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多轨道岔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124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多轨道岔及其工作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端导轨、道岔以及后端导轨,前端导轨、道岔、后端导轨分别安装在第一耐磨钢板、第二耐磨钢板、第三耐磨钢板上,第一耐磨钢板、第二耐磨钢板以及第三耐磨钢板均安装在隧道轨道上;第一耐磨钢板、第二耐磨钢板以及第三耐磨钢板底部均设有导向滚轮且导向滚轮与隧道轨道间为相对滚动设置;第一耐磨钢板与第二耐磨钢板、第二耐磨钢板与第三耐磨钢板间均通过铰接连接器连接;前端导轨前端和后端导轨后端均为斜坡结构,前端导轨后端的楔形结构与道岔前端的楔形结构相贴合,后端导轨前端的楔形结构与道岔后端的楔形结构相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以解决长距离隧道内有轨运输车错车问题。输车错车问题。输车错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多轨道岔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隧道施工的
,尤其是一种可移动多轨道岔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道岔为隧道施工中,用于渣土运输的多列有轨运输车驶入和驶出的错车装置,目前主要为固定道岔形式,且大多位于站台或隧道口,当隧道长距离施工时,固定道岔距离开挖工作面较远,驶出的有轨运输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行驶到固定道岔位置,与驶入的有轨运输车进行错车,错车后驶入的运输车也需要很久才能到达工作面,在驶入驶出的这段时间内,隧道的渣土工作就开挖工作就必须停止,严重影响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进度。
[0003]即使施工时及时调整固定道岔与隧道工作面的距离,则拆卸和拼接轨道的工作也将会浪费很长时间,严重影响工期进展,这是目前采用有轨列车挖掘隧道普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多轨道岔,通过设置前端导轨、道岔以及后端导轨,解决了长距离隧道内有轨运输车错车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可移动多轨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端导轨、道岔以及后端导轨,所述前端导轨、所述道岔、所述后端导轨分别安装在第一耐磨钢板、第二耐磨钢板、第三耐磨钢板上,所述第一耐磨钢板、所述第二耐磨钢板以及所述第三耐磨钢板均安装在隧道轨道上;所述第一耐磨钢板、所述第二耐磨钢板以及所述第三耐磨钢板底部均设有导向滚轮且所述导向滚轮与所述隧道轨道间为相对滚动设置;所述第一耐磨钢板与所述第二耐磨钢板、所述第二耐磨钢板与所述第三耐磨钢板间均通过铰接连接器连接;所述前端导轨前端和所述后端导轨后端均为斜坡结构,所述前端导轨后端的楔形结构与所述道岔前端的楔形结构相贴合,所述后端导轨前端的楔形结构与所述道岔后端的楔形结构相贴合。
[0006]所述隧道轨道由四根平行布置的钢轨组成,其中,第一根钢轨和第二根钢轨、所述第二根钢轨和第三根钢轨、所述第三根钢轨和第四根钢轨可分别形成有轨运输车的三组行走轨道,分别为一号行走轨道、二号行走轨道以及三号行走轨道;所述第一根钢轨和所述第四根钢轨组成掘进设备的行走轨道,为四号行走轨道。
[0007]所述第一耐磨钢板安装在所述二号行走轨道上且所述第一耐磨钢板底部的导向滚轮设于所述二号行走轨道外侧,所述前端导轨位于所述二号行走轨道正上方且所述前端导轨前端的斜坡结构同所述二号行走轨道接触;所述后端导轨包括第一后端导轨和第二后端导轨,所述第一后端导轨和所述第二后端导轨均设于所述第三耐磨钢板上,所述第三耐磨钢板底部的导向滚轮设于所述二号行走轨道外侧,所述第一后端导轨和所述第二后端导轨分别位于所述一号行走轨道和所述三号行走轨道正上方且所述第一后端导轨和所述第二后端导轨后端的斜坡结构分别同所述一号行走轨道和所述三号行走轨道接触。
[0008]所述道岔由第一道岔组件和第二道岔组件形成,所述第一道岔组件和所述第二道岔组件分别安装在两所述第二耐磨钢板上,两所述第二耐磨钢板间通过所述铰接连接器连接,两所述第二耐磨钢板底部的导向滚轮均设于所述二号行走轨道外侧,所述第一道岔组件后端的楔形结构与所述第二道岔组件前端的楔形结构相贴合。
[0009]所述第一耐磨钢板前端通过连接装置同所述掘进设备尾部连接。
[0010]一种可移动多轨道岔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隧道轨道上安装所述可移动多轨道岔,第一辆有轨运输车从一号行走轨道经所述可移动多轨道岔移动至二号行走轨道,所述第一辆有轨运输车继续向前移动至掘进设备尾部皮带机下料口进行接渣,第二辆有轨运输车在所述可移动多轨道岔后方的所述一号行走轨道上等待;第二步:所述第一辆有轨运输车满载后,所述第一辆有轨运输车从所述二号行走轨道经所述可移动多轨道岔移动至三号行走轨道;第三步:待所述第一辆有轨运输车移动至所述三号行走轨道后,所述第二辆有轨运输车从所述一号行走轨道经所述可移动多轨道岔移动至所述二号行走轨道,并进行接渣操作,同时所述第一辆有轨运输车驶出隧道;第四步:重复所述第二步和所述第三步,直至运渣完成。
[001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以解决长距离隧道内有轨运输车错车问题,缩短掘进工期,掘进效率高,节约施工投资,运输安全、可靠,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移动多轨道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前端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道岔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后端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

