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596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5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综合强度设计专业,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直升机主承力梁结构一般采用机加结构,其主要承受并扩散大的集中载荷,在直升机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众所周知,重量控制对于航空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主承力结构的重量控制。因此作为主承力结构的机加梁结构,方案设计阶段得到最小重量作为优化设计的首要目标。
[0003]影响机加梁结构重量的主要尺寸为腹板高度,通过梁高度的优化设计给出重量最优的设计方案。以往型号对于承受大的集中载荷作用的机加梁尺寸设计时,往往通过有限元方法,即建立不同高度的机加梁有限元模型,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对不同腹板高度机加梁分别进行尺寸定义,然后优选出尺寸最优方案。该方法耗时、耗力,需要对一系列腹板高度梁进行建模、计算,工作量较大,效率低,因此在前期方案设计阶段,提出一种快速得到机加梁重量最优方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能够快速给出不同高度梁对应的重量,从而遴选出高度最优的机加梁。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f1

[0007]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
t1/>;
[0008]根据腹板总重量Q
f1
、任取梁高H2,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f2

[0009]根据凸缘总重量Q
t1
、任取梁高H2,得到与初始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
[0010]将腹板总重量Q
f2
和凸缘总重量Q
t2
相加,得到对应于任取梁高度H2机加梁的总重量。
[0011]具体的,所述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f1
,具体包括:
[0012]根据初始梁高H1,利用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f1
,其中,H1为初始梁高、ρ为材料密度、L为两支撑框段间长度、δ为梁腹板厚度、H
j
为梁腹板布置筋条横向高度、b1为布置筋条后两筋条之间宽度与梁高之间取小值。
[0013]具体的,所述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
t1
,具体包括:
[0014]根据初始梁高H1,利用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
t1
;其中,b
f1
为梁凸缘半宽度,其值取梁凸缘宽度的一半、δ
f1
为梁凸缘厚度。
[0015]具体的,根据腹板总重量Q
f1
、任取梁高H2,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f2
,具体包括:
[0016]根据腹板总重量Q
f1
、任取梁高H2,利用公式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f2
;其中,H2为任取梁高、H
j
为梁腹板布置筋条横向高度。
[0017]具体的,根据凸缘总重量Q
t1
、任取梁高H2,得到与初始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具体包括:
[0018]根据凸缘总重量Q
t1
、任取梁高H2,利用公式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
t2
;其中,b
f1
为梁凸缘半宽度,其值取梁凸缘宽度的一半、δ
f1
为梁凸缘厚度。
[0019]具体的,当初始梁高H1=200mm时,任取梁高H2=300mm时,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
[0020]当初始梁高H1=200mm时,任取梁高H2=400mm时,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
[0021]当初始梁高H1=500mm时,任取梁高H2=500mm时,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
[0022]具体的,当初始梁高H1=200mm时,任取梁高H2=300mm时,任取梁高H2对应的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
[0023]当初始梁高H1=200mm时,任取梁高H2=400mm时,任取梁高H2对应的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
[0024]当初始梁高H1=200mm时,任取梁高H2=500mm时,任取梁高H2对应的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
[0025]具体的,任取梁高H2的取值范围:200mm-600mm。
[0026]综上所述,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优化设计方法,根据初始梁腹板高度尺寸定义结果,由上述方法可快速得到不同梁高度为对应的重量,给出重量最优方案,与有限元方法结论一致,因此上述方法在机加梁方案设计阶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申请以梁腹板剪切稳定性、凸缘压损强度为约束条件,给出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及凸缘尺寸,得到初始高度机加梁重量,以此为基础,采取不同高度梁重量数据拟合的方式,得到以初始梁高尺寸为基础的任意高度梁重量计算的通用公式,实现承受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方案的快速优选。
[0028]实施例一
[0029]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方法包括:
[0030]步骤101:根据初始梁高H1,利用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f1

[0031]其中,H1为初始梁高;ρ为材料密度;L为两支撑框段间长度;δ为梁腹板厚度;H
j
为梁腹板布置筋条横向高度;b1为布置筋条后两筋条之间宽度与梁高之间取小值。
[0032]实际应用中,H1的初始值按照设计经验一般给200mm。b1值按照初始高度,根据梁腹板剪切稳定性要求,计算出相应值。梁腹板筋条主要起增加腹板剪切稳定性的作用,腹板筋条横向高度H
j
为不变量。
[0033]需要说明的是,δ为梁腹板厚度,根据机加件加工要求,取最小值,在该计算方法中为不变量;所采用的梁腹板剪切稳定性计算中,泊松比取为0.3;上述所涉及的变量的单位体系为:mm、Kg。
[0034]步骤102:根据初始梁高H1,利用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
t1

[0035]其中,H1为初始梁高;ρ为材料密度;L为两支撑框段间长度;b
f1
为梁凸缘半宽度,其值取梁凸缘宽度的一半;δ
f1
为梁凸缘厚度。
[0036]实际应用中,H1的初始值按照设计经验一般给200mm。b
f1
、δ
f1
值按照初始高度,根据梁凸缘压损破坏要求,给出相应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f1
;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
t1
;根据腹板总重量Q
f1
、任取梁高H2,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f2
;根据凸缘总重量Q
t1
、任取梁高H2,得到与初始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将腹板总重量Q
f2
和凸缘总重量Q
t2
相加,得到对应于任取梁高度H2机加梁的总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f1
,具体包括:根据初始梁高H1,利用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
f1
,其中,H1为初始梁高、ρ为材料密度、L为两支撑框段间长度、δ为梁腹板厚度、H
j
为梁腹板布置筋条横向高度、b1为布置筋条后两筋条之间宽度与梁高之间取小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
t1
,具体包括:根据初始梁高H1,利用Q
t1
=4ρLb
f1
δ
f1
,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
t1
;其中,b
f1
为梁凸缘半宽度,其值取梁凸缘宽度的一半、δ
f1
为梁凸缘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腹板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忠满林涛王利鹏查丁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