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春专利>正文

用于可充电电池中的汇流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449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可充电电池中的汇流片(极耳),由金属导电片制成,该汇流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与电池盖帽相连,下半部分与电池中的电极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片的下半部分平面上设有向上或向下翘的齿,该汇流片通过设在其平面上的齿直接与电极片铆接。(*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充电电池中的汇流片(极耳)。在充电电池中,汇流片是由金属导电片制成,它是架设在电池盖帽与电极片之间的一座桥梁,汇流片的上半部与电池盖帽连接,其下半部分是通过点焊(电阻焊)与电极片相连,在可充电电池中,有一种电极片是采用发泡和网状结构非烧结式制成,这种结构制成的电极片其结构比较疏散,因此在点焊前,必须将电极片上的焊接部位压紧,以满足点焊对致密度,平整度,光洁度的要求,因此在上述生产实践中需购置点焊设备,并且在压紧和点焊工艺中还需耗费大量人力。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新型的汇流片,它可直接与电极片铆接,无须经过压紧和点焊工艺,从而节省了点焊设备和人力。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于可充电电池中的汇流片(极耳),由金属导电片制成,该汇流片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与电池盖帽相连,下半部分与电池中的电极片连接,所述汇流片的下半部分平面上设有向上或向下翘的齿,汇流片通过设在其平面上的齿直接与电极片铆接。本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网状结构的基片所制成的电极片,并能达到电极片与汇流片连接的各项标准。本技术省去了原来的“点焊”和“压紧”二道工序,汇流片与电极片在冲压成形时同步铆接,因此既节省了劳力又节省了购置焊机等设备的费用,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率。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用于可充电电池中的汇流片(1),由金属导电片制成,该汇流片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与电池盖帽相连,下半部分与电池中的电极片连接,所述汇流片的下半部分平面上设有向上或向下翘的齿(2),该汇流片通过设在其平面上的齿直接与电极片铆接,即先将带齿的汇流片插入电极片的基片中,在上述两片冲压成形时同步铆接。所述该齿(2)与汇流片平面所成的翘角可设在60°~120°,该齿的排列形式可为梳子状排齿和/或群齿的组合齿。根据产品实际使用的需要,所述汇流片的外形可制成刷子形,也可以制成“人”字形。所述外形呈刷子形的汇流片一般适用于圆柱型电池中(如图1所示,即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图)。所述外形呈“人”字形的汇流片一般适用于矩型电池中(如图2所示,即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本技术的材料可采用镍,或者是导电性较好的金属材料。权利要求1.用于可充电电池中的汇流片(极耳),由金属导电片制成,该汇流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与电池盖帽相连,下半部分与电池中的电极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片的下半部分平面上设有向上或向下翘的齿,该汇流片通过设在其平面上的齿直接与电极片铆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在汇流片下半部分平面上的齿与该平面所成的翘角为60°~120°。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汇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在汇流片下半部分平面上的齿的排列形式是梳子状排齿和/或群齿的组合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片的外形呈刷子形,或者是“人”字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充电电池中的汇流片(极耳),由金属导电片制成,该汇流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与电池盖帽相连,下半部分与电池中的电极片连接,所述汇流片的下半部分平面上设有向上或向下翘的齿,该汇流片通过设在其平面上的齿直接与电极片铆接。文档编号H01M2/20GK2209838SQ9423898公开日1995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日专利技术者常春 申请人:常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春
申请(专利权)人:常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