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锰电池钢壳取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800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碱锰电池钢壳取向装置,它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顶部的料斗;由一组平行板组成的导槽和其一端的定位孔以及水平拨叉,垂直拨叉组成的钢壳翻转机构;由分送叉和其内的一组导孔及入壳开关组成把钢壳从料斗送至定位孔的送壳机构;垂直拨叉和分送叉固定连接并通过纵行导向板和垂直导向轴安装在框架上;水平拨叉通过水平导向块和水平导向轴安装在框架上;水平导向块和纵行导向板通过气缸或凸轮连杆机构驱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碱锰电池钢壳取向装置,属于机械装置。在碱锰电池生产过程中,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需要把无序存放的钢壳,经过取向装置取向,变成统一取向,有序排列,供给装环机装环。现有技术中,钢壳取向通常利用振动料斗,把存放在料斗中的杂乱无序的钢壳,变成一字排列进入输送轨道,或钢壳口朝前,或阶梯帽朝前。输送轨道设置一段下落的斜坡,斜坡前安装有翻钩,凡是阶梯帽朝前的顺利地沿斜城滑下去,凡钢壳口朝前的将被翻钩钩住并翻转过来,也变成阶梯帽朝前地沿斜坡滑下去,使钢壳变成取向统一的有序排列的钢壳。其不足之处是,由于采用了振动料斗,噪音大,占用空间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噪音小且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碱锰电池钢壳取向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包括框架17和固定安装在框架顶部的料斗1,其特征是由一组平行板组成能夹持钢壳并能使钢壳在其内任意停止不动的导槽8,其一端是一组与导槽连通且能使钢壳落入的竖直的定位孔20,定位孔的底部固定在固定板9上,导槽的一组平行板通过固定板9连成一体并通过固定板安装在框架17的一侧;分送叉3通过固定在其上的纵行导向板16安装在框架上的垂直导向轴15上,其上端从底部进入料斗1内,并使其上的一组导孔2与定位孔20上下对齐,导孔下端安装入壳开关4;垂直拨叉5固定安装在分送叉3的下端使之能竖直方向进出导槽8;水平拨叉10通过与之固定连接的水平导向块12安装在框架上的水平导向轴11上,使之能水平方向进出导槽,纵行导向板和水平导向块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或通过凸轮连杆机构与动力主轴连接。本技术的动态过程是,料斗1中无序存放的钢壳,从分送叉3的顶端进入导孔2,经过入壳开关落入定位孔20内,变成竖立的一组钢壳,或钢壳口朝上,或阶梯帽朝上;再经过水平拨叉10从钢壳中部水平方向推入导槽内,垂直拨叉5从钢壳口端下压,这样一个翻转动作,将钢壳变成钢壳口朝下且竖立的一组钢壳,从导槽底部送出。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即可源源不断地送出排列有序取向一致的钢壳。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分送叉与垂直拨叉做成一体,垂直拨叉上下动作过程中,分送叉在料斗内也不断上下穿动,不断翻动料斗底部的钢壳,使钢壳能顺利地进入导孔,因此,本技术的料斗固定在框架顶部不动,只是分送叉在料斗底部穿动,噪音很小;本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可直接安装到装环机上,把导槽底部送出的钢壳,直接送到装环机的模块上;也可通过导轨把钢壳接出供装环机装环,使用方便。下列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分送叉部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右视图;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给予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导槽8可由两块、三块或多块平行板组成,平行板之间的空间是用来翻转钢壳的槽口,要调整好槽口的宽度,使钢壳在槽口内能被夹持且处于不推不动的随机平衡状态,无论如何放置都能静止不动。在导槽的一端将三个槽口扩成三个竖直的定位孔20,定位孔与导槽是一个整体,而且是连通的,钢壳可自由落入定位孔,导槽和定位孔的高度与钢壳高度相当。导槽的四块平行板是通过定位孔底部的固定板连接成一体,所以导槽的槽口是四面开通的,只有定位孔底部是封闭的。本技术的分送叉3实际上是将料斗1中的钢壳输送到定位孔20的输送通道,本实施例中,其内的三个导孔2,其上端开口在料斗内,下端开口与定位孔上下对齐。料斗内存放无序的钢壳,经导孔送入定位孔时,变成竖立排列的钢壳,只是钢壳口取向不一,或朝上或朝下。再经过水平拨叉和垂直拨叉把定位孔内的钢壳推入导槽内,进行翻转动作,最后变成取向一致,排列有序的钢壳送出。