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以纳米四氧化三钴为原料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2137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以纳米四氧化三钴为原料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方法,属于化学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纳米级四氧化三钴Co#-[3]O#-[4]粉体和电池级碳酸锂Li#-[2]CO#-[3]为原料,采用二阶段固相合成法制备,碳酸锂和纳米四氧化三钴摩尔比Li/Co=1.03~1.05。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纳米Co#-[3]O#-[4]粉体为原料制备LiCoO#-[2],改良了产品性能,简化了物料混合工序,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得到的产品形貌均匀、粒度范围小、充放电性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段固相焙烧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方法,属于化学材料固相合成法存在着产物粒径难以控制的缺点,而粒径的大小和粒径范围会直接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市售的LiCoO2一般采用的是固相合成法制备、然后经球磨处理得到的粒径在10μm左右的颗粒,而高硬度的LiCoO2为这种处理方法增添了难度。因此,人们研究了液相合成法以期制备出粒径可控的或纳米级的LiCoO2。主要包括动态过程法、水热条件下的阳离子交换法和溶胶-凝胶法。法特克斯(D.G.Fauteux)报告了一种快速而且可以连续生产LiCoO2的方法-动态过程法(DP)。这种方法不仅得到了粒径、组成、形貌和结晶度可以控制的LiCoO2,而且还可以用来制备其他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该方法先把最终产品的前驱体以适当的溶剂分散,并形成以空气为载体的气溶胶,然后在高温下进行化学反应得到最终产品。通过调节前驱体的浓度、气溶胶颗粒的粒径范围、反应物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可以控制最终产品的粒度以及产品的含氧量,实现对LiCoO2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控制。该法的优点是反应物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短,产品由很细小的颗粒松散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后处理容易,比市售的样品更易研磨成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劳彻(D.Larcher)等人在低温下用阳离子交换法制备了LiCoO2,讨论了材料的电化学行为、反应机理和各种工艺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他们利用自制的纯相的氧化氢氧化钴(CoOOH)、氢氧化锂(LiOH·XH2O)和适量水为原料,将原料混合物置于高压釜的耐氧化容器中,充以氮和氧(体积比4/1)的混合气体,温度160℃,压力为160bars。反应5天后,将溶液滤出,得棕色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在此温度和压力下,由HxCoO2→LiCoO2的相转变是完全的,但是,结晶状况不如高温条件下制备的LiCoO2好。另外,该法制备的LiCoO2中含有少量的Co3O4杂相。制备的粉末在300℃以上退火处理,首次充电容量与高温合成的LiCoO2相同,但是循环性能较差。溶胶-凝胶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前驱体溶液,控制合适的pH范围,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前驱体溶液形成溶胶。杨再米(R.Yazami)等研究了另外一种低温液相合成法。在强力搅拌下,将醋酸钴的悬浊液加入到醋酸锂溶液中,然后在550℃的条件下处理至少2小时,得到具有化学计量比的LiCoO2。这种材料比表面积大,具有良好的结晶和单分散颗粒形状。姚西欧(Yoshio)等人利用有机酸的钴配合物制备了具有层状结构的LiCoO2。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32Ah/Kg。在含有等摩尔的硝酸钴和氢氧化锂的溶液中加入苹果酸或琥珀酸等有机酸,用氨水调节pH值4-8,60-150℃下减压蒸发溶液,得到粘稠的红色凝胶。将产物在400℃热处理出去其中的有机物,然后压片,650℃预处理6小时。