述天线外壳主腔体(1)内设有第一连接器(6),所述第一连接器(6)中设有正端线缆接口(A)、(C)、(E),负端线缆接口(B)、(D)、(F)。
[0015]进一步,
[0016]所述天线外壳辅助腔体(14)内设有第二连接器(13),所述第二连接器(13)设有正端连接端(17)、(18)、(19),负端连接端(20)、(21)、(22);
[0017]所述第二连接器(13)和第一连接器(6)连接,所述正端线缆接口(A)连接至正端连接端(17),所述正端线缆接口(C)连接至正端连接端(18),所述正端线缆接口(E)连接至正端连接端(19)。
[0018]进一步,
[0019]所述线圈(2)的正端先后通过第一连接器(6)的正端线缆接口(A)和第二连接器(13)中的正端连接端(17)连接至电容

电阻组合(10)的负端,所述电容

电阻组合(10)的正端通过第二连接器(13)中的负端连接端(20)连接至功放电流负端(2BB2),功放电流正端(2BB1)通过第一连接器(6)的负端线缆接口(B)连接至线圈(2)的负端;所述电容

电阻组合(10)与所述线圈(2)的线圈电感构成RLC串联谐振电路;
[0020]所述线圈(4)的正端先后通过第一连接器(6)的正端线缆接口(C)和第二连接器(13)中的正端连接端(18)连接至电容

电阻组合(11)的负端,所述电容

电阻组合(11)的正端通过第二连接器(13)中的负端连接端(21)连接至功放电流负端(4BB2),功放电流正端(4BB1)通过第一连接器(6)的负端线缆接口(D)连接至线圈(4)的负端;所述电容

电阻组合(11)与所述线圈(4)的线圈电感构成RLC串联谐振电路;
[0021]所述线圈(5)的正端先后通过第一连接器(6)的正端线缆接口(E)和第二连接器(13)中的正端连接端(19)连接至电容

电阻组合(12)的负端,所述电容

电阻组合(12)的正端通过第二连接器(13)中的负端连接端(22)连接至功放电流负端(5BB2),功放电流正端(5BB1)通过第一连接器(6)的负端线缆接口(F)连接至线圈(5)的负端;所述电容

电阻组合(12)与所述线圈(5)的线圈电感构成RLC串联谐振电路。
[0022]进一步,
[0023]所述天线外壳辅助腔体(14)中设有和天线外壳主腔体(1)相通的排气孔(7)和灌封孔(8)。
[0024]进一步,
[0025]还包括天线外壳主腔体盖板(15),用于封盖所述天线外壳主腔体(1)以构成封闭的腔体。
[0026]进一步,
[0027]所述天线外壳主腔体(1)采用铝制成;
[0028]所述天线外壳主腔体盖板(15)采用片状模塑料或聚碳酸酯制成。
[0029]进一步,
[0030]还包括天线外壳辅助腔体盖板(16),用于封盖所述天线外壳辅助腔体(14)以构成封闭的腔体。
[0031]进一步,
[0032]所述天线外壳辅助腔体(14)采用铝制成;
[0033]所述天线外壳辅助腔体盖板(16)采用片状模塑料或聚碳酸酯制成。
[0034]本技术的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包括独立的三种频率线圈结构,避免信号之间存在故障干扰的安全隐患;所述三种频率线圈构成互感调节结构,使得三路频率信号互干扰的等效阻抗可忽略;包括独立的调整腔体,易于生产,维护方便。
[0035]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
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8]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中电流回路的电路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外壳主腔体(1),线圈(2),磁棒(3),线圈(4),线圈(5),其中,所述线圈(2),磁棒(3),线圈(4),线圈(5)设置于天线外壳主腔体(1)中;所述线圈(2),线圈(4)和线圈(5)互为电气独立,且所述线圈(2),线圈(4)和线圈(5)均绕制在所述磁棒(3)上,并在所述磁棒(3)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线圈段;每个所述线圈段上绕制有所述线圈(2),线圈(4)和线圈(5)中的至少一路;当所述至少两个线圈段中的一个线圈段上绕制有所述线圈(2),线圈(4)和线圈(5)中的至少两路线圈时,所述至少两路线圈在所述一个线圈段上的绕制方向一致;所述至少两个线圈段中的至少一个线圈段上的线圈的绕制方向与其它线圈段上的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反,使得所述磁棒(3)上的线圈的互感值达到预期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线外壳辅助腔体(14),所述天线外壳辅助腔体(14)设置于所述天线外壳主腔体(1)外,且所述天线外壳辅助腔体(14)的内部设有电容

电阻组合(10),电容

电阻组合(11),电容

电阻组合(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外壳主腔体(1)内设有第一连接器(6),所述第一连接器(6)中设有正端线缆接口(A)、(C)、(E),负端线缆接口(B)、(D)、(F)。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外壳辅助腔体(14)内设有第二连接器(13),所述第二连接器(13)设有正端连接端(17)、(18)、(19),负端连接端(20)、(21)、(22);所述第二连接器(13)和第一连接器(6)连接,所述正端线缆接口(A)连接至正端连接端(17),所述正端线缆接口(C)连接至正端连接端(18),所述正端线缆接口(E)连接至正端连接端(1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点式列车控制系统车载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的正端先后通过第一连接器(6)的正端线缆接口(A)和第二连接器(13)中的正端连接端(17)连接至电容

电阻组合(10)的负端,所述电容

电阻组合(10)的正端通过第二连接器(13)中的负端连接端(20)连接至功放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燕文叶峰王明晰任伟陈代英张鹏飞王通仝师伟李志勇邢跃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