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内增塑剂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主要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领域。G.Schwab和M.T.Lee发表了专利[U.S.Patent 4,792,508;U.S.Patent 4,830,939]报导了一种极性小分子如PC增塑的凝胶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它是以聚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使线型PEO链交联形成三维网络起支撑骨架作用,网络内的小分子增塑剂作为导电物质。该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率,但极性小分子易于从网络中逸出,使体系稳定性差,同时也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日本的Watanabe等人将三官度聚乙二醇部分甲基化,剩余的羟基转化成丙烯酸酯,然后经光引发聚合形成交联网络聚合物固体电解质[J.Electrochem.Soc.1998,V.145,5,1521]。他们研究了离子传导率随甲基化程度的变化规律,但该体系的甲基化程度不易控制,离子传导率较低(10-6Scm-1),该体系制备过程复杂,工艺不易控制,不适于大规模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体系稳定性差的缺陷,而提出了将增塑剂通过化学键与网络连接制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是由聚合物预聚体与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生成的交联网络聚合物和无机锂盐组成,所述的网络聚合物的结构式为:聚甲基硅氧烷(PMS),其分子结构如下:*** (m+n=100,m=10或2 0)或聚类乙二醇(PLEG),其分子结构如下:HO-(CH↓[2]CH↓[2]O-)↓[n]-CH↓[2]*CH↓[2]-(OCH↓[2]CH↓[2]-)↓[n]-OH (n=4∽13)在上述的分子结构中R↓[1]为聚氧化乙烯/ 聚氧化丙烯链段;R↓[2]为内增塑链。R1∶R2按摩尔比1∶1∽1∶7;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是由聚合物预聚体与交联剂三官能异氰酸酯发生交联反应生成的交联网络聚合物预聚体和无机锂盐组成,所述的预聚体的结构式为聚甲基硅氧烷PMS,其分子结构如下 m+n=100,m=10或20在上述的分子结构中R1为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链段;R2为内增塑链烯丙基甲基聚氧化乙烯或烯丙基聚氧化乙烯磺酸锂,R1∶R2按摩尔比为1∶1至1∶7;所述的无机盐为LiClO4或LiN(CF3SO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增塑链为烯丙基甲基聚氧化乙烯或烯丙基聚氧化乙烯磺酸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增塑链为烯丙基甲基聚氧化乙烯,其中聚氧化乙烯的分予量为350或550。4.根据权利要求2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增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诚,方世璧,李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