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213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背板、光学模组和在二者之间的绝缘胶层,其中驱动背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连接电极;连接电极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光学模组包括与多个连接电极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微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及在发光部同侧间隔设置且分别与发光部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光学模组和驱动背板至少之一还包括导电纳米颗粒;微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通过导电纳米颗粒与对应连接电极的第一连接电极电连接,微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通过导电纳米颗粒与对应连接电极所含的第二连接电极电连接;绝缘胶层用于固定对应设置的微发光二极管与连接电极。极管与连接电极。极管与连接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众多面板厂商、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厂商和新型公司纷纷布局LED显示产品,LED显示技术有望成为继液晶(LCD)和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技术之后的新型显示技术。相比于LCD和OLED显示技术,LED显示技术在色彩还原、显示亮度以及功耗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LED显示子像素的尺寸可以达到几微米大小,能够在保证高亮度的同时实现超高分辨率(PPI)显示产品。目前LED显示存在的技术瓶颈包括巨量转移技术、键合技术以及修复技术等,其中键合技术是指迷你发光二极管/微发光二极管(Mini/Micro LED)芯片与驱动背板(BP)之间的连接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锡膏(SAP)、共晶键合和异方性导电胶(ACF)等,然而随着Micro LED芯片的尺寸减小到几微米到十几微米尺寸时,上述键合技术在良率以及成本上存在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小尺寸微发光二极管的键合良率和成本等技术问题。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0005]驱动背板,所述驱动背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
[0006]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包括多个微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以及在所述发光部同侧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发光部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光学模组和所述驱动背板至少之一还包括导电纳米颗粒;所述多个微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多个连接电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微发光二极管所含第一电极通过所述导电纳米颗粒与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电极所含第一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所含第二电极通过所述导电纳米颗粒与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电极所含第二连接电极电连接;
[0007]绝缘胶层,位于所述驱动背板与所述光学模组之间,所述绝缘胶层用于固定对应设置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与所述连接电极。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导电纳米颗粒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的正投影内。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导电纳米颗粒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发光部的一侧,且所述导电纳米颗粒在所述发光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正投影内。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绝缘胶层整面设置。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导电纳米颗粒的材料为金、银、镍、铂、铜和铝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
[0012]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0013]制作一驱动背板和一光学模组;其中,
[0014]所述驱动背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所述光学模组包括多个微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以及在所述发光部同侧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发光部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驱动背板和所述光学模组至少之一还包括导电纳米颗粒;所述多个微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多个连接电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导电纳米颗粒与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电极的第一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通过所述导电纳米颗粒与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电极所含第二连接电极电连接;
[0015]采用绝缘胶层固定对应设置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与所述连接电极。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制作一驱动背板,具体包括:
[0017]提供一衬底基板;
[0018]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连接电极,其中,所述连接电极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
[0019]在各所述连接电极所在层上形成一层金属膜;
[0020]在所述金属膜上形成一层光刻胶,并对所述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后,保留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所在区域的所述光刻胶;
[0021]以所述光刻胶为遮挡,对所述金属膜进行刻蚀,保留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所在区域的所述金属膜;
[0022]剥离所述光刻胶,并对保留的所述金属膜进行退火处理,形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所在区域的导电纳米颗粒。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制作一光学模组,具体包括:
[0024]提供一蓝宝石衬底,并在所述蓝宝石衬底上形成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以及在所述发光部的同侧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发光部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0025]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所在层上形成一层金属膜;
[0026]对所述金属膜进行退火处理,形成一层导电纳米颗粒;
[0027]在所述导电纳米颗粒所在层上形成一层光刻胶,并对所述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后,保留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所在区域的所述光刻胶;
[0028]以保留的所述光刻胶为遮挡,对所述导电纳米颗粒所在层进行刻蚀,保留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所在区域的所述导电纳米颗粒;
[0029]剥离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所在区域的所述光刻胶;
[0030]剥离所述蓝宝石衬底。
[00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对所述金属
膜进行退火处理,形成导电纳米颗粒,具体包括:
[0032]在惰性氛围内,将所述金属膜置于100℃-400℃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10s-30min,使得所述金属膜自组装成导电纳米颗粒。
[00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形成一层金属膜,具体包括:形成一层厚度为5nm-1000nm的金属膜。
[0034]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基板。
[0035]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背板,驱动背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连接电极;连接电极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光学模组,光学模组包括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微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以及在发光部同侧间隔设置且分别与发光部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光学模组和驱动背板至少之一还包括导电纳米颗粒;多个微发光二极管与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背板,所述驱动背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包括多个微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以及在所述发光部同侧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发光部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光学模组和所述驱动背板至少之一还包括导电纳米颗粒;所述多个微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多个连接电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微发光二极管所含第一电极通过所述导电纳米颗粒与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电极所含第一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所含第二电极通过所述导电纳米颗粒与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电极所含第二连接电极电连接;绝缘胶层,位于所述驱动背板与所述光学模组之间,所述绝缘胶层用于固定对应设置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与所述连接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纳米颗粒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导电纳米颗粒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的正投影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纳米颗粒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发光部的一侧,且所述导电纳米颗粒在所述发光部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正投影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层整面设置。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纳米颗粒的材料为金、银、镍、铂、铜和铝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6.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作一驱动背板和一光学模组;其中,所述驱动背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所述光学模组包括多个微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以及在所述发光部同侧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发光部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驱动背板和所述光学模组至少之一还包括导电纳米颗粒;所述多个微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多个连接电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导电纳米颗粒与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星袁广才曹占锋王珂梁志伟狄沐昕李海旭张立震齐琪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