最后于900℃、空气气氛中加热20小时。尽管液相合成法具有很多优势,但它得到的产品往往需要进一步高温处理才能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另外,该法不易工业化也限制了液相合成法在LiCoO2合成工业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利用化学沉淀-热解法合成的纳米级Co3O4粉体和电池级Li2CO3为原料,采用二阶段固相合成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原料碳酸锂和纳米四氧化三钴摩尔比Li/Co=1.03~1.05。原料碳酸锂和纳米四氧化三钴按照摩尔比Li/Co=1.03~1.05充分混合,第一阶段焙烧,依2℃/min~5℃/min升温速度升温至700℃~800℃,保温6小时~8小时,再按2℃/min~5℃/min速度降温,降至室温,完成一段加热;球磨后,第二段焙烧,再依2℃/min~5℃/min升温速度升温至800℃~950℃,保温6小时~8小时后降温,得到块状产品。最后经气流粉碎、分级制备出钴酸锂粉体。上述球磨混料中的球粉重量比1~1.2∶1,产品粉碎分级的空气压力为2Kg~5Kg。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良效果(1)本专利技术使用纳米Co3O4粉体为原料制备LiCoO2,改良了产品性能,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国际国内其他生产钴酸锂的厂家采用微米级原料,我们采用纳米Co3O4粉体为原料。微米级原料主要缺点微米级Co3O4硬度高,与另一原料混合前需要研磨。我们充分利用纳米粉体密度小、硬度小等特点,原料不需研磨,简化了物料混合工序,混料更均匀。(2)纳米Co3O4原料反应活性高,显著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3)采用二段固相焙烧工艺,克服了传统固相反应传质速度慢、产品形貌不均匀、粒度范围宽等缺陷。焙烧时,原料纳米Co3O4粉体浸渍于碳酸锂熔融液中,进一步加大了物料接触面积,传质速度得到提高,有效地降低了反应温度和时间,降低了能耗。同时,得到的产品形貌均匀、粒度范围小、充放电性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有关对比数据见下列表格和附图表1Li2CO3和纳米Co3O4混合物第二阶段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产物物相、粒度和充放电容量的影响T1t1T2t2充放电容量组别物相粒度(μm)★(℃) (小时)(℃) (小时) mAh/g1(a)75069004■●2(b)75069006■■6.729162.1/152.23(c)75069008■■9.310160.0/139.34 75068504■●5 75068506■●6(d)75068508■ 8.800154.4/144.47 75068004■●▲8 75068006■●▲9 75068008■●▲★代表中位径▲代表Li2CO3物相●代表Co3O4物相■代表LiCoO2物相表2Li2CO3和纳米Co3O4混合物,不同升降温速度对产物锂含量、充放电容量的影响升降温速度产物含锂量 首次充放电容量 第二次充放电容量(℃/min) (wt%) (mAh/g)(mAh/g)27.04155.6/90 80.6/61.510 6.21121.5/51.7 45.0/29.5实施例1纳米四氧化三钴按(专利申请号01135170.5)方法制备,粒度为20-50nm。原料Li2CO3和纳米Co3O4按照摩尔比Li/Co=1.05充分混合,第一阶段焙烧,依2℃/min速度升温至750℃,保温6小时,再按2℃/min速度降温,完成一段加热;球磨后,第二段焙烧,再依2℃/min升温速度升温至900℃,保温6小时后降温,得到块状产品。最后经气流粉碎、分级制备出钴酸锂粉体。混料中的球粉重量比1~1.2∶1,产品粉碎分级的空气压力为2.5Kg。产品指标结构符合JCPDS标准卡16-427;粒度D50=9.046μm,D5-D95=3.30-57.09μm;比表面积0.44m2/g;振实密度2.53g/cm3;化学成分(wt%)样品编号 Li Co Ni Fe Na02L3-A7.0560.16 0.057 0.046 0.0052充放电容量(mAh/g)样品编号首次充电容量 首次放电容量 二次放电容量 三次放电容量02L3-A 165.76151.77150.63149.69原料Li2CO3和纳米Co3O4按照摩尔比Li/Co=1.03充分混合,第一阶段焙烧,依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纳米级四氧化三钴Co↓[3]O↓[4]粉体和电池级碳酸锂Li↓[2]CO↓[3]为原料,采用二阶段固相合成法制备,碳酸锂和纳米四氧化三钴摩尔比Li/Co=1.03~1.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思修张卫民杨延钊俞海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