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长春专利>正文

一种整体道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706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道岔装置,涉及煤矿井下轨道领域。该装置包括直基本轨和弯基本轨、钢板Ⅰ和钢板Ⅱ,直基本轨的前部和弯基本轨的前部共同固定于钢板Ⅰ上、后部共同固定于钢板Ⅱ上,钢板Ⅰ呈矩形,钢板Ⅱ呈直角梯形,钢板Ⅰ的长边垂直于直基本轨、短边平行于直基本轨,钢板Ⅰ长边距离直基本轨的前端180~250mm,长边中心线与道岔直道的轨道中心线重合;钢板Ⅰ长边与钢板Ⅱ的上下底平行、宽边与钢板Ⅱ的直角腰边平齐,钢板Ⅱ的斜腰边完全覆盖弯基本轨;二者之间留有连杆放置的空间。连杆用于连接和移动尖轨Ⅰ和尖轨Ⅱ,尖轨与连接轨相接,连接轨与心轨连接,且三者共同固定于钢板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道岔的稳定性极大的加强,极大的提升了运输安全系数。极大的提升了运输安全系数。极大的提升了运输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道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轨道领域,具体为一种整体道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煤矿井下使用的道岔,通常铺设形式为:在道岔的钢轨底面均铺设木枕木,木枕木的宽度
×
厚度为:200mm
×
200mm,在辙叉及护轨部位的枕木长度略有不同;在道岔尖轨底部与木枕木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滑床板,共有10块;在道岔其他部位的钢轨底部与木枕木的接触面均设置垫板,共有18块;每个滑床板(垫板)都留有18
×
18mm的方孔,采用道钉楔入木枕木固定;每副道岔采用3

4根轨距拉杆用来固定调整轨距,如图1所示,而且这种道岔结构铺设时进行拉底、铺设木枕木、铺设直基本轨、曲基本轨、心轨、调整轨距、楔入道钉、加设轨距拉杆等工序,工序比较繁琐;当维修时,首先要清挖道砟,拆除原有轨距拉杆,用起道器将道岔抬起,拆除旧枕木,安设新枕木,然后下放道岔并重新调整轨距,之后楔入道钉、紧固轨距拉杆,最后填埋道砟等,维修工序繁琐,并且需要多人协作,所以维修一副旧道岔甚至比铺设一副新道岔更加费时费力。同时传统的道岔结构,由于运输大巷车辆经过频繁,并且局部地段道心积水加剧了木枕木的腐蚀,长时间运行会造成道钉松动,无法有效固定滑床板(垫板),导致道岔钢轨底部与木枕木脱离、接触面固定不牢、道岔不稳固、各部位的轨距超出标准值,轻则造成车辆落道,重则引发运输事故。有的煤矿的运输大巷道岔数量较多,能达到100副以上,所以每年道岔的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道岔检修工作压力巨大。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进现有的道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道岔结构不稳固、各部位尺寸超标,进而引发车辆落道及其他运输事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整体道岔装置。
[0004]本技术是针对道岔部分改进的,道岔部分通常为道岔直道部分和道岔弯道部分的结合,通常都是包括有直基本轨和弯基本轨,这两个基本轨是分别与前后相接的对应的轨道连接的,所以直基本轨和弯基本轨的前端部平行,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整体道岔装置,包括直基本轨和弯基本轨,所述直基本轨和弯基本轨前端平齐,还包括钢板Ⅰ和钢板Ⅱ,所述钢板Ⅰ呈矩形,所述钢板Ⅱ呈直角梯形,所述钢板Ⅰ的长边垂直于直基本轨、短边平行于直基本轨,所述直基本轨的前部和弯基本轨的前部共同固定于钢板Ⅰ上、后部共同固定于钢板Ⅱ上,所述钢板Ⅰ的横向定位为:长边距离直基本轨的前端180~250mm,纵向定位为:长边中心线与道岔直道的轨道中心线重合;所述钢板Ⅰ长边与钢板Ⅱ的上下底平行,所述钢板Ⅰ的宽边与钢板Ⅱ的直角腰边平齐,所述钢板Ⅱ的斜腰边完全覆盖弯基本轨;所述钢板Ⅰ与钢板Ⅱ之间留有连杆放置的空间。所述连杆用于连接和移动尖轨Ⅰ和尖轨Ⅱ,所述连杆一端与气缸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尖轨Ⅰ和尖轨Ⅱ为活动部件、且尖端在钢板Ⅰ上滑动,所述尖轨Ⅰ位于直基本轨内侧、且根部与弯连接轨通过弯折式夹板连接,所述尖轨Ⅰ的根部与弯连接轨相接的部分与直基本轨之间设有间隔铁Ⅰ,所述尖轨Ⅱ位于弯基
本轨内侧、且根部与直连接轨通过弯折式夹板连接,所述尖轨Ⅱ的根部与直连接轨相接的部分与弯基本轨之间设有间隔铁Ⅱ。所述直连接轨和弯连接轨的后部连接心轨,所述心轨、弯连接轨及直连接轨均固定连接于钢板Ⅱ上。
[0005]本技术是针对煤矿井下道岔结构不稳固,各部位尺寸超标,进而引发车辆落道及其他运输事故的问题来设计的,为一种整体道岔装置,即去掉了木枕木,设计了道岔部分的新型结构,本技术只针对道岔部分,不包括前后的轨道结构。道岔部分主要包括直基本轨和弯基本轨、直连接轨和弯连接轨以及心轨,直基本轨和弯基本轨前端基本平齐,这个整体结构是通过钢板Ⅰ和钢板Ⅱ实现的,主要是把直基本轨和弯基本轨的前部固定在钢板Ⅰ,直基本轨和弯基本轨的后部、直连接轨和弯连接轨以及心轨全部都固定在钢板Ⅱ上,固定使得整副道岔就相当于一个刚性的整体,从根本上消除了木枕木、道钉、轨距拉杆组合铺设的弊端,各部位尺寸也始终保持标准值不变。钢板Ⅰ呈矩形,钢板Ⅱ呈直角梯形,钢板Ⅰ的长边垂直于直基本轨、短边平行于直基本轨,钢板Ⅰ的横向定位为:长边距离直基本轨的前端180~250mm,纵向定位为:长边中心线与道岔直道的轨道中心线重合。钢板Ⅰ长边与钢板Ⅱ的上下底平行,钢板Ⅰ的宽边与钢板Ⅱ的直角腰边平齐,钢板Ⅱ的斜腰边完全覆盖弯基本轨,在覆盖以及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钢板材料。钢板Ⅰ与钢板Ⅱ之间留有连杆放置的空间,连杆用于连接和移动尖轨Ⅰ和尖轨Ⅱ,连杆一端与气缸活塞杆端部连接,气缸活塞缸为尖轨Ⅰ和尖轨Ⅱ移动的动力来源,尖轨Ⅰ位于直基本轨内侧,尖轨Ⅱ位于弯基本轨内侧,尖轨Ⅰ和尖轨Ⅱ为活动部件、且尖端在钢板Ⅰ上滑动,当尖轨Ⅱ向弯基本轨并线时,尖轨Ⅰ离开直基本轨,车沿道岔直道行走,当尖轨Ⅰ向直基本轨并线时,尖轨Ⅱ离开弯基本轨,车沿道岔弯道行走。尖轨Ⅰ根部与弯连接轨通过弯折式夹板连接,一般采用活连接件连接,尖轨Ⅰ的根部与弯连接轨相接的部分与直基本轨之间设有间隔铁Ⅰ,尖轨Ⅱ根部与直连接轨通过弯折式夹板连接,也一般采用活连接件连接,尖轨Ⅱ的根部与直连接轨相接的部分与弯基本轨之间设有间隔铁Ⅱ,间隔铁的作用为缓冲及间隔开弯连接轨和直基本轨、直连接轨和弯基本轨。直连接轨和弯连接轨的后部连接心轨,心轨是个整体部分,是道岔的中心部分,这里连接的方式通常都是螺栓和夹板连接。本技术具体操作为:直基本轨和弯基本轨的前部固定在钢板Ⅰ,直基本轨和弯基本轨的后部、直连接轨和弯连接轨以及心轨全部都固定在钢板Ⅱ上,首先平整钢板下的底板,底板最高凸起不得超过30mm,然后采用5T手拉葫芦将道岔整体起吊卸车,缓慢放置在安装地点,然后将与前后轨道相接的地方以及内部轨道相接的位置依次安上轨道夹板,并拧紧螺栓,使道岔与运输线路的轨道平稳对接,轨道接头的高低和内侧错差不超过2mm;当车辆行进时,通过连杆调整尖轨Ⅰ及尖轨Ⅱ的位置,若尖轨Ⅱ向弯基本轨并线,尖轨Ⅰ离开直基本轨,车辆沿道岔直道行走;若尖轨Ⅰ向直基本轨并线,尖轨Ⅱ离开弯基本轨,车辆沿道岔弯道行走,而且行进的过程中稳定性极大的加强,只要安设时保证底板平整即可。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整体道岔装置,结构简单,在采用后,省去了以往的繁琐工序,安装时特别方便,只要安设时保证底板平整,整副道岔就相当于一个刚性的整体,从根本上消除了木枕木、道钉、轨距拉杆组合铺设的弊端,各部位尺寸也始终保持标准值不变,道岔的稳定性极大的加强,避免了车辆落道及其他运输事故,极大的提升了运输安全系数。同时,因其结构为刚性整体,不需要人工维护,极大的减少了维修人员投入。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传统道岔的铺设形式结构图。
[0008]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道岔装置结构示意图。
[0009]图3 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尺寸示意图。
[0010]图中标记如下:1