本技术钢壳取向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是经过周期性的翻转动作间歇地送出,因此导孔内的钢壳不能连续落入定位孔,为此在导孔下端安装入壳开关4,随周期性的翻转动作,间歇地把钢壳送入定位孔。本技术中垂直拨叉和水平拨叉的交替往复运动,可通过气缸驱动,也可通过凸轮连杆机构机械驱动。采用机械驱动时,纵行导向板通过凸轮连杆机构与动力轴连接,水平导向块通过摆杆和凸轮连杆机构与动力轴连接,通过凸轮控制垂直拨叉和水平拨叉协调动作。本实施例,采用气缸驱动,气缸缸体固定安装在框架上,提升气缸18的活塞杆与纵行导向板16连接,水平气缸13的活塞杆与水平导向块12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的是SMC(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CDJ2系列气缸,它以气源为动力,电磁阀控制气路,机械分配的周期通过传感器转换成控制信号输入可编程控制器来控制气缸气路协调动作。传成器可以安装到与之配套使用的装环机的动力主轴上;也可以安装到本装置的垂直导向轴和水平导向轴上,并实行互锁即可安全可靠地协调动作,也可通过手动开关人工操作。当水平拨叉水平进入导槽时,叉头从钢壳中部将钢壳推入导槽,由于钢壳口端外径略大于阶梯帽端外径,阶梯帽端易被推动而朝前,使钢壳水平进入导槽的同时变成倾斜,钢壳口端落在后面;当垂直拨叉下行垂直进入导槽时,其叉头从钢壳口端直接下压钢壳,使钢壳向下推进的同时,阶梯帽抬头,钢壳口朝下地竖立并被压出导槽。导槽内钢壳翻转动作,要求水平方向一定要把钢壳口推进到垂直拨叉下面,垂直方向一定要把钢壳压出导槽。为此,本实施例,在垂直拨叉叉头的前侧有一个压送钢壳的凸耳6,在水平拨叉叉头的上下两侧各有一个推送钢壳的凸块14。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水平推进的钢壳倾斜后,其钢壳口将抵到叉头上面或下面的凸块14上,被推进而准确到位;通过垂直拨叉前侧的凸耳6可直接压在竖立钢壳的阶梯帽上,把钢壳压出导槽,使钢壳翻转动作更加准确无误。本实施例在组成导槽的平行板的板面上,固定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橡胶层19,例如乳胶或类似乳胶的橡胶。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对平行板之间的间距要求不那么严格,容易制造,比较容易达到钢壳在导槽内处于不推不动的随机平衡状态的目的,在翻转过程中,钢壳表面不易受损伤。本实施例中,导孔2的底部是圆孔而上端是逐步扩大的非圆孔。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料斗内的钢壳很容易进入导孔而不被阻塞。为了能连续作业而不发生缺壳现象,在分送叉的导孔2内应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钢壳,入壳开关4的作用就是控制导孔内的钢壳,每完成一个动作次,就释放一个钢壳落入定位孔20内。其结构可采取阻挡式,例如,在分送叉的下端铣个横槽,横槽上安装一个连动杆,连动杆上安装三个小挡块,通过复位弹簧定位,使三个小挡块分别位于三个导孔内,阻挡钢壳下落;框架上安装一个楔形碰块,当分送叉位于下限位时,连动杆的杆端与楔形碰块作用,启开导孔。本实施例的入壳开关采用压紧式,如图4、图5、图6所示,叉头座23内的活动板27与叉头座外的拐臂24通过连动轴25固定连接,轴承22通过固定轴安装在拐臂的一端;簧片29的一端通过夹板21固定在活动板27上,其另一端弯曲并从导孔2下端侧壁开口伸进导孔内;固定在叉头座上的盖板26和活动板27之间安装压簧28,使导孔内的簧片能压紧钢壳;框架上安装有分送叉在下限位时能与轴承22碰撞的碰块7。本实施例在活动板上固定安装三个簧片,分别控制三个导孔内的钢壳。本实施例通过簧片压紧钢壳侧面阻止其下落,当分送叉位于下限位进,拐臂上的轴承22与框架上的碰块7碰撞,拐臂转动一个角度,拐臂通过连动轴和活动板迫使簧片离开钢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碱锰电池钢壳取向装置,包括框架(17)和固定安装在框架顶部的料斗(1),其特征在于由一组平行板组成能夹持钢壳并能使钢壳在其内任意停止不动的导槽(8),其一端是一组与导槽连通的且能使钢壳落入的竖直的定位孔(20),定位孔的底部固定在固定板(9)上,导槽的一组平行板通过固定板(9)连接成一体并通过固定板安装在框架(17)的一侧;分送叉(3)通过固定在其上的纵行导向板(16)安装在框架上的垂直导向轴(15)上,其上端从底部进入料斗(1)内,并使其上的一组导孔(2)的底部与定位孔上下对齐,导孔(2)的下端安装入壳开关(4);垂直拨叉(5)固定安装在分送叉(3)的下端,使之能竖直方向进出导槽(8);水平拨叉(10)通过与之固定连接的水平导向块(12)安装在框架上的水平导向轴(11)上,并使之能水平方向进出导槽;纵行导向板和水平导向块分别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或通过凸轮连杆机构与动力主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朝民贾毅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金丸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