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和支撑结构与识别系统的配合结构和清洁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810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和支撑结构与识别系统的配合结构和清洁设备,所述的支撑结构应用于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的机体的顶部外设有用于对周围环境检测的识别系统,支撑结构包括:滑动座,受升降机构的驱动可升降地设在机架上;安装座,其适于供识别系统安装;安装座可活动地设于机架上;触发部,设在安装座或适于设在识别系统上;触发件,设在触发部的运动路径上;安装座受识别系统接收外界障碍物的碰撞力的驱动而运动,带动触发部触发触发件;升降机构响应于触发件的触发而驱使滑动座做下降运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外界环境调节自身高度,可实现低矮空间的清洁作业,有效提高了自移动机器人的清扫能力。有效提高了自移动机器人的清扫能力。有效提高了自移动机器人的清扫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和支撑结构与识别系统的配合结构和清洁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和支撑结构与识别系统的配合结构和清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清洁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一般来说,将完成清扫、吸尘、擦地工作的机器人,统一归为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在扫地过程中通常设有用于识别周围环境的识别系统,以对清扫路径进行规划。例如,识别系统可以为LDS激光雷达识别系统、红外传感识别系统或者超声波识别系统。
[0003]但是,目前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中,一般都将识别系统凸出设于扫地机的顶部表面上,使得扫地机器人的整体高度增大,即扫地机器人的高度为扫地机器人机体的高度与障碍物识别系统的高度之和,导致扫地机器人能够清扫的范围有限,例如,当室内家具或其他设备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小于扫地机器人的高度且大于扫地机器人机体的高度时,此时扫地机器人就不能对家具或其他设备下方的地面进行清扫,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和支撑结构与识别系统的配合结构和清洁设备,能够根据外界环境调节自身高度,可实现低矮空间的清洁作业,扩大了清洁设备的清扫范围,提高了清洁机器人的清扫能力。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在本技术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应用于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的机体的顶部外设有用于对周围环境检测的识别系统,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滑动座,受升降机构的驱动可升降地设在机架上;安装座,其适于供所述识别系统安装;所述安装座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触发部,设在所述安装座或适于设在所述识别系统上;触发件,设在所述触发部的运动路径上;所述安装座受所述识别系统接收外界障碍物的碰撞力的驱动而运动,带动所述触发部触发所述触发件;所述升降机构响应于所述触发件的触发而驱使所述滑动座做下降运动。
[0007]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触发件设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触发部随所述安装座移动,通过碰撞所述触发件而触发所述触发件。
[0008]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沿竖向可浮动设在所述滑动座的顶部上,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滑动座的顶部与所述触发部的底部之间;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运动转换组件,用于将所述安装座受碰撞力的水平运动量至少部分转化为竖向运动分量,迫使所述触发部沿竖向碰撞所述触发件。
[0009]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运动转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换件,具有由所述滑动座朝向所述安装座方向倾斜的第一坡面;所述转换件设在所述安装座或所述滑动座上,所述
安装座和所述滑动座通过所述第一坡面抵接设置;至少一个弹性件,设在所述滑动座和安装座之间,所述安装座受所述弹性件的偏压力,而驱使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安装座趋于保持抵接在所述第一坡面的顶部处。
[0010]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换件包括至少两个安装孔和至少一个滑动杆,二者之一设在所述安装座上,另一个设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呈所述第一坡面;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分别穿在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孔内。
[0011]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座的顶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安装腔;所述安装座嵌入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滑动座重叠分布的侧壁中,一个侧壁上设所述安装孔,另一个侧壁上设所述滑动杆。
[0012]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通孔区;所述触发部设在所述识别系统的底部上,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通孔区内,所述安装座受所述碰撞力的驱动而移动,迫使所述触发部碰撞所述触发件。
