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堆的集电流母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01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堆的集电流母板,包括至少两组或两组以上燃料电池堆模块、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集电流母板和后端板,所述的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和后端板的一侧或两侧设置一凹形空间,在该凹形空间内设置一集电流母板,该集电流母板表面与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和后端板侧面平齐,所述的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同侧与各燃料电池堆模块相对应的集电流母板两两相连于凹形空间内,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同侧的燃料电池堆模块相互串联或并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节省材料、节省空间等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堆的集电流母板
技术介绍
电化学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氢及氧化剂转化成电能及反应产物的装置。该装置的内部核心部件是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简称MEA), 膜电极(MEA)由一张质子交换膜、膜两面夹两张多孔性的可导电的材料,如 碳纸组成。在膜与碳纸的两边界面上含有均匀细小分散的引发电化学反应的催 化剂,如金属铂催化剂。膜电极两边可用导电物体将发生电化学发应过程中生 成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引出,构成电流回路。在膜电极的阳极端,燃料可以通过渗透穿过多孔性扩散材料(碳纸),并 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正离子可通过迁移 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膜电极的另一端阴极端。在膜电极的阴极端,含有氧化 剂(如氧气)的气体,如空气,通过渗透穿过多孔性扩散材料(碳纸),并在 催化剂表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在阴极端形成的阴离子 与阳极端迁移过来的正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反应产物。在采用氢气为燃料,含有氧气的空气为氧化剂(或纯氧为氧化剂)的质子 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燃料氢气在阳极区的催化电化学反应就产生了氢正离子(或叫质子)。质子交换膜帮助氢正离子从阳极区迁移到阴极区。除此之外, 质子交换膜将含氢气燃料的气流与含氧的气流分隔开来,使它们不会相互混合 而产生爆发式反应。在阴极区,氧气在催化剂表面上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并与阳极区迁移 过来的氢正离子反应,生成反应产物水。在采用氢气、空气(氧气)的质子交 换膜燃料电池中,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达阳极反应H2—2H++2e 阴极反应l/202+2H++2e—H20在典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膜电极(MEA) —般均放在两块导电的 极板中间,每块导流极板与膜电极接触的表面通过压铸、冲压或机械铣刻,形 成至少一条以上的导流槽。这些导流极板可以上金属材料的极板,也可以是石 墨材料的极板。这些导流极板上的流体孔道与导流槽分别将燃料和氧化剂导入 膜电极两边的阳极区与阴极区。在一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构造中, 只存在一个膜电极,膜电极两边分别是阳极燃料的导流极板与阴极氧化剂的导 流极板。这些导流极板既作为电流集流板,也作为膜电极两边的机械支撑,导 流极板上的导流槽又作为燃料与氧化剂进入阳极、阴极表面的通道,并作为带 走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水的通道。为了增大整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总功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电池通常 可通过直叠的方式串联成电池组或通过平铺的方式联成电池组。在直叠、串联式的 电池组中, 一块极板的两面都可以有导流槽,其中一面可以作为一个膜电极的阳极 导流面,而另一面又可作为另一个相邻膜电极的阴极导流面,这种极板叫做双极板。 一连串的单电池通过一定方式连在一起而组成一个电池组。电池组通常通过前端 板、后端板及拉杆紧固在一起成为一体。一个典型电池组通常包括(1)燃料及氧化剂气体的导流进口和导流通道,将燃料(如氢气、甲醇或甲醇、天然气、汽油经重整后得到的富氢气体) 和氧化剂(主要是氧气或空气)均匀地分布到各个阳极、阴极面的导流槽中; (2)冷却流体(如水)的进出口与导流通道,将冷却流体均匀分布到各个电池组内冷却通道中,将燃料电池内氢、氧电化学放热反应生成的热吸收并带出电池组进行散热;(3)燃料与氧化剂气体的出口与相应的导流通道,燃料气 体与氧化剂气体在排出时,可携带出燃料电池中生成的液、汽态的水。