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组装配方法和电池产品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253508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池极组装配方法和电池产品涉及电池的生产工艺及产品。其包括涂膏、固化和装配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配组;将极板折叠,正、负极板相间配置,一极性极板的叠合部中插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正、负极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少或不需分片,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率。同时极板可为一整体,连接可靠,减少了电阻,提高大电流放电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特别涉及蓄电池极组的装配方法及产品。现有技术中电池极组装配方法是正、负极板根据要求配组,即正、负极板交替叠置,中间有隔板分隔,然后同性极板用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为提高生产效率,在板栅铸造时采用多联片方式,涂膏、固化、化成后再分割成小片,然后配极组。联片极板分片效率低,易出废品。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效率的电池极组装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避免单片同性极板间连接不良,以减少电阻,提高大电流放电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电池极组装配方法,包括涂膏、固化和装配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配组将极板折叠,正、负极板相间配置,一种极性极板的叠合部中嵌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正、负极板之间设置隔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电池产品,包括电池壳体、极柱或端子,极板折叠,正极板、负极板相间设置,一种极性极板的叠合部中设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正极板、负极板之间设置隔板。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极性极板与隔板一体呈S字型连续折叠,其叠合部中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嵌入。本专利技术可减少或不需分片,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率。同时极板可为一整体,与汇流排连接可靠,不会出现单片同性极板间连接不良的现象,减少了电阻,提高大电流放电效果。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U字型极板配置方式之一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U字型极板配置方式之二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U字型极板配置方式之三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U字型极板配置方式之四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U字型极板配置方式之五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S字型极板配置方式之一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S字型连续折叠极板配置方式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S字型极板配置方式之二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S字型连续折叠极板双极耳配置方式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S字型连续折叠极板单极耳配置方式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S字型连续折叠极板单极耳极板形状之一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极板交叉后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极板交叉后折叠方向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板栅冲孔方式之一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板栅冲孔方式之二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编织板栅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拉网板栅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所示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电池极组装配方法,包括涂膏、固化和装配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配组将极板折叠,正、负极板相间配置,一种极性极板的叠合部中嵌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正、负极板之间设置隔板。在一实施例中,一种极性极板与隔板一体呈S字型连续折叠,其叠合部中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嵌入。还可为此方式相反极性的极板为S字型连续折叠板,两极板的交叉处对应设置缺口8,两极板相间交叉嵌入。如图11、12、13所示的单极耳极板的装配。将图11中包上隔板后的正、负极板按箭头所示方向上下交错进行交叉成如图12所示,图中虚线部分代表极板,实线部分代表隔板,按图13所示箭头方向折叠。双极耳极板的装配也相同,只是极板上增加了一个极耳。同极性极板为一整体,与极柱或端子2连接可靠,避免单片同性极板间连接不良的现象,减少了电阻,提高大电流放电效果。极板为连续折叠板时,板栅的涂膏方式有两种,一是板栅上涂布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二是板栅上分别涂布两种活性物质,以居中的交叉缺口8为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涂布正极活性物质,另一部分涂布负极活性物质。板栅经涂膏、固化后就成为极板。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极性极板与隔板一体呈U或S字型折叠,其叠合部中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嵌入。极板和隔板一同折叠,可提高装配的生产速度,并减少隔板放置的误差。电池极组装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板栅生产板栅用板栅材料以冲孔或拉网或编织方式整体生产,并根据极组尺寸所需长度、宽度裁剪。可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板栅的生产效率。板栅材料采用纯铅、铅基合金、铁基合金、铜基合金或镍基合金。板栅材料为带状、丝状、板状或网状。图14、15为板栅冲孔方式的示意图;图16为编织板栅示意图;图17为拉网板栅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产品,包括电池壳体1、极柱或端子2,极板折叠,正极板3、负极板4相间设置,一种极性极板的叠合部中设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正极板3、负极板4之间设置隔板5。一种极性极板与隔板一体呈U或S字型折叠,其叠合部中设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相反极性的极板为单片板。图中的负极板4为折叠板,正极板3为单片板。两板的放置方式也可如图2所示,负极板4为单片板,正极板3为折叠板。两板的放置方式也可如图3或图4所示,极板为从侧向折叠后再安装在电池壳内。图3中的负极板4为折叠板,正极板3为单片板;图4中的负极板4为单片板,正极板3为折叠板。两板的放置方式也可如图5所示,相反极性的极板为折叠板。相反极性的极板为U字型折叠板。图中的正极板3、负极板4同为折叠板,两者相对嵌入。如图6所示,电池的一种极性极板与隔板一体呈S字型折叠,其叠合部中设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相反极性的极板为单片板。图中的正极板3与隔板5一体共同折叠,负极板4为单片板嵌入折叠部。两板的放置方式也可如图7所示,图中负极板4与隔板5一体共同折叠,正极板3为单片板嵌入折叠部。两板的放置方式也可为相反极性的极板为S字型折叠板,即正极板3也为折叠板,负极板4置于两片隔板5之间一同折叠,两板交替地首尾相互嵌入。也可如图8所示,正极板3置于两片隔板5之间一同折叠,负极板4为U字型折叠板分别嵌入正极板3的首尾处。如图7所示,电池的一种极性极板与隔板一体呈S字型连续折叠,其叠合部中设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相反极性的极板为单片板。图中的负极板4与隔板5一体共同折叠,正极板3为单片板嵌入折叠部。如图9、10所示,电池的一种极性极板与隔板一体呈S字型连续折叠,其叠合部中设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相反极性的极板也为连续折叠板,两极板的交叉处对应设置缺口8。图9为双极耳方式,图10为单极耳方式。极板形状之一如图11所示,该图是单极耳极板包上隔板5后的示意图,极耳9、10的位置可以是如图所示设置在极板的左或右方,也可以是设置在极板的上方。极板的冲孔方式可以是板栅的孔6分布整个板面,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板栅的孔6分布在板栅连接带7以下的板面;如图15所示。极板为一整体,与极柱或端子2连接可靠,减少了电阻,提高大电流放电效果。极板可以是一极板与一隔板一体折叠,也可以是极板放置在两隔板之间一体折叠。极板和隔板一同折叠,可提高装配的生产速度,并减少隔板放置的误差。本专利技术可以使极板做成超薄型极板来装配,适合生产大电流放电、高功率密度的电池。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极组装配方法,包括涂膏、固化和装配各步骤,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步骤配组将极板折叠,正、负极板相间配置,一种极性极板的叠合部中嵌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正、负极板之间设置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组装配方法,其特征是一种极性极板与隔板一体呈S字型连续折叠,其叠合部中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嵌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组装配方法,其特征是相反极性的极板为S字型连续折叠板,两极板的交叉处相应设置缺口(8),两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极组装配方法,包括涂膏、固化和装配各步骤,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步骤:配组:将极板折叠,正、负极板相间配置,一种极性极板的叠合部中嵌有一相反极性的极板,正、负极板之间设置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