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986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下救援装置,井下救援装置包括充气管与充气球;充气球上设置有充气口,充气管的一端与充气球上的充气口密封连接;充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气门头;气门头用于与充气装置连接。一种井下救援装置结构简单,操作难度低,将气球伸入井内孩童下方后通过气门进行快速充气即可为其提供支撑位置,防止其受到二次伤害,为后续的救援提供帮助。为后续的救援提供帮助。为后续的救援提供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救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救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水井和废弃的枯井分布较为广泛,孩童嬉戏打闹时掉落深井的事故频发。对于水井,孩童掉落后易发生溺亡。而对于较小直径的枯井,孩童经常卡在深井中段,救援不及时容易造成孩童的二次伤害。现有消防救援措施多采用救援人员下井、挖掘机开挖井口等措施。但是对于那些较小直径的深井,救援人员很难下井;而采用开挖井口的方式耗费大量时间,往往会错过最佳救援时机。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救援装置,以至少解决目前较小直径的深井不利于开展救援而耽误救援时机等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井下救援装置,所述井下救援装置包括充气管与充气球;所述充气球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充气球上的充气口密封连接;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气门头;所述气门头用于与充气装置连接。
[0007]如上的井下救援装置,优选地,所述充气管为高强PE管,所述充气管的外层设有韧性增强层,所述韧性增强层外侧设有耐磨层。
[0008]如上的井下救援装置,优选地,所述韧性增强层采用的材料为玻璃纤维。
[0009]如上的井下救援装置,优选地,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0010]如上的井下救援装置,优选地,所述充气管远离所述充气球的一端通过热熔固定连接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气门头的外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气门头与所述转接头螺纹连接在一起。
[0011]如上的井下救援装置,优选地,所述充气球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述充气球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
[0012]如上的井下救援装置,优选地,所述充气管通过热硫化粘合剂与充气球固定在一起。
[0013]如上的井下救援装置,优选地,所述充气球未充气时,充气球折叠放入所述充气管的下部,充气球的头部露出在充气管的下端。
[0014]如上的井下救援装置,优选地,所述充气管远离所述充气球的一端通过热熔固定连接有钢管。
[0015]如上的井下救援装置,优选地,所述钢管上设置有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用于控制充气时的流量;所述钢管远离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门头螺纹连接。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井下救援装置结构简单,操作难度低,将充气球伸入井内孩童下方后,通过气门头进行快速充气即可为其提供支撑位置,防止其受到二次伤害,为后续的救援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井下救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井下救援装置用于井下救援时的使用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充气管端部连接转接头与气门头的爆炸图。
[0021]图中:1、充气管;2、充气球;3、转接头;4、气门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井下救援装置包括充气管1与充气球2;充气球2 上设置有充气口,充气管1的一端与充气球2上的充气口密封连接;充气管 1的另一端连接有气门头4;气门头4用于与充气装置连接。
[0026]充气管1为高强PE管,充气管1的外层设有韧性增强层,韧性增强层外侧设有耐磨层。充气管1直径约为3~6cm,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长度。
[0027]韧性增强层采用的材料为玻璃纤维;通过设置韧性增强层,能够增加充气管1的韧性,提供充气管1的结构强度,使得充气管1能够当做救援绳子使用。
[0028]耐磨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由于在野外救援时,充气管1在使用时会直接与岩石等硬物接触,长时间摩擦接触,会造成充气管1的磨损漏气,严重时会影响井下救援装置的使用;而在充气管1的最外层设置耐磨层,增加了充气管1的耐磨性,进而增加了井下救援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9]充气管1远离充气球2的一端通过热熔固定连接有转接头3;转接头3 内设置有内螺纹,气门头4的外围设置有外螺纹,气门头4与转接头3螺纹连接在一起。通过转接头3与气门头4螺纹连接,便于气门头4的安装与拆卸,当气门头4需要更换时,也便于气门头4的更换。
[0030]充气球2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突出的特点是耐磨性优
异、耐臭氧性极好、硬度大、强度高、弹性好、耐低温,有良好的耐油、耐化学药品和耐环境性能,在潮湿环境中聚醚型酯水解稳定性远超过聚酯型。这样在充气球2充满气体时,充气球2不会轻易发生破损,而且充气球2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井下救援。
[0031]充气管1通过热硫化粘合剂与充气球2固定在一起,使得充气管1与充气球2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没有缝隙而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
[0032]充气球2未充气时,充气球2折叠放入充气管1的下部,充气球2的头部露出在充气管1的下端。
[0033]充气管1远离充气球2的一端通过热熔固定连接有钢管;钢管上设置有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用于控制充气时的流量;钢管远离充气管1的一端与气门头4螺纹连接。通过设置压力控制阀,能够控制充气与放气时的流量速度,而且在充气结束之后,之间关闭压力控制阀,从而将充气管1密封起来,使得充气球2处于一个保压状态,便于充气球2的使用。
[0034]本技术中的井下救援装置在使用时,将井下救援装置中充气球2的一端下放到井下,直到充气球2位于被救人员下方时停止下方;然后将气门头4连接充气装置进行充气,充气球2充气膨胀而完全将井下垂直于轴向的端面封堵起来,此时充气球2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与井壁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救援装置包括充气管与充气球;所述充气球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充气球上的充气口密封连接;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气门头;所述气门头用于与充气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为高强PE管,所述充气管的外层设有韧性增强层,所述韧性增强层外侧设有耐磨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韧性增强层采用的材料为玻璃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远离所述充气球的一端通过热熔固定连接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气门头的外围设置有外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耀哲王新宇王宁马琳王冲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