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9138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及其制作方法,贴膜包括底层、信息层和保护层;底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防伪信息层包括附着在底层的隐形编码,隐形编码为以离散的点阵形成的隐形的设定图像,设定图像经激光反射形成可解读的光信号;保护层覆盖于防伪信息层外,用于避免防伪信息层被损坏。制作方法包括:制作至少一面具有激光全息效果的膜片,该膜片包括底层和承载层,底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通过图形工艺,根据隐形编码在承载层形成离散点阵的通孔,所述离散点阵构成设定图像;对通孔填充隐形材料,进行平整处理后承载层成为带有隐形的设定图像的防伪信息层;通过沉积工艺,在防伪信息层表面形成保护层。信息层表面形成保护层。信息层表面形成保护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信息与标识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息技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以光波记录信息,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再将参考光束照射至全息底片,参考光束与物光束相互干涉,将位相和振幅转换成空间变化强度,全息技术可采用各种形式的波动,例如如微波、X射线、声波和电子波等,只要在形成干涉时,波动具有足够的相干性。光学全息技术在电视、立体电影、展览、显微术、干涉度量学、光刻、军事和探测等各个方面应用广泛。在防伪标识方面,全息技术也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如图1所示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带有全息防伪标识,可用于各种产品防伪。
[0003]现有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无法隐藏,容易辩认,从而仍然有较大的假冒风险,导致其防伪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包括底层、信息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底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所述防伪信息层包括附着在底层的隐形编码,所述隐形编码为以离散的点阵形成的隐形的设定图像,所述设定图像经激光反射形成可解读的光信号;所述保护层覆盖于防伪信息层外,用于避免防伪信息层被损坏。
[0005]可选的,所述点阵的各点设置设定角度的光栅膜片,所述光栅膜片采用隐形材料制作。
[0006]可选的,所述点阵的不同点设置相同设定角度或者不同设定角度的光栅膜片。
[0007]可选的,将所述点阵的各点进行分组,同一分组不同点设置不同设定角度的光栅膜片且在采用激光反射时形成相互干涉的可解读光信号。
[0008]可选的,所述防伪信息层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保护层为聚酯光透材料。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制作至少一面具有激光全息效果的膜片,该膜片包括底层和承载层,底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S200通过图形工艺,根据隐形编码在承载层形成离散点阵的通孔,所述离散点阵构成设定图像;S300对通孔填充隐形材料,并进行平整处理后,所述承载层成为带有隐形的设定图像的防伪信息层;S400通过沉积工艺,在防伪信息层表面形成保护层。
[0010]可选的,在S200步骤中,所述图形工艺如下:S210以防伪信息构建隐形编码,根据隐形编码进行图形设计;S220根据图形设计在承载层表面设置掩膜;S230将承载层朝下固定,通过蚀刻在承载层形成离散点阵的通孔。
[0011]可选的,在S300步骤中,在平整处理后,采用设定角度的激光进行光刻,将通孔内填充的隐形材料制作成设定角度的光栅膜片。
[0012]可选的,在S400步骤中,所述沉积工艺包括:在预定温度下,喷射聚酯光透材料至防伪信息层表面形成保护层;在达到设定的基础喷射时长后,检测保护层厚度,若未达到设定的基准厚度,则以厚度偏差计算补充喷射时长,并以补充喷射时长控制进行补充喷射;将补充喷射时长增加入基础喷射时长。
[0013]可选的,在S300步骤中,平整处理采用化学机械抛光方式。
[0014]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及其制作方法,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作为全息防伪标识贴膜的底层,将带有防伪信息的防伪信息层附着在底层上,使得贴膜具有激光全息效果,防伪信息层设置隐形编码,隐形编码是以离散的点阵形成的隐形的设定图像进行表达,该设定图像经激光反射形成可解读的光信号,对光信号进行解读识别即可进行真伪验证;本专利技术的防伪信息具有隐形效应,有一定的隐藏,不容易发现辩认,增强了防伪效果;另外,在防伪信息层外还设置保护层,可以避免防伪信息层被损坏,延长了防伪信息的保存时长,方便产品追溯。制作时,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作为底层制作出至少一面具有激光全息效果的膜片;通过图形工艺,根据隐形编码在承载层形成离散点阵的通孔,所述离散点阵构成设定图像,对通孔填充隐形材料,并进行平整处理后,所述承载层成为带有隐形的设定图像的防伪信息层,隐形编码是以离散的点阵形成的隐形的设定图像进行表达,该设定图像经激光反射形成可解读的光信号,对光信号进行解读识别即可进行真伪验证;采用沉积工艺在防伪信息层表面形成保护层,提高了防伪信息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结合强度,使得保护层不会与防伪信息层分离脱落,可以避免防伪信息层被损坏,延长了防伪信息的保存时长,方便产品追溯。其中,沉积工艺可以采用ALD沉积工艺,增加保护层的纯度与密度,使得表面更平整,而且可以保持长久。
[0015]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的制作方法实施例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的制作方法实施例中采用的图
形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9]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包括底层1、防伪信息层2和保护层3;其中,所述底层1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所述防伪信息层2包括附着在底层1的隐形编码,所述隐形编码为以离散的点阵形成的隐形的设定图像,所述设定图像经激光反射形成可解读的光信号;所述保护层3覆盖于防伪信息层2外,用于避免防伪信息层2被损坏。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作为全息防伪标识贴膜的底层,将带有防伪信息的防伪信息层附着在底层上,使得贴膜具有激光全息效果,防伪信息层设置隐形编码,隐形编码是以离散的点阵形成的隐形的设定图像进行表达,该设定图像经激光反射形成可解读的光信号,对光信号进行解读识别即可进行真伪验证;本方案的防伪信息具有隐形效应,有一定的隐藏,不容易发现辩认,增强了防伪效果;另外,在防伪信息层外还设置保护层,可以避免防伪信息层被损坏,延长了防伪信息的保存时长,方便产品追溯。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点阵的各点设置设定角度的光栅膜片,所述光栅膜片采用隐形材料制作;所述点阵的不同点设置相同设定角度或者不同设定角度的光栅膜片;还可以将所述点阵的各点进行分组,同一分组不同点设置不同设定角度的光栅膜片且在采用激光反射时形成相互干涉的可解读光信号。...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信息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底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所述防伪信息层包括附着在底层的隐形编码,所述隐形编码为以离散的点阵形成的隐形的设定图像,所述设定图像经激光反射形成可解读的光信号;所述保护层覆盖于防伪信息层外,用于避免防伪信息层被损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的各点设置设定角度的光栅膜片,所述光栅膜片采用隐形材料制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的不同点设置相同设定角度或者不同设定角度的光栅膜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点阵的各点进行分组,同一分组不同点设置不同设定角度的光栅膜片且在采用激光反射时形成相互干涉的可解读光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信息层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保护层为聚酯光透材料。6.一种具有隐形效应的全息防伪标识贴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制作至少一面具有激光全息效果的膜片,该膜片包括底层和承载层,底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S200通过图形工艺,根据隐形编码在承载层形成离散点阵的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竞谢菲姚立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永丰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