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限高限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492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限高限重装置,包括支撑柱体、固定横梁和限高杆,所述支撑柱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横梁,远离所述固定横梁的下部设置有限高杆,所述限高杆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设置在支撑柱体的内部,所述液压杆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撑柱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简便,易于操作、维修与维护保养便利、降低了交控工作人员使用和维护的繁琐性,操作安全,避免了工作人员的大量的人力消耗,实现了在线操作,即使在交控中心也可以通过控制软件远程控制限高架的升降,操作校验快速便捷,节约维护保养成本,缩短维护时间。缩短维护时间。缩短维护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限高限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限高架
,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限高限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的立交桥、高架桥林立,成为中国大城市在宽马路之外更具“特色”的景象,被广泛宣传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但是高架桥的承重负荷是有一定的标准限制的,超载屡禁不止,近年来,因超载引发高架桥垮塌事故时有发生,因超高而堵到隧道里进退两难的交通事故更是数不胜数,因此限高架应运而生,限高架被广泛使用在涵洞,桥梁,隧道的入口处,城市部分道路入口处门型构架,一般是钢结构焊接而成的,起到一定防护桥梁,涵洞,隧道以及城市道路的作用,限高架顾名思义就是限制通过的车辆高度,但是在近些年因为一些车辆撞上限高架导致的事故也是层出不穷,甚至酿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不但如此,近些年各种新闻网也不断地被爆出,因道路限高导致消防车救命通道无法通行,以致酿成更多社会财产损失。随着车辆撞上限高架的事故日渐增多,驾驶员因此伤亡的事故一再发生,限高架“拦路虎”的称号也渐渐深入人心。随之“限高架可否自动升降,智能化,人性化”的社会需求也随之日益引发民众的关注。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现有的限高架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事故,且无法对车辆的重量和特勤车辆进行识别,导致的漏限现象和由于限高耽误特勤车辆值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限高限重装置,是为了避免超重、超载、超高车辆驶入桥梁、涵洞、隧道等特殊路段,对公共交通设施造成严重损毁,而目前的限高架又没有对重量的识别限制,对特勤车辆没有智能识别的作用,导致的漏限现象和由于限高耽误特勤车辆值勤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具有智能识别车辆车型重量,自动升降放行的限高限重架,解决交通痛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限高限重装置,包括支撑柱体、固定横梁和限高杆,所述支撑柱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横梁,远离所述固定横梁的下部设置有限高杆,远离所述支撑柱体的正面设置有雷达测重区。
[0008]所述限高杆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设置在支撑柱体的内部,所述液压杆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撑柱体的内部。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横梁的表面设置有摄像头,远离所述摄像头的右侧设置有LED电子屏幕,所述LED电子屏幕设置在固定横梁的表面。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远离所述支撑柱体的前部右侧设置有控制箱。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外部电信连接有控制箱。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高杆的表面设置有反光涂料。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雷达测重区包括电子地磅和电子雷达。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5]1、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限高限重装置,适用于限高限重路段路口使用,有效限制超高超重车辆通过,避免对桥梁、涵洞、隧道等特殊公共交通通道设施造成破坏,该装置系统安装简便,易于操作、维修与维护保养便利、降低了交控工作人员使用和维护的繁琐性,操作安全,避免了工作人员的大量的人力消耗。
[0016]2、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限高限重装置,通过设置控制箱和雷达测重区,电缆将驱动电机和控制箱相连,通过两边的液压杆的升高和降低,来实现限高杆的升降停动作,实现了在线操作,即使在交控中心也可以通过控制软件远程控制限高架的升降,操作校验快速便捷,节约维护保养成本,缩短维护时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限高限重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限高限重架的外部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限高限重架的支撑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限高限重架的支撑柱体内部A处放大细节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支撑柱体;2、固定横梁;3、限高杆;4、驱动电机;5、液压杆;6、摄像头;7、LED电子屏幕;8、控制箱;9、雷达测重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 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限高限重装置,包括支撑柱体1、固定横梁2和限高杆3,支撑柱体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横梁2,远离固定横梁2的下部设置有限高杆3,远离所述支撑柱体1的正面设置有雷达测重区9,门架主体主要由两根垂直于地面的相互平行的支撑柱体1和与地面平行与支撑柱体1垂直的固定横梁2,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门架的主体,一般采用焊接技术或者法兰螺丝相互连接,和地面连接部分需要做地面预埋处理,预埋件深度根据门架的高度和宽度做计算,限高杆3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液压杆5,液压杆5设置在支撑柱体1的内部,液压杆5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设置在支撑柱体1的内部,支撑柱体1是由不锈钢管制成,中间是空腔结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4和液压杆5,驱动电机4有正转和反转和停止三种状态,当正转时驱动液压杆5升起,当反转时驱动液压杆5下降,当停止时,液压杆5也处于静止状态,驱动电机4是由220V电压驱动的,通过电缆将驱动电机4和控制箱8相连,限高杆3和地面平行,由螺丝固定于液压杆5顶端,通过两边的液压杆5的升高和降低,来实现限高杆3的升降停动作,限高杆3是由轻量化防撞钢材制成,卡车司机撞上了道路限高杆3也不会致命。
[0025]优选的,固定横梁2的表面设置有摄像头6,远离摄像头6的右侧设置有LED电子屏幕7,LED电子屏幕7设置在固定横梁2的表面,固定横梁2上面固定有摄像头6和LED电子屏幕7,摄像头6实时监控路面经过车辆动态,并扫描车辆的牌照,车型,颜色特征,对特勤车辆实施优先放行,记录车辆通行情况,LED电子屏幕7根据现场情况反馈数据实时播报当前限制高度,摄像头6和LED电子屏幕7通过电源线和信号线连接至控制箱8,实现数据信号的相互传输。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远离支撑柱体1的前部右侧设置有控制箱8,驱动电机4的外部电信连接有控制箱8,控制箱8,内有开关电源部分和控制电路部分组成,开关电源部分外界市电,内有充放电保护装置和蓄电池装置,为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动力保障,控制电路部分主要是由个功能部件集成的电路板,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储存器两大部件构成,当车辆车型重量检测识别区和摄像头采集回来的数据均要通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经过和设定的数据库数据优先级进行比对,当数据都在安全值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限高限重装置,包括支撑柱体(1)、固定横梁(2)和限高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体(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横梁(2),远离所述固定横梁(2)的下部设置有限高杆(3),远离所述支撑柱体(1)的正面设置有雷达测重区(9);所述限高杆(3)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液压杆(5),所述液压杆(5)设置在支撑柱体(1)的内部,所述液压杆(5)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设置在支撑柱体(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限高限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横梁(2)的表面设置有摄像头(6),远离所述摄像头(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高峰武振海韩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安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