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电池的制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的制造。
技术介绍
日本国特许厅2001年发行的JP2001-236971A中公开了这样的制造燃料电池的方法:使用辊从电解质膜的卷体送出电解质膜的一端,对移动的电解质膜,依次进行催化层的形成、气体扩散层的形成、隔板的接合,从而得到呈带状连续的多个燃料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在应用该制造方法时,在每次以一定长度送出电解质膜、进行各处理时,有必要正确地使其停止,但考虑辊的滑动,不容易进行这样的定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从卷体送出的电解质膜的送出精度,正确地进行向规定位置的定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使用电解质膜的卷体,高效率地制造燃料电池堆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对电解质膜实施规定处理来制造燃料电池。该制造方法包括:通过输送辊的旋转来送出电解质膜的工序,该电解质膜为带状,在两侧部在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呈列状地形成有输送用孔,并卷绕于卷轴,该输送辊在外周具有与输送用孔结合的突起;在基于输送辊的旋转速度而设定的规定处理时刻进行规定处理的工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制造装置,用于对电解质膜实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对电解质膜(1)实施规定处理来制造燃料电池,该制造方法包括:通过输送辊(32,132,211)的旋转来送出电解质膜(1)的工序,该电解质膜(1)为带状,在两侧部在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呈列状地形成有输送用孔(10,212),并卷绕于卷轴(9),该输送辊(32,132,211)在外周具有与输送用孔(10,212)结合的突起(32A,320);在基于输送辊(32,132)的旋转速度而设定的规定处理时刻进行规定处理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12-2 402491/2003;JP 2003-12-19 422613/20031.一种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对电解质膜(1)实施规定处理来制造燃料电池,该制造方法包括:通过输送辊(32,132,211)的旋转来送出电解质膜(1)的工序,该电解质膜(1)为带状,在两侧部在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呈列状地形成有输送用孔(10,212),并卷绕于卷轴(9),该输送辊(32,132,211)在外周具有与输送用孔(10,212)结合的突起(32A,320);在基于输送辊(32,132)的旋转速度而设定的规定处理时刻进行规定处理的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电解质膜(1)具有预先以一定间距形成于表面的催化层(12)、和相应于催化层(12)的形成位置而形成的定位标记(11);制造方法还包括根据输送辊(32)的旋转速度和定位标记(11)来设定规定处理时刻的工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还包括:在电解质膜(1)通过的规定点,使用传感器(26)检测输送用孔(10)的位移速度和定位标记(11)的通过的工序;根据输送用孔(10)的位移速度和定位标记(11)的检测时刻确定规定处理时刻的工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还包括:使用传感器(26)检测输送用孔(10)的位移速度的工序;控制输送辊(32)的旋转速度,使得输送用孔(10)的位移速度与规定的目标位移速度一致的工序。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规定处理包括:向催化层(12)粘接气体扩散层(6)的工序;向粘接于催化层(12)的气体扩散层(6)粘接隔板(7)的-->工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向催化层(12)粘接气体扩散层(6)的工序包括:向催化层(12)压靠涂敷了电解质液的气体扩散层(6)、并使其暂时固定的工序;对催化层(12)和气体扩散层(6)进行热压缩,使气体扩散层(6)固定于催化层(12)的工序。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向气体扩散层(6)粘接隔板(7)的工序包括:向隔板(7)涂敷密封剂的工序;使涂敷了密封剂的隔板(7)压靠于气体扩散层(6)的工序;在隔板(7)压靠于气体扩散层(6)的状态下,使密封剂热干燥的工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电解质膜(1)预先由保护片(8,8A,8B)覆盖;上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在规定处理之前,从电解质膜(1)剥下保护片(8,8A)的工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保护片(8,8A,8B)由第1保护片(8B)和第2保护片(8A)构成,该第1保护片(8B)覆盖电解质膜(1)的两侧部的除输送用孔(10)以外的部分,该第2保护片(8A)覆盖电解质膜(1)的中央部;剥下保护片(8,8A)的工序包括留下第1保护片(8B)、仅剥下第2保护片(8A)的工序。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电解质膜(1)具有预先以一定间距形成的催化层(12);规定处理还包括这样的工序:预先以与催化层(12)相同的-->间距粘贴了隔板(7)的两个薄膜(95),在各薄膜(95)预先形成有与电解质膜(1)的输送用孔(10)相同间距的定位孔(10A),通过一对第2输送辊(132A)的旋转进行送出,该一对第2输送辊(132A)在外周具有与定位孔(10A)结合的突起,在用两个薄膜(95)夹着电解质膜(1)的状态下,一对接合辊(133)、接合辊(133)中的一个辊具有贯穿定位孔(10)和输送用孔(10)的突起(320),由该一对接合辊(133)向催化层(12)压接隔板(7)。11.一种燃料电池的制造装置,用于对电解质膜(1)实施规定处理来制造燃料电池,该制造装置包括:电解质膜(1),其为带状,在两侧部在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呈列状地形成有输送用孔(10,212),并卷绕于卷轴(9);输送辊(32,132,211),其在外周具有与输送用孔(10)结合的突起(32A,320);处理单元(3,4,94,133,201),其在基于输送辊(32,132,211)的旋转速度而设定的规定处理时刻,对通过输送辊(32,132,211)的旋转而从卷轴(9)送出的电解质膜(1)进行规定处理。12.一种电解质膜(1),卷绕于卷轴(9),通过对其实施规定处理来制造燃料电池,包括:电解质膜(1)在两侧部具有在长度方向以一定间距呈列状地形成的输送用孔(10,212);输送用孔(10,212)与形成在输送辊(32,132,211)的突起(32A,320)结合,相应于输送辊(32,132,211)的旋转而从卷轴(9)送出电解质膜(1)。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解质膜(1),电解质膜(1)还包括:-->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持竹晴,岩本雅则,胜雅彦,江口薰,小又正博,金房英人,武藤宜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