A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前端导轨的斜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前端导轨与道岔贴合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可移动多轨道岔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

8所示,图中标记分别表示为: 前端导轨1、道岔2、后端导轨3、第一耐磨钢板4、第二耐磨钢板5、第三耐磨钢板6、隧道轨道7、导向滚轮8、铰接连接器9、斜坡结构10、楔形结构11、有轨运输车12、掘进设备13、下料口14、L为可移动多轨道岔距下料口的长度。
[0014]实施例:如图1

8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可移动多轨道岔,其主要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端导轨1、道岔2以及后端导轨3,前端导轨1通过弹簧卡固定在第一耐磨钢板4上,道岔2通过弹簧卡固定在第二耐磨钢板5上,后端导轨3通过弹簧卡固定在第三耐磨钢板6,并且第一耐磨钢板4、第二耐磨钢板5以及第三耐磨钢板6均安装在隧道轨道7上。其中,道岔2为分
段设计,由第一道岔组件和第二道岔组件形成,第一道岔组件和第二道岔组件分别安装在两第二耐磨钢板5上;后端导轨3包括第一后端导轨和第二后端导轨,第一后端导轨和第二后端导轨均安装在第三耐磨钢板6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耐磨钢板4与第二耐磨钢板5、两第二耐磨钢板5、第二耐磨钢板5与第三耐磨钢板6间均通过铰接连接器9连接,铰接连接器9栓接在各耐磨钢板上,铰接连接器9可进行伸缩,便于水平转弯;也可转动,便于变坡段使用。第一耐磨钢板4、第二耐磨钢板5以及第三耐磨钢板6底部均设有导向滚轮8且导向滚轮8与隧道轨道7间为相对滚动设置,可移动多轨道岔与隧道轨道7通过导向滚轮8固定其相对位置,使可移动多轨道岔与隧道轨道7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确保有轨运输车12离开可移动多轨道岔后顺利驶到隧道轨道7,同时,可移动多轨道岔通过导向滚轮8还可沿隧道轨道7进行移动,实现了对可移动多轨道岔位置的调整。
[0015]如图1

8所示,隧道轨道7由四根平行布置的钢轨组成,其中,第一根钢轨和第二根钢轨、第二根钢轨和第三根钢轨、第三根钢轨和第四根钢轨可分别形成有轨运输车12的三组行走轨道,分别为一号行走轨道、二号行走轨道以及三号行走轨道;第一根钢轨和第四根钢轨组成掘进设备13的行走轨道,为四号行走轨道。第一耐磨钢板4安装在二号行走轨道上,并且第一耐磨钢板4底部的导向滚轮8设于二号行走轨道外侧,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多轨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端导轨、道岔以及后端导轨,所述前端导轨、所述道岔、所述后端导轨分别安装在第一耐磨钢板、第二耐磨钢板、第三耐磨钢板上,所述第一耐磨钢板、所述第二耐磨钢板以及所述第三耐磨钢板均安装在隧道轨道上;所述第一耐磨钢板、所述第二耐磨钢板以及所述第三耐磨钢板底部均设有导向滚轮且所述导向滚轮与所述隧道轨道间为相对滚动设置;所述第一耐磨钢板与所述第二耐磨钢板、所述第二耐磨钢板与所述第三耐磨钢板间均通过铰接连接器连接;所述前端导轨前端和所述后端导轨后端均为斜坡结构,所述前端导轨后端的楔形结构与所述道岔前端的楔形结构相贴合,所述后端导轨前端的楔形结构与所述道岔后端的楔形结构相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多轨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轨道由四根平行布置的钢轨组成,其中,第一根钢轨和第二根钢轨、所述第二根钢轨和第三根钢轨、所述第三根钢轨和第四根钢轨可分别形成有轨运输车的三组行走轨道,分别为一号行走轨道、二号行走轨道以及三号行走轨道;所述第一根钢轨和所述第四根钢轨组成掘进设备的行走轨道,为四号行走轨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多轨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钢板安装在所述二号行走轨道上且所述第一耐磨钢板底部的导向滚轮设于所述二号行走轨道外侧,所述前端导轨位于所述二号行走轨道正上方且所述前端导轨前端的斜坡结构同所述二号行走轨道接触;所述后端导轨包括第一后端导轨和第二后端导轨,所述第一后端导轨和所述第二后端导轨均设于所述第三耐磨钢板上,所述第三耐磨钢板底部的导向滚轮设于所述二号行走轨道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想文毅然唐虎陆跃程桂芝陶路路汪光继姜宇恒曹艳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