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050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三流通通道,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流体控制组件,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与所述芯体固定,所述阀体还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通过所述热动元件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动作能够使得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和/或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省去了流体控制组件通过管路与所述芯体连接。去了流体控制组件通过管路与所述芯体连接。去了流体控制组件通过管路与所述芯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板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板式换热器的其中一种应用是将板式换热器用于变速箱油或者发动机油和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即板式换热器作为油冷器,并通过调温器控制变速箱油或者发动机油是否经过油冷器,从而对变速箱油或者发动机油进行冷却,其中调温器分别通过管路与变速箱或发动机和油冷器连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将流体控制组件与芯体固定连接以简化管路连接的热交换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三流通通道,所述第三流通通道贯穿所述芯体的热交换区域;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流体控制组件,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阀体、热动元件和弹性元件,所述阀体与所述芯体固定,所述阀体还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三流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通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交换装置,流体控制组件的阀体与芯体固定,并且阀体的第一通道与第一孔道连通,第二通道与第三流通通道连通,第三通道与第二孔道连通,省去了流体控制组件与芯体连接的管路,可以使得流体控制组件不设置外接管路的接口。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的立体图;
[000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的爆炸图;
[000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的俯视图;
[0009]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001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的剖视图;
[001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的转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的第一板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芯体1,
[0019]第一板片11,第一中部111,角孔112,第一流通孔113,第一阻隔部114,
[0020]第一孔道121,端板13,第一通孔131,第二通孔132,第三通孔133,
[0021]转接座14,第一凹槽141,第二凹槽142,第一转接通道143,第二转接通道144,第三转接通道145,
[0022]第二孔道151,
[0023]第三流通通道16,
[0024]流体控制组件2,阀体21,安装腔211,第一通道212,第二通道213,第三通道214,
[0025]底板3,第四通孔31,第五通孔32,第六通孔33,第七通孔34,
[0026]盖板41,第四转接通道411,第五转接通道412,第六转接通道413,第七转接通道414,第三接口415,第四接口416,
[0027]基座42,第三凹槽421,第四凹槽422,第五凹槽423,第六凹槽424,第一接口425,第二接口426,
[0028]第一接管5,第二接管6。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参考图1、图8,芯体1包括层叠设置的若干第一板片11、若干第二板片,第一板片11包括第一中部111以及位于第一中部111的角孔112,第一中部111的形状为矩形,角孔112的数量为4个,4个角孔112分别邻近第一中部111的边角设置,第一中部111设置有第一流通孔113,第一流通的形状为圆形、方形等,此处以第一流通孔113的形状为圆形为例,第一流通孔113的中心与第一板片11的中心重合,也即第一流通孔113位于第一中部111的中部。
[0031]第二板片与第一板片11的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第二板片包括第二中部以及位于第二中部的角孔112,第一中部111上的角孔112和第二中部上的角孔112层叠形成第一孔道121、第二孔道151、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所述第一中部和所述第二中间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板间通道,所述第二中部和所述第一中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板间通道,所述第一板间通道和所述第二板间通道为所述芯体的热交换区域,芯体1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第一流通通道包括第一孔道121、第一板间通道和第二孔道151,第一板件通道连通第一孔道121和第二孔道151,第二流体通道包括第三孔道、第二板间通道和第四孔道,第二板间通道连通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第一流通孔113的孔壁朝向第二中部延伸设置有第一阻隔部114,第一阻隔部114的远离第一中部111的一端与第二中部密封连接,第二中部包括第二流通孔,第二流通孔在第一中部111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阻隔部114在第一中部111所在平面的投影内,第二流通孔的孔壁朝向第一中部111延伸设置有第二阻隔部,第二阻隔部的远离第二中部的一端与第一中部111密封连接,第一流通孔113在第二中部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二阻隔部在第一中部111所在平面的投影内,第一阻隔部114包括第四通道,第二阻隔部包括第五通道,第一流通孔113、第四通道、第二流通孔和第五通道连通形
成第三流通通道16,也即,第三流通通道16沿第一板片11和第二板片层叠的方向延伸,且第三流通通道16与第一板间通道不连通,第三流通通道16与第二板间通道不连通,便于芯体1的组装,节省成本。
[0032]第一中部111上的形成第一孔道121的角孔112和第一中部111上的形成第二孔道151的角孔112呈对角线设置,第一中部111上的形成第三孔道的角孔112和第一中部111上的形成第四孔道的角孔112呈对角线设置,第一流通孔113大致位于第一板片11的中心,便于流体控制组件2的安装,节省成本。
[0033]参考图2-图3、图6-图7,芯体1还包括转接座14和端板13,端板13位于芯体1的顶部,也即端板13与位于上端(沿板片层叠的方向)的第一板片11或者第二板片焊接,端板13包括第一通孔131、第二通孔132和第三通孔133,第一通孔131与第一孔道121对齐,第二通孔132与第三流通通道16对齐,第三通孔133与第二孔道151对齐,且第一通孔131与第一孔道121连通,第二通孔132与第三流通通道16连通,第三通孔133与第二孔道151连通。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三流通通道,所述第三流通通道贯穿所述芯体的热交换区域;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流体控制组件,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阀体、热动元件和弹性元件,所述阀体与所述芯体固定,所述阀体还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通过所述热动元件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动作能够使得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和/或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通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还包括转接座,所述转接座包括第一转接通道、第二转接通道、第三转接通道,所述第二转接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转接通道和第三转接通道之间,所述转接座还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第一转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转接通道连通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流通通道,所述第三转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和第二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基座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三凹槽连通所述第三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四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孔道和第二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第四转接通道和第五转接通道,所述第四转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三流通通道,所述第五转接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凹槽和所述第二孔道;所述第四转接通道在所述第三凹槽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凹槽的一端,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第三凹槽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另一端,所述第五转接通道在所述第四凹槽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四凹槽的一端,所述第二接口在所述第四凹槽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四凹槽的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通通道包括第三孔道,所述芯体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第三孔道对应的部分密封所述第三孔道;所述盖板包括第六转接通道和第三接口,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五凹槽,所述第六转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五凹槽和所述第三孔道,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五凹槽连通;所述第六转接通道在所述第五凹槽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五凹槽的一端,所述第三接口设置在所述盖板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三接口在所述第五凹槽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五凹槽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接口在盖板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芯体在所述盖板所在的平面的投影的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二八D九零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