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板单元以及燃料电池堆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的隔板单元以及燃料电池堆。
技术介绍
以往,由于燃料电池发电效率高、不排出有害物质,已经作为产业用、家庭用的发电装置,或作为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的动力源而被实用化,但是,近年来正在推进作为乘用车、公共汽车、卡车、乘用轻型车、货用轻型车等的车辆用的动力源的开发。而且,上述燃料电池也可以是碱性水溶液型(AFC)、磷酸型(PAFC)、熔融碳酸盐型(MCFC)、固体氧化物型(SOFC)、直接甲醇型(DMFC)等的燃料电池,但是,由于以纯氢气为燃料气体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MFC)可以使其单位输出的系统体积、重量较小,所以正在被积极地利用。这种情况下,使用将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用两片气体扩散电极夹持并进行一体化接合的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膜电极接合体)。而且,若将该气体扩散电极的一方作为燃料极(阳极),并向其表面提供作为燃料的氢气,则氢气被分解成氢离子(质子)和电子,且氢离子在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中移动。另外,若将上述气体扩散电极的另一方作为氧气极(阴极),并向其表面提供作为氧化剂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板单元,具有:板状的气体阻挡部件,为了将用燃料极和氧气极夹持电解质层而成的燃料电池进行叠层,被插入相邻的燃料电池之间,并将气体进行阻挡;集电体,被插入该气体阻挡部件和上述燃料极或氧气极之间,并具有使上述气体扩散的多个开口,其特征在于,上述集电体,包括:电极抵接部,由与上述燃料极或氧气极抵接并进行集电的平板状的多孔板形成;气体阻挡部件抵接部,由与上述气体阻挡部件抵接并形成气体流路,且保持上述电极抵接部的线状体形成,该气体阻挡部件抵接部的高度尺寸比上述电极抵接部的开口的等效直径小。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4-28 2006-1263661.一种隔板单元,具有:板状的气体阻挡部件,为了将用燃料极和氧气极夹持电解质层而成的燃料电池进行叠层,被插入相邻的燃料电池之间,并将气体进行阻挡;集电体,被插入该气体阻挡部件和上述燃料极或氧气极之间,并具有使上述气体扩散的多个开口,其特征在于,上述集电体,包括:电极抵接部,由与上述燃料极或氧气极抵接并进行集电的平板状的多孔板形成;气体阻挡部件抵接部,由与上述气体阻挡部件抵接并形成气体流路,且保持上述电极抵接部的线状体形成,该气体阻挡部件抵接部的高度尺寸比上述电极抵接部的开口的等效直径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抵接部的开口率是30~50%。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慎之,野野部利彦,
申请(专利权)人:爱考斯研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