道岔,2

滑床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道岔装置,包括直基本轨(12)和弯基本轨(15),所述直基本轨(12)和弯基本轨(15)前端平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板Ⅰ(6)和钢板Ⅱ(10),所述钢板Ⅰ(6)呈矩形,所述钢板Ⅱ(10)呈直角梯形,所述钢板Ⅰ(6)的长边垂直于直基本轨(12)、短边平行于直基本轨(12),所述直基本轨(12)的前部和弯基本轨(15)的前部共同固定于钢板Ⅰ(6)上、后部共同固定于钢板Ⅱ(10)上,所述钢板Ⅰ(6)的横向定位为:长边距离直基本轨(12)的前端180~250mm,纵向定位为:长边中心线与道岔直道的轨道中心线重合;所述钢板Ⅰ(6)长边与钢板Ⅱ(10)的上下底平行,所述钢板Ⅰ(6)的宽边与钢板Ⅱ(10)的直角腰边平齐,所述钢板Ⅱ(10)的斜腰边完全覆盖弯基本轨(15);所述钢板Ⅰ(6)与钢板Ⅱ(10)之间留有连杆(7)放置的空间;所述连杆(7)用于连接和移动尖轨Ⅰ(801)和尖轨Ⅱ(802),所述连杆(7)一端与气缸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尖轨Ⅰ(801)和尖轨Ⅱ(802)为活动部件、且尖端在钢板Ⅰ(6)上滑动,所述尖轨Ⅰ(801)位于直基本轨(12)内侧、且根部与弯连接轨(11)通过弯折式夹板连接,所述尖轨Ⅰ(801)的根部与弯连接轨(11)相接的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春曹俊文赵伟红乔志刚张锰李云海
申请(专利权)人:孙长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