通常, 将所有燃料、氧化剂、冷却流体的进出口都开在燃料电池组的一个端板上或两 个端板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既可以用作车、船等运载工具的动力系统,又可用作移 动式或固定式发电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一般由若干个单电池组成,将这些单电池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起来构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与其他运行 支持系统组合起来构成整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为了将各燃料电池单堆 串联或并联起来, 一般是在燃料电池电堆的前后端板前隔设置一集电流母板,该集 电流母板的延伸出燃料电池堆,通过导线连接集电流母板的延伸部,将各燃料电池 堆串联或并联起来。如图1是上海神力科技公司上海神力科技公司"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堆的串联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10117252.8)的专利,是在两电池堆la、 lb的前端板21、后端板22、中央集流板23的一侧或两侧铣挖出一凹形空间, 在该凹形空间内设置集电流母板31、 32、 33,通过螺杆8连接相应的集电流母 板,将燃料电池堆la和lb串联起来。采用上述方法的二块集电流母板有以下二种功效-1、 将数个串联或并联的燃料电池单电池或整个燃料电池堆的电流引出来, 构成导通外电路电流的正、负极;2、 集电流母板上也有各种流体道孔,可以让燃料电池各种流体自由通过, 该流体孔与导流极板上的导流孔一样大小,集电流母板大小基本上与燃料电池 堆中的导流极板大小相同。但是,这种集电流母板的技术也有一定的技术缺陷燃料电池单堆之间需 要通过设置螺杆或导电线等设备将各单堆串联或并联起来,这种连接方法由于 是外置式连接,需要在集电流母板上打孔或设置连接点,结构复杂,占用空间、 浪费材料,而且一旦外置式连接导线的绝缘层有所磨损,非常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 构简单、节省材料的集成式燃料电池堆的集电流母板。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堆的集电流母板,包括至少两组或两组以上燃料电池堆模块、前端板或中央集流 板、集电流母板和后端板,所述的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和后端板的一侧或两侧 设置一凹形空间,在该凹形空间内设置一集电流母板,该集电流母板表面与前 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和后端板侧面平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同侧与各燃料电池堆模块相对应的集电流母板两两相连于凹形空间内,前端 板或中央集流板同侧的燃料电池堆模块相互串联或并联。所述的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同侧与燃料电池堆模块接触的一面开设一凹 形空间,在该凹形空间内设有一整体式集电流母板,该集电流母板表面与前端 板或中央集流板侧面平齐,所述的集电流母板与燃料电池堆模块相对应处的大小形状与与其相接触的导流板的有效面积的大小和形状相同;所述的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同侧的燃料电池堆模块与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相接触的导流板一 为空气导流板,与其相邻燃料电池堆模块的导流板为氢气导流板或空气导流 板,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同侧的燃料电池堆模块串联或并联。所述的燃料电池堆模块为两组,设置于前端板同侧,前端板上该侧面设有 一凹形空间,在该凹形空间内设有一整体式集电流母板,两组燃料电池堆模块 靠近前端板一端一为正极, 一为负极,两燃料电池堆模块串联,所述的前端板 上凹形空间位置周边设有氢气进出孔道、空气进出孔道、冷却水进出孔道。所述的燃料电池堆模块为两组,设置于前端板同侧,前端板上该侧面设有 一凹形空间,在该凹形空间内设有一整体式集电流母板,两组燃料电池堆模块 靠近前端板一端均为正极或均为负极,两燃料电池堆模块并联,所述的前端板 上凹形空间位置周边设有氢气进出孔道、空气进出孔道、冷却水进出孔道。所述的燃料电池堆模块为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堆的集电流母板,包括至少两组或两组以上燃料电池堆模块、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集电流母板和后端板,所述的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和后端板的一侧或两侧设置一凹形空间,在该凹形空间内设置一集电流母板,该集电流母板表面与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和后端板侧面平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同侧与各燃料电池堆模块相对应的集电流母板两两相连于凹形空间内,前端板或中央集流板同侧的燃料电池堆模块相互串联或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里清王泽民章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