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柱形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75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棱柱形蓄电池(1),具有一个壳体(9),该壳体具有多个通过电绝缘的间隔壁(10)相互分开的单元贮槽(8),还具有由堆叠的电极板(6)构成的板叠(5),其中,在每个单元贮槽(8)中容放一个板叠(5),沿着间隔壁(10)分别延伸有接触连接板(11),其中,在一个间隔壁(10)上彼此相对的接触连接板(11)穿过该间隔壁(10)导电地相互连接,板叠(5)的触头(7)与对应配置的接触连接板(11)导电地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棱柱形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棱柱形的蓄电池,该蓄电池具有一个壳体,该壳体具有多个通过电绝缘的间隔壁相互密封地分开的单元贮槽,该蓄电池还具有由堆叠的电极板构成的板叠,其中,在每个单元贮槽中容放一个板叠。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棱柱形蓄电池的方法。棱柱形的蓄电池已被充分公知,它们由多个在一个共同的壳体中相邻布置的封装的电池单元组成,每个电池单元分别由堆叠的电极板构成并注有电解液。在EP 1 087 449 A1中公开了一种典型的传统的棱柱形蓄电池。具有多个堆叠的电极板的电池单元在盖打开的情况下从上面装入到壳体的对应贮槽中。在这里,单元贮槽由电绝缘的间隔壁构成。在电池单元的与间隔壁相邻的相对侧面上设有导出板,它们分别与正的和负的电极板焊接。导出板在盖区域中向上进入到壳体的一个死区中并在那里与相邻的导出板焊接以形成电连接。为了缩短电流传导路径,在WO 03/015194 A1中提出:在壳体开口的前侧上,接触连接件与相邻电池单元的分别设置在一个间隔壁的相对侧面上的导出板相焊接。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棱柱形蓄电池,它具有尽可能小的内电阻并且通过减小死区而具有更高的安装密度。-->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所述类型的棱柱形蓄电池这样解决:沿着间隔壁分别有接触连接板延伸,在一个间隔壁上彼此相对安置的接触连接板穿过该间隔壁相互导电连接,并且,该板叠的触头与对应配置的接触连接板导电连接。通过附加的接触连接板可实现:首先穿过相应的间隔壁产生相邻接触连接板的穿透电接触。由此在盖中不需要用于接触的死区。此外得到这些接触连接板的具有尽可能小的内电阻的近似直接的连接。在板叠导入单元贮槽中后,板叠的触头就能够与接触连接板导电连接,例如通过熔焊、钎焊或钎熔焊来实现。对于内电阻的进一步减小有利的是,接触连接板在其长度上多次与一个对应配置的、安置在间隔壁的相对侧上的接触连接板电连接。如果对应配置的接触连接板的电连接借助压接方法(Durchsetzfuege-verfahren)通过冷一面挤压(Kalt-Flaechenverpressen)产生,则可达到特别小的内电阻。板叠的触头最好构造为导出板,其中,一个板叠的正电极板的侧边缘与第一导出板焊接,并且,在该板叠的相对另一端部上该板叠的负电极板的侧边缘与第二导出板焊接。这些导出板则最好在整个长度上与对应配置的接触连接板焊接。特别有利的是,板叠的触头与对应配置的接触连接板熔焊并且此外在熔焊连接的外边缘上钎焊。由此可达到机械强度高以及导电能力高的、具有极小内电阻的耐大电流的连接。如果板叠不是如传统的那样从上面、而是在壳体的前侧放入单元贮槽中,可达到棱柱形蓄电池的简单的结构和制造。这样,导出板及接触连接板的侧边缘露出并且能够易于接近地被相互熔焊和在需要时钎焊。接着将壳体的前盖放置到壳体的侧壁间和隔壁的侧边缘上并与-->它们密封地焊接,例如借助公知的激光深熔焊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制造棱柱形蓄电池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以下步骤来解决:在分别布置在一个间隔壁的彼此相对的侧面上的接触连接板之间穿过该间隔壁建立电连接;将板叠布置在通过这些间隔壁构成的单元贮槽中;将这些板叠的电触头与这些接触连接板焊接;和这样封闭壳体,使得单元贮槽和壳体被密封。下面借助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表示:图1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棱柱形蓄电池的立体图;图2  具有堆叠的电极板和导出板的一个板叠的立体图;图3  图1中的棱柱形蓄电池不带前板时的打开的壳体的立体图;图4  图1中的棱柱形蓄电池带有装在单元贮槽中的板叠、不带前板时的立体图;图5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棱柱形蓄电池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6  图5中的棱柱形蓄电池的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7  具有导出板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板叠的立体图;图8  图7中的导出板的立体图;图9  接触连接板的立体图;图10 图5中的棱柱形蓄电池在间隔壁及相邻板叠连接处的区域中的一个局部的剖面图。-->由图1中可看到以立体图表示的一个棱柱形的蓄电池1。在壳体的上侧装上一个排气通道2。此外,在壳体的彼此相对的窄侧面上装有连接触头3a,3b,用于棱柱形蓄电池1的正的和负的电极连接。蓄电池1的壳体被一个前盖4封闭,该前盖被装在壳体上并与该壳体密封地焊接。由图2中可看到以立体图表示的一个板叠5。