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救援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76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搜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下救援机器人,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底端两侧连接有车架,且车架之间连接有起升机构,所述起升机构后侧连接有破碎装置,所述车架底端之间连接有传送架,且传送架一侧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一侧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一侧连接有移动辊,每个所述车架两侧设有履带,所述车架内部一侧连接有转动件,且转动件一端连接齿轮,所述齿轮传动连接齿筒,且齿筒底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车架内部顶端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设置在齿筒内。该地下救援机器人,转动时可以将出渣器所破碎下来的碎渣以及小型石块进行传送到机器人两边,防止在破碎过程中影响到机器人整体的行进。程中影响到机器人整体的行进。程中影响到机器人整体的行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救援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搜救
,具体为一种地下救援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救援机器人,为救援而采取先进科学技术研制的机器人,如地震救援机器人,它是一种专门用于大地震后在地下商场的废墟中寻找幸存者执行救援任务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配备了彩色摄像机,热成像仪和通讯系统。
[0003]目前现有的地下救援机器人存在以下不足:
[0004]1、目前现有的地下救援机器人移动结构单一,使得机器人前进过程中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降低移动的便利性。
[0005]2、机器人整体发生倾斜的状态,机器人整体不具有一定的平衡状态时,容易发生侧翻,降低了机器人整体的安全系数,当受到撞击时,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降低使用寿命。
[0006]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地下救援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救援机器人,解决了移动结构单一,容易发生侧翻,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地下救援机器人,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底端两侧连接有车架,且车架之间连接有起升机构,所述起升机构后侧连接有破碎装置,所述车架底端之间连接有传送架,且传送架一侧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一侧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一侧连接有移动辊,每个所述车架两侧设有履带,所述车架内部一侧连接有转动件,且转动件一端连接齿轮,所述齿轮传动连接齿筒,且齿筒底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车架内部顶端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设置在齿筒内,所述连接杆底端连接有滑块,所述齿筒内部两侧设有滑轨,且滑轨连接滑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辊等距离设置在传送架之间,且移动辊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移动辊两端与传送架边框连接处设置有套杆,且套杆套设在移动辊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与齿筒之间相互啮合,所述齿筒一侧设有与齿轮相匹配连接的齿纹,所述固定板底部设有凸块纹。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通过滑块在滑轨上进行上下移动,且连接杆与车架之间是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内部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一侧等距离连接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有压板,且压板与车架内壁一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在正常情况下,且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0014]进一步的,所述破碎装置,由出渣器、固定杆以及固定架组成,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连接起升机构,且固定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出渣器,且固定杆中间位置套设有固定架。
[0015]进一步的,所述出渣器为圆盘形结构,且出渣器的平面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出渣器远离固定杆的一侧为转动输出端,所述出渣器转动输出端的一侧表面安装有多组碎石滚刀。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该技术,移动辊等距离设置在传送架之间,且移动辊的数量为多个,移动辊两端与传送架边框连接处设置有套杆,且套杆套设在移动辊上,电机带动转轴进行转动,移动辊通过转轴进行转动,转动时可以将出渣器所破碎下来的碎渣以及小型石块进行传送到机器人两边,防止在破碎过程中影响到机器人整体的行进,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提高机器人整体的稳定性。
[0018]2、该技术,齿轮与齿筒之间相互啮合,齿筒一侧设有与齿轮相匹配连接的齿纹,固定板底部设有凸块纹,通过转动件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转动时,带动齿筒进行上下移动,齿筒移动时可将固定板进行下移,固定板可固定在地面上,对机器人整体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得装置在地下崎岖的路上也具有一定平衡性,方便机器人整体的前进以及固定,防止在碎石时,出现侧翻的情况,当车架受到撞击时,通过弹簧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车架损坏的情况,提高车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传送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车架内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控制装置;2、履带;3、起升机构;4、破碎装置;5、传送架;6、电机;7、转轴;8、套杆;9、移动辊;10、车架;11、转动件;12、齿轮;13、齿筒;14、固定板;15、滑轨;16、连接杆;17、滑块;18、连接板;19、弹簧;20、压板;21、出渣器;2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看图1

4:一种地下救援机器人,包括控制装置1,控制装置1底端两侧连接有车架10,且车架10之间连接有起升机构3,起升机构3后侧连接有破碎装置4,车架10底端之间连接有传送架5,且传送架5一侧内部设有电机6,电机6一侧连接有转轴7,且转轴7一侧连接有移动辊9,每个车架10两侧设有履带2,车架10内部一侧连接有转动件11,且转动件11一端连接齿轮12,齿轮12传动连接齿筒13,且齿筒13底部连接有固定板14,车架10内部顶端连接有连接杆16,且连接杆16设置在齿筒13内,连接杆16底端连接有滑块17,齿筒13内部两侧设有滑轨15,且滑轨15连接滑块17。
[0026]移动辊9等距离设置在传送架5之间,且移动辊9的数量为多个,移动辊9两端与传
送架5边框连接处设置有套杆8,且套杆8套设在移动辊9上,当装置需要将物品拆卸下来时,通过破碎装置4在起升机构3上进行移动,将出渣器21带动到指定位置进行碎岩处理,提升机器人整体的功能性,提高在坚硬底端的通行,电机6带动转轴7进行转动,移动辊9通过转轴7进行转动,转动时可以将出渣器21所破碎下来的碎渣以及小型石块进行传送到机器人两边,防止在破碎过程中影响到机器人整体的行进,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提高机器人整体的稳定性。
[0027]齿轮12与齿筒13之间相互啮合,齿筒13一侧设有与齿轮12相匹配连接的齿纹,固定板14底部设有凸块纹,通过转动件11带动齿轮12进行转动,齿轮12转动时,带动齿筒13进行上下移动,齿筒13移动时可将固定板14进行下移,固定板14可固定在地面上,对机器人整体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得装置在地下崎岖的路上也具有一定平衡性,方便机器人整体的前进以及固定,防止碎石时,出现侧翻的情况。
[0028]连接杆16通过滑块17在滑轨15上进行上下移动,且连接杆16与车架10之间是固定连接,齿筒13在连接杆16上进行移动时,滑块17在滑轨15上进行移动,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0029]车架10内部连接有连接板18,且连接板18一侧等距离连接有多个弹簧19,弹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救援机器人,包括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底端两侧连接有车架(10),且车架(10)之间连接有起升机构(3),所述起升机构(3)后侧连接有破碎装置(4),所述车架(10)底端之间连接有传送架(5),且传送架(5)一侧内部设有电机(6),所述电机(6)一侧连接有转轴(7),且转轴(7)一侧连接有移动辊(9),每个所述车架(10)两侧设有履带(2),所述车架(10)内部一侧连接有转动件(11),且转动件(11)一端连接有齿轮(12),所述齿轮(12)传动连接齿筒(13),且齿筒(13)底部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车架(10)内部顶端连接有连接杆(16),且连接杆(16)设置在齿筒(13)内,所述连接杆(16)底端连接有滑块(17),所述齿筒(13)内部两侧设有滑轨(15),且滑轨(15)连接滑块(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辊(9)等距离设置在传送架(5)之间,且移动辊(9)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移动辊(9)两端与传送架(5)边框连接处设置有套杆(8),且套杆(8)套设在移动辊(9)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斌李占海李硕李国锋王浩宇王永偲刘世华田玥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