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用装卸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64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用装卸臂,包括立柱、输出管、第一管体、连接件以及第二管体,输出管固定在立柱上、输出管、第一管体、连接件以及第二管体依次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第一管体绕Z轴转动,第二驱动单元驱动连接件绕Z轴转动,第三驱动单元驱动第二管体绕X轴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流体用装卸臂通过对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以及第三驱动单元进行相应控制即可调整装卸臂的角度,避免操作者爬向狭小空间进行操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发生。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用装卸臂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流体用装卸臂。

技术介绍

[0002]槽罐车是用于装载液体(如汽油、柴油)或液化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等货物的专用车辆。液体或气体输送至槽罐车内时,需要将槽罐车上的装卸臂与存储设备进行对接。
[0003]现有技术中的安装在槽罐车顶部,并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对接。在对接的过程中操作者需要不断移动到不同的位置调整装卸臂的角度,但由于槽罐车上顶部空间狭小,操作者在对接的过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不但造成对接的时间较长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在对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0004]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对接困难以及对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流体用装卸臂,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对接困难以及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流体用装卸臂,安装在槽罐车上,包括:
[0008]立柱,所述立柱竖直地安装在所述槽罐车
[0009]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竖直地安装在所述立柱;
[0010]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输出管的顶端可转动连接;
[0011]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输出管,并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管体绕Z轴转动;
[0012]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
[0013]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管体,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绕Z轴转动;
[0014]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件;
[0015]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连接件,并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管体绕X轴转动;
[0016]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以及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00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
[0018]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输出管;
[0019]第一气动马达,所述第一气动马达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
[0020]第一换气阀,所述第一换气阀安装在所述第一气动马达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1]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一气动马达。
[002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包括:
[0023]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
[0024]第二换气阀,所述第二换气阀安装在所述伸缩气缸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安装在所述第一管体,且与所述第一管体平行设置;
[0026]第四管体,所述第四管体安装在所述第二管体,且与所述第二管体平行设置;
[0027]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管体和所述第四管体连接;
[0028]其中,所述输出管为两个,一所述输出管与所述第三管体连通,另一所述输出管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
[002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体包括:
[0030]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安装在所述立柱上;
[0031]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并与所述连接软管连接。
[003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两输入管,两所述输入管分别安装在第四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且所述输入管均朝下设置。
[003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管体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管体的两端向下弯折。
[003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放气阀,安装在所述第一管体。
[003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平衡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管体。
[003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静电元件,所述静电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管体。
[0037]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38]本技术的一种流体用装卸臂,输出管固定在立柱,输出管、第一管体、连接件以及第二管体依次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第一管体绕Z轴转动,第二驱动单元驱动连接件绕Z轴转动,第三驱动单元驱动第二管体绕X轴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流体用装卸臂通过对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以及第三驱动单元进行相应控制即可调整装卸臂的角度,避免操作者爬向狭小空间进行操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流体用装卸臂的示意图;
[0040]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0041]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驱动单元的示意图;以及
[0042]图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流体用装卸臂的示意图。
[0043]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立柱;2、输出管;3、第一管体;4、第一驱动单元;41、第一安装座;42、第一气动马达;43、第一齿轮组;5、连接件;6、第二驱动单元;61、第二安装座;62、第二气动马达;63、第二齿轮组;7、第二管体;8、第三驱动单元;9、第三管体;91、活动部;92、固定部;10、第四管体;11、连接软管;12、输入管;13、平衡机构;14、静电元件;15、放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47]实施例1
[0048]本实施例为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流体用装卸臂包括立柱1、输出管2、第一管体3、第一驱动单元4、连接件5、第二驱动单元6、第二管体7、第三驱动单元8以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0049]立柱1的外形呈长方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在立柱1的底端设置设有安装板,安装板设有多个通孔,螺栓穿过安装板上的通孔并安装在槽罐车上,使得立柱1垂直地安装在槽罐车的顶部。在立柱1的其中一侧面上焊接有第三安装座。
[0050]输出管2的外形呈L形,其长管部分与立柱1平行设置,其短管部分位于输出管2的底端。在本实施例中,长管部分的侧面焊接有与第三安装座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与第三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使得输出管2的短管部分背对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用装卸臂,安装在槽罐车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竖直地安装在所述槽罐车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竖直地安装在所述立柱;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输出管的顶端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输出管,并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管体绕Z轴转动;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管体,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绕Z轴转动;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件;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连接件,并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管体绕X轴转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以及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用装卸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输出管;第一气动马达,所述第一气动马达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一换气阀,所述第一换气阀安装在所述第一气动马达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一气动马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用装卸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包括: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卢明徐阳田徐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冠卓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