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之江实验室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行星减速器的一体化机器人驱动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06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行星减速器的一体化机器人驱动关节,其包括外壳组件、减速器组件及编码器组件,其中,外壳组件包括外壳和后盖;减速器组件包括转子、定子、轴承、轴承座、轴承座、太阳轮、行星轮、齿圈、行星架、输出端盖、齿圈支撑;编码器组件包括PCB板、光编、磁铁和输出轴。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驱动关节采用二级行星减速器,同时将第一级减速器与定子相结合,减小了驱动关节的体积,并具有较高的减速器比,提高了扭矩/重量值;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根贯穿两级太阳轮的输出轴布置方式,可以同时安装两个编码器,从而提升关节电机测试精度,并可以预测关节电机的磨损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光编与磁编相结合,减小了编码器组件的数目,提升了驱动关节的紧凑度。的紧凑度。的紧凑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行星减速器的一体化机器人驱动关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行星减速器的一体化机器人驱动关节。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双足机器人来讲,驱动单元是其核心部件,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由于使用场景的限制,要求双足机器人的驱动单元具有较大输出扭矩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较为紧凑的体积,同时,还需要就有较高的控制精度。目前传统的机器人驱动关节结构主要由单个电机和减速器构成,现有的驱动关节,体积大、质量大,输出扭矩较小,相应较慢。直接影响了机器人驱动关节的运动性能和响应精度,并且影响了双足机器人的性能提升。为增加机器人驱动关节的输出扭矩,目前通常采用单级行星传动的方式,然后单级行星传动时,减速器的质量和尺寸较大,难以满足机器人关节小尺寸、轻质量的要求。因此,一体化机器人驱动关节在机器人设计智能化、结构紧凑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了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的驱动关节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行星减速器的一体化机器人驱动关节。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关节结构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行星减速器的一体化机器人驱动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减速器组件及编码器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外壳(1)、与所述外壳(1)固定连接的后盖(3);所述减速器组件包括转子(4)、定子(5)、支撑轴承座(28)、第一支撑轴承座(29)、转接轴承座(31)、一级轴承座(6)、一级太阳轮(7)、一级行星轮(8)、一级齿圈(9)、一级行星架(10)、二级轴承座(11)、二级太阳轮(12)、二级行星轮(13)、二级齿圈(14)、二级行星架(15)、输出端盖(16)、第一一级轴承(17)、第二一级轴承(18)、第三一级轴承(19)、第一二级轴承(20)、第二二级轴承(21)、第三二级轴承(22)、输出轴承(23)、输出轴(26)、齿圈支撑(27)、第一一级支撑轴承(30)、末端转接轴承(32)和输出支撑轴承(33);所述定子(5)与支撑轴承座(28)配合;所述第一支撑轴承座(29)、第二一级轴承(18)和一级齿圈(9)固定于支撑轴承座(28)内圈;所述转子(4)与一级太阳轮(7)相固结;所述转子(4)与转接轴承座(31)连接;所述一级太阳轮(7)分别通过第一一级轴承(17)和第一一级支撑轴承(30)与一级轴承座(6)和第一支撑轴承座(29)相连接;所述一级太阳轮(7)与一级行星轮(8)啮合,所述一级行星轮(8)与一级齿圈(9)相啮合;所述一级行星轮(8)与一级行星架(10)通过第三一级轴承(19)转动连接;所述一级行星架(10)与二级太阳轮(12)相固结,所述一级行星架(10)与一级轴承座(6)相固结,所述一级行星架(10)通过第一二级轴承(20)与二级轴承座(11)转动相连;所述的二级轴承座(11)通过第二二级轴承(21)与齿圈支撑(27)转动相连;所述的二级行星轮(13)与二级太阳轮(12)相啮合,二级行星轮(13)与二级齿圈(14)相啮合,所述的二级行星轮(13)通过第三二级轴承(22)与二级行星架(15)转动相连;所述二级行星架(15)与二级轴承座(11)相固结;所述的二级行星架(15)通过输出轴承(23)与输出端盖(16)转动相连;所述的输出端盖(16)与齿圈支撑(27)相固结;所述的齿圈支撑(2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冠宇华强姚运昌周伟刚谢安桓孔令雨张丹程超
申请(专利权)人:之江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