[0013]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的顶部上设有安装凸起或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凸起或安装凹槽供所述识别系统插接配合;和/或所述触发件为触发开关;
[0014]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器,设在所述机架上,与所述触发件连接,用于执行所述触发件的控制信号;动力件和传动件,所述动力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驱动器的转轴上,所述动力件的顶部铰接在所述传动件的底部上;所述传动件的顶部铰接于所述滑动座的底部上;以及导向组件,用于引导所述滑动座沿竖向做升降运动。
[0015]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向件和至少一个导向套,二者之一设在所述机架上,另一个设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导向套具有沿竖向延伸的导向通道,所述导向套套在所述导向件外。
[0016]在本技术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与识别系统的配合结构,包括如前所述的支撑结构;识别系统,设在所述支撑结构的安装座上。
[0017]在本技术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清洁设备的机体,其内部具有安装区,及与所述安装区连通的顶部开口;如前所述的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的支撑结构设在所述安装区内,所述识别系统受所述支撑结构的驱动可在伸出所述顶部开口外的伸出状态与缩回所述安装区内的收缩状态之间切换。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和支撑结构与识别系统的配合结构和清洁设备,其通过机械碰撞触发,在识别系统与外界障碍物发生碰撞后,安装座受识别系统接收外界障碍物的碰撞力的驱动而运动,触发部随安装座一起运动而触发触发件,升降机构接收到触发件的控制信号后驱使滑动座做下降运动,实现识别系统的高度的调节;
[0020]进一步地,清洁设备的识别系统设于支撑结构上,当遇到沙发底部或是床底等低矮空间时,识别系统可缩入机体内,由此,清洁设备可实现低矮空间的清洁作业,有效提高了清洁能力,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在主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图1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图1中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滑动杆处于低位端时的示意图。
[0028]图8是滑动杆处于高位端时的示意图。
[0029]图9是识别系统完成上升运动时的示意图。
[0030]图10是识别系统完成下降运动时的示意图。
[0031]图11是本技术提出的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0032]图12是图11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应用于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机器人的机体的顶部外设有用于对周围环境检测的识别系统(6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滑动座(200),受升降机构(300)的驱动可升降地设在机架(800)上;安装座(100),其适于供所述识别系统(600)安装;所述安装座(10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800)上;触发部,设在所述安装座(100)或适于设在所述识别系统(600)上;触发件(400),设在所述触发部的运动路径上;所述安装座(100)受所述识别系统(600)接收外界障碍物的碰撞力的驱动而运动,带动所述触发部触发所述触发件(400);所述升降机构(300)响应于所述触发件(400)的触发而驱使所述滑动座(200)做下降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0)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滑动座(200)上,所述触发件(400)设在所述滑动座(200)上;所述触发部随所述安装座(100)移动,通过碰撞所述触发件(400)而触发所述触发件(4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0)沿竖向可浮动设在所述滑动座(200)的顶部上,所述触发件(400)位于所述滑动座(200)的顶部与所述触发部的底部之间;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运动转换组件,用于将所述安装座(100)受碰撞力的水平运动量至少部分转化为竖向运动分量,迫使所述触发部沿竖向碰撞所述触发件(4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转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换件(900),具有由所述滑动座(200)朝向所述安装座(100)方向倾斜的第一坡面;所述转换件(900)设在所述安装座(100) 或所述滑动座(200)上,所述安装座(100)和所述滑动座(200)通过所述第一坡面抵接设置;至少一个弹性件(500),设在所述滑动座(200)和安装座(100)之间,所述安装座(100)受所述弹性件(500)的偏压力,而驱使所述滑动座(200)与所述安装座(100)趋于保持抵接在所述第一坡面的顶部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900)包括至少两个安装孔(110)和至少一个滑动杆(210),二者之一设在所述安装座(100)上,另一个设在所述滑动座(200)上;所述安装孔(110)的孔壁呈所述第一坡面;所述滑动杆(210)的两端分别穿在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孔(110)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玉强姚凯文刘璎皞许波建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