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苯并1,3二氧五环基)-4苯基-6H-1,3-噻嗪-2-胺衍生物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03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衍生物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和农药
,具体涉及到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
4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衍生物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真菌是一类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包括霉菌,酵母菌 及大型真菌等。植物病原菌分布广泛,可以致使农作物产生病害,至今我们都 无法一次性解决农作物病虫害的威胁。
[0003]植物病原真菌对国内外的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能够导致菌核病、灰 霉病、枯萎病、白粉病、晚疫病、猝倒病、根腐病、甘薯软腐病、炭疽病、立 枯病、纹枯病、锈病、赤霉病、苹果腐烂病、禾谷类黑粉黑穗病等。造成粮食 作物和农作物的减产,对农业及林下资源造成巨大损失。目前,使用杀菌剂(农 药)是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
[0004]现已经研发出多种十分优秀的杀菌剂,如啶酰菌胺(Boscalid)、吡噻菌 胺(Penthiopyrad)、氟吡菌酰胺(Fluopyram)、氟唑菌苯胺(Penflufen)、联 苯吡菌胺(Bixafen)、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氟唑环菌胶(Sedaxane)、 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异丙噻菌胺(Isofetamide)、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等。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的农药品种,大部分杀菌剂 的作用靶点已经出现了基因突变,使植物病菌、害虫和杂草等产生抗药性。
[0005]因此,为了对这些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治理,需要开发新农药品种以实现更 好的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 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 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 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7]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合成的化合物有效地抑制了番茄早疫病菌的生长,对水稻纹枯病 菌、油菜菌核菌、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表现出中等至良好的杀真菌活性。 本专利技术中含氮硫杂环的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衍生 物具有良好的抗真菌生物活性,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对茄链格孢菌、 禾谷镰刀菌等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PDA培养基上用不同浓度的Boscalid处理禾谷镰 刀菌对比图:(a)5.000(b)1.250(c)0.325(d)0.078(e)0.020和(f)0mg/L; 化合物I

b:(g)5.000(h)1.250(i)0.325(j)0.078(k)0.020;和(l)0mg/L。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I

b和boscalid的分子对接图,其中,a.I

b;b. boscalid。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 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 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 的限制。
[0014]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 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 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 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类具有通式I所示结构的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 嗪
‑2‑
胺I

a至I

n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
[0016][0017][0018]其中,I

a至I

n对应的R分别选自H、卤素、烷基、烷氧基。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通式I所示结构的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 嗪
‑2‑
胺I

a至I

n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0]1)3,4

亚甲二氧苯乙酮与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生成不 同取代基的烯酮,即具有通式II所示结构:
[0021][0022]2)将不同取代基的苯乙酮与硫脲进行反应制得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
6H

1,3

噻嗪
‑2‑
胺I。
[0023][0024]实施例1
[0025]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2

氟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I

a的合成
[0026]在步骤(1)中,在圆底烧瓶中,将2

氟苯甲醛(10.0mmol)和3,4

(亚 甲基二氧基)苯乙酮(10.0mmol)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室温下加入氢氧化 钠(NaOH,20.0mmol)。搅拌反应4h,薄层色谱监测。完成后,将沉淀物 过滤,用石油醚进行洗涤。干燥得到2

氟取代基的通式II结构,黄色固体。
[0027]在步骤(2)中,将2

氟取代基的通式II(1.0mmol)和硫脲(2.0mmol) 加入15ml无水乙醇中,室温下加入氢氧化钠(NaOH,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具有抗真菌活性的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生物具有通式I所示结构:其中,R分别选自H、卤素、烷基、烷氧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抗真菌活性的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生物包括I

a至I

n的化合物: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抗真菌活性的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3,4

亚甲二氧苯乙酮与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生成不同取代基的烯酮,即具有通式II所示结构:将不同取代基的苯乙酮与硫脲进行反应制得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I: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抗真菌活性的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圆底烧瓶中,将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醛10.0mmol和3,4

(亚甲基二氧基)苯乙酮10.0mmol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室温下加入氢氧化钠20.0mmol;搅拌反应3

5h,薄层色谱监测;完成后,将沉淀物过滤,用石油醚进行洗涤;干燥得到不同取代基的通式II结构,黄色固
体,产率85

92%;将不同取代基的通式II 1.0mmol和硫脲2.0

3.0mmol加入15ml无水乙醇中,室温下加入氢氧化钠4.0mmol;然后逐渐升温至70

78℃,并在70

78℃下搅拌反应1

2h;采用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过程;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倒入50ml冰水中,将沉淀物过滤并收集;最后,粗产物用硅胶200

300目柱层析,石油醚60

90℃/乙酸乙酯体积比100:1

2:1纯化,得粉末状固体为通式I。5.如权利要求4所述具有抗真菌活性的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苯环上不同取代基的烯酮:硫脲的摩尔比为1:2

1:3,反应温度为70

78℃,反应时间为1

2h;所述苯环上不同取代基的通式II的取代基为2氟苯基,4氟苯基,4氯苯基,4甲基苯基,2,5二甲氧基苯基,4溴苯基,3甲氧基苯基,3氟苯基,2,4二氟苯基,2呋喃基,4三氟甲基苯基,苯基,3,4二氟苯基,3,4,5三甲氧基苯基中的其中任意一种。6.如权利要求4所述具有抗真菌活性的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通式I所示结构的6

(苯并1,3二氧五环基)

4苯基

6H

1,3

噻嗪
‑2‑
胺衍生物I

b,I

c,I

d,I

f,I

i,I

k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步骤(1)中,在圆底烧瓶中,将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醛10.0mmol和3,4

(亚甲基二氧基)苯乙酮10.0mmol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室温下加入氢氧化钠20.0mmol,搅拌反应3

5h,薄层色谱监测,完成后,将沉淀物过滤,用石油醚进行洗涤,干燥得到不同取代基的通式II结构;在步骤(2)中,将不同取代基的通式II 1.0mmol和硫脲2.0mmol加入15ml无水乙醇中,室温下加入氢氧化钠4.0mmol,然后逐渐升温至78℃,并在78℃下搅拌反应1h;采用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过程,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倒入50ml冰水中,将沉淀物过滤并收集,最后,粗产物用200

300目硅胶柱层析,60

90℃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100:1

2:1纯化,得粉末状固体为通式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文孙月刘青松杨子辉王石发孙雪宝孙露陈霖霖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