可清楚地看出,多个交替地相互堆叠的正的和负的电极板6构成一个板叠5。正电极板6的接线片在板叠5的一侧向外引出并在那里借助公知的激光深熔焊方法与一个导出板7a导电地和机械地连接。负电极板6的接头在板叠5的相对另一侧上以相应方式与一个导出板7b相连接。这种公知的板叠5(蓄电池单元)被装入到单元贮槽8中,这些单元贮槽在壳体9中通过从壳体9的底部延伸到盖的间隔壁10构成。在间隔壁10的两个表面上都设有接触连接板11,它们延伸到间隔壁10的整个长度上。在一个间隔壁10上彼此相对的接触连接板11穿过该间隔壁10相互触点接通。这最好借助压接方法实现,其方式是,接触连接板11在间隔壁10中的钻孔的区域中无附加材料地冷接合。连接触头3a,3b以相应方式与壳体9的窄侧边的内壁上的外侧的接触连接板11相连接。如由图4中可看到的,板叠5被置入壳体9的单元贮槽8中。在此,在壳体9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中不再需要死区,因为板叠5的相互触点接通通过导出板7和接触连接板11在板叠5的纵侧面上实现,而不是在壳体9的盖的区域中实现。为此,在壳体9打开、不带有前盖4的情况下,最好在导出板7和接触连接板11的露出的边缘的整个长度上将直接相邻的导出板7与接触连接板11相互熔焊和/或钎焊。特别有利的是,钎焊连接施加在焊-->缝或者说导出板7与接触连接板11的外边缘上。由图5中可看到棱柱形蓄电池1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可清楚地看出,连接触头3借助压接方法与对应配置的位于内部的接触连接板在蓄电池1的高度上的两个位置上被冷一面挤压地连接。此外,排气通道的排气阀12不是如图1中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设在侧面,而是设置在排气通道2中的中心。由图6可看到图5的棱柱形蓄电池1的一个分解图。可清楚地看出,排气通道2被放置在壳体9的上侧面上,在该上侧面中为每个单元贮槽8开设了排气孔13。此外可清楚地看到,在壳体的外侧窄侧边14上以及间隔壁10上各设置两个钻孔15,通过这些钻孔,相邻的接触连接板11相互间或者在窄侧边14上接触连接板11与连接触头3导电地、不可拆卸地相互连接。为此最好使用压接方法。但也可使用其它的方法如螺纹连接,铆接,熔焊,钎焊等。需要时可设置密封件,如O型密封环或涂层,用于在接触连接板11触点接触后密封钻孔15。通过在接触连接板11的结构高度内设置多个连接位置可进一步减小内电阻。由图6可看到具有导出板7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板叠5的立体图。这些导出板在横向上在多个位置借助激光深熔焊方法与对应配置的电极板6的接线片连接。如从图7及从图8中的导出板7的详细立体图中可清楚看到的,该导出板7的改进的实施方式具有切口的、稍微弯折的连接区段16。当板叠5置入单元贮槽8中时,这些连接区段16位于取下前盖4时的壳体开口的区域中。例如在导出板7的长度上设置三个连接区段16。-->由图9可看到一个接触连接板11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棱柱形蓄电池(1),具有一个壳体(9),该壳体具有多个通过电绝缘的间隔壁(10)相互分开的单元贮槽(8),还具有由堆叠的电极板(6)构成的板叠(5),其中,在每个单元贮槽(8)中容放一个板叠(5),其特征在于:沿着间隔壁(10)分别延伸有接触连接板(11),在一个间隔壁(10)上彼此相对的接触连接板(11)穿过该间隔壁(10)导电地相互连接,板叠(5)的触头(7)与对应配置的接触连接板(11)导电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4-1-21 102004003066.91.棱柱形蓄电池(1),具有一个壳体(9),该壳体具有多个通过电绝缘的间隔壁(10)相互分开的单元贮槽(8),还具有由堆叠的电极板(6)构成的板叠(5),其中,在每个单元贮槽(8)中容放一个板叠(5),其特征在于:沿着间隔壁(10)分别延伸有接触连接板(11),在一个间隔壁(10)上彼此相对的接触连接板(11)穿过该间隔壁(10)导电地相互连接,板叠(5)的触头(7)与对应配置的接触连接板(11)导电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的棱柱形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接触连接板(11)在其长度上多次与一个对应配置的、安置在间隔壁(10)的相对侧上的接触连接板(11)导电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棱柱形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对应配置的接触连接板(11)的电连接是冷-面挤压的压接连接。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的棱柱形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板叠(5)的触头(7)与对应配置的接触连接板(11)熔焊并且在该熔焊连接的外边缘上钎焊连接。5.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的棱柱形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一个板叠(5)的正电极板(6)的侧边缘与第一导出板(7a)焊接,在该电池叠堆的相对另一端上该板叠(5)的负电极板(6)的侧边缘与第二导出板(7b)焊接,并且,这些导出板(7a,7b)与对应配置的接触连接板(11)焊接。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迪特尔贝希托尔德拉尔夫约斯维格凯佩尔茨
申请(专利权)人:约翰逊控制混合动力与可循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