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g-Si系铝合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65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3
提供一种断裂延伸率和加工硬化性均良好的、成形性优异的Al-Mg-Si系铝合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形性优异的Al-Mg-Si系铝合金板含有Mg:0.3质量%以上且0.45质量%以下、Si:0.6质量%以上且1.75质量%以下,余量是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上述Mg的含量以质量%计为[Mg],上述Si的含量以质量%计为[Si]时,[Si]/[Mg]高于2.5,在差示扫描热分析曲线中,在210℃以上且低于260℃的温度范围内出现的第一放热峰的高度为20μW/mg以上,并且在260℃以上且37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出现的第二放热峰的高度为18μW/mg以上。18μW/mg以上。18μW/mg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l-Mg-Si系铝合金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由通常的轧制制造的6000系铝合金板,是断裂延伸率和加工硬化性均良好的、成形性优异的Al-Mg-Si系铝合金板。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出于对地球环境等的考虑,汽车车身的轻量化的社会的要求日益高涨。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进行的是在汽车车身之中,对于大型车身板件(外面板、内面板)应用铝合金材料,取代迄今所用的钢板等的钢铁材料。
[0003]上述大型车身板件之内,在引擎罩、挡泥板、车门、车顶、后备箱盖等的板件结构体的、外面板(外板)和内面板(内板)等的板件中,作为薄壁且高强度铝合金板,使用Al-Mg-Si系的AA至JIS6000系(以下,仅称为6000系。)铝合金板。
[0004]该6000系(Al-Mg-Si系)铝合金板,必须含有Si、Mg,特别是过剩Si型的6000系铝合金板具有人工时效处理时优异的时效硬化能力。
[0005]对于这些汽车用面板材,由于一般实施压力成形,所以适用的铝合金板要求有优异的成形性。近年来,伴随着车身设计和特征线的多样化、先锋化和复杂化,压力成形加工复杂,加工条件苛刻的事例增加,需要使压力成形性进一步提高。
[0006]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为了提高Al-Mg-Si系合金的压力成形性,需要提高断裂延伸率和加工硬化性。
[0007]另外,一直以来,关于这样的作为汽车构件的原材的6000系铝合金板,研究了控制Mg-Si系团簇的各种方法。具体来说,提出了如下的方法:通过控制团簇和暗示强化相的放热峰,使高烘烤涂装硬化性和基于高断裂延伸率和低屈服点的高成形性并立。
[0008]例如,非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过剩Si型的Al-Mg-Si合金中,伴随着温度随时间的增加,GP区(Guinier

Preston zone)、强化相、中间相、平衡相等各种析出相生成,基于此,控制差示扫描热量法测量 (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中的放热峰高度,由此能够进行合金组织控制。
[0009]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成形性和烘烤涂装硬化性优异的铝合金板,其特征在于,在差示扫描热分析曲线中,在150~230℃的温度范围内存在高度A为3~10μW/mg的吸热峰,并且在230℃以上且低于330℃的温度范围内存在高度B为20~50μW/mg的放热峰,并且所述放热峰高度B与所述吸热峰高度A之比B/A高于3.5并低于15.0。
[0010]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铝合金板,其在差示扫描热分析曲线中,在230~330℃的温度范围内,放热峰存在一个,或者,相互的峰间的温度差为50℃以下的放热峰存在两个,所述一个的放热峰的高度为20~50μW/mg的范围,或者所述两个放热峰中的峰高度大一方的放热峰的高度为20~50μW/mg的范围。
[0011]在先技术文献
[0012]非专利文献
[0013]非专利文献1:樱井健夫,外1名,“汽车面板用铝合金板材的开发状况和其成形技
术”,R&D神户制钢技术报告,2001年,第51卷,第一号,p.9-12
[0014]非专利文献2:松田健二,外1名,“关于6000系铝合金的时效现象的最近的研究”,轻金属,日本,一般社团法人轻金属学会,2000 年,第50卷,第1号,p.23-36
[0015]专利文献
[001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306123号公报
[001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190307号公报
[0018]但是,根据上述现有的技术,以时效硬化性和断裂延伸率的并立为目的,添加Mg而提高时效硬化性时,会发生断裂延伸率降低这样的问题点。因此,为了提高成形性,要求使断裂延伸率和加工硬化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19]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裂延伸率和加工硬化性均良好的、成形性优异的Al-Mg-Si系铝合金板。
[0020]本专利技术的成形性优异的Al-Mg-Si系铝合金板,由下述(1)的结构构成。
[0021](1)一种成形性优异的Al-Mg-Si系铝合金板,其中,含有Mg:0.3质量%以上且0.45质量%以下、Si:0.6质量%以上且1.75质量%以下,余量是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22]使所述Mg的含量以质量%计为[Mg],所述Si的含量以质量%计为[Si]时,[Si]/[Mg]高于2.5,
[0023]在差示扫描热分析曲线中,在210℃以上并低于260℃的温度范围内出现的第一放热峰的高度为20μW/mg以上,并且
[0024]在260℃以上且37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出现的第二放热峰的高度为 18μW/mg以上。
[002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成形性优异的Al-Mg-Si系铝合金板优选的实施方式,由下述(2)的结构构成。
[0026](2)根据上述(1)所述的成形性优异的Al-Mg-Si系铝合金板,其中,还在如下范围内含有从Cu、Fe、Mn和Ti中选择的至少一种:Cu:高于0质量%且0.8质量%以下、Fe:0.05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 Mn:0.05质量%以上0.3质量%以下、Ti:高于0质量%且0.1质量%以下。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断裂延伸率和加工硬化性均良好的、成形性优异的Al-Mg-Si系铝合金板。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表示专利技术例No.1、专利技术例No.2及比较例No.1的差示扫描热分析曲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还有,本专利技术不受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要旨的范围,能够任意变更实施。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表示数值范围的所谓“~”,以包含其前后所述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意思使用。
[0030]本专利技术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锐意研究,其结果发现有效的是,使Si含
量比现有的铝合金板增加,减少Mg含量,并且恰当地控制铝合金板中的Si含量与Mg含量的比。即,在示差扫描热分析曲线的 260℃以上且37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能够得到峰的高度为18μW/mg以上的放热峰(第二放热峰),由此,能够使断裂延伸率和加工硬化性提高。
[0031]另外,在固溶处理后进行淬火处理而冷却至室温后,在1小时以内,实施在30℃~100℃的温度区域保持5小时以上且500小时以下的热处理,或者,在固溶处理后进行淬火处理而冷却至室温后,在1小时以内,实施在100℃~300℃的温度区域保持5秒以上且300秒以下的热处理后,实施在30℃~100℃的温度区域保持5小时以上且500小时以下的热处理,由此能够得到在210℃以上并低于260℃的温度范围内,峰的高度为 20μW/mg以上的放热峰(第一发热峰),由此,能够确保预期的断裂延伸率,使加工硬化性提高。
[0032]即,本专利技术中实施方式的成形性优异的Al-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形性优异的Al-Mg-Si系铝合金板,其含有Mg:0.3质量%以上且0.45质量%以下、Si:0.6质量%以上且1.75质量%以下,余量是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Mg的含量以质量%计为[Mg],所述Si的含量以质量%计为[Si]时,[Si]/[Mg]高于2.5,在差示扫描热分析曲线中,在210℃以上且低于260℃的温度范围内出现的第一放热峰的高度为20μW/mg以上,并且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世薇秋吉竜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