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05年2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4639以及2005年2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S.N.60/653,529的优先权,它们整个公开文本在此结合作为参考。本申请是根据35U.S.C.§111(a)提交的申请,根据35U.S.C.§119(e)(1)要求美国临时申请S.N.60/653,529的提交日为优先权日,即2005年2月17日,其中该美国临时申请根据35U.S.C.§111(b)提交。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集电器、二次电池阴极、二次电池阳极、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还涉及使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优越的快速再充电特性的高性能材料。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高性能二次电池,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而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计算机和可携式摄像机,并且应用前景非常广泛。钴酸锂或者锰酸锂通常用作阴极电活性材料,而石墨用作小型锂离子电池的阳极。这种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由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的多孔板制成的隔离体以及电解溶液,例如包含锂盐的有机溶液,比如六氟磷酸锂(LiPF6)的碳酸乙烯酯基溶液。更具体而言,普通锂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池集电器,包括铝或铜箔片以及在所述箔片上形成的膜,所述膜包含离子渗透化合物以及碳细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2-10 34639/2005;US 2005-2-17 60/653,5291.一种二次电池集电器,包括铝或铜箔片以及在所述箔片上形成的膜,所述膜包含离子渗透化合物以及碳细粒。2.一种二次电池集电器,包括铝或铜箔片以及在所述箔片上形成的膜,所述膜包含在有机溶剂中不膨胀的化合物以及碳细粒。3.一种二次电池集电器,包括铝或铜箔片以及在所述箔片上形成的膜,所述膜包含在利用有机溶剂进行剥离测试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以及碳细粒。4.一种二次电池集电器,包括铝或铜箔片以及在所述箔片上形成的膜,所述膜包含在带状剥离测试(JIS D0202-1988)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以及碳细粒。5.一种二次电池阴极,包括铝箔片、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下层的包含离子渗透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上层的包含粘合剂、碳细粒和阴极电活性材料的膜。6.一种二次电池阴极,包括铝箔片、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下层的包含在有机溶剂中不膨胀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上层的包含粘合剂、碳细粒和阴极电活性材料的膜。7.一种二次电池阴极,包括铝箔片、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下层的包含在利用有机溶剂进行剥离测试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上层的包含粘合剂、碳细粒和阴极电活性材料的膜。8.一种二次电池阴极,包括铝箔片、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下层的包含在带状剥离测试(JIS D0202-1988)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上层的包含粘合剂、碳细粒和阴极电活性材料的膜。9.一种二次电池阳极,包括铜箔片、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下层的包含离子渗透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上层的包含粘合剂、碳细粒和阳极电活性材料的膜。10.一种二次电池阳极,包括铜箔片、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下层的包含-->在有机溶剂中不膨胀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上层的包含粘合剂、碳细粒和阳极电活性材料的膜。11.一种二次电池阳极,包括铜箔片、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下层的包含在利用有机溶剂进行剥离测试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上层的包含粘合剂、碳细粒和阳极电活性材料的膜。12.一种二次电池阳极,包括铜箔片、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下层的包含在带状剥离测试(JIS D0202-1988)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在其上形成的作为上层的包含粘合剂、碳细粒和阳极电活性材料的膜。13.一种二次电池阴极,包括铝箔片和在其上形成的包含离子渗透化合物、碳细粒、以及阴极电活性材料的膜。14.一种二次电池阴极,包括铝箔片和在其上形成的包含在有机溶剂中不膨胀的化合物、碳细粒、以及阴极电活性材料的膜。15.一种二次电池阴极,包括铝箔片和在其上形成的包含在利用有机溶剂进行剥离测试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碳细粒、以及阴极电活性材料的膜。16.一种二次电池阴极,包括铝箔片和在其上形成的包含在带状剥离测试(JIS D0202-1988)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碳细粒、以及阴极电活性材料的膜。17.一种二次电池阳极,包括铜箔片和在其上形成的包含离子渗透化合物、碳细粒、以及阳极电活性材料的膜。18.一种二次电池阳极,包括铜箔片和在其上形成的包含在有机溶剂中不膨胀的化合物、碳细粒、以及阳极电活性材料的膜。19.一种二次电池阳极,包括铜箔片和在其上形成的包含在利用有机溶剂进行剥离测试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碳细粒、以及阳极电活性材料的膜。20.一种二次电池阳极,包括铜箔片和包含在带状剥离测试(JIS D0202-1988)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碳细粒、以及阳极电活性材料的膜。21.一种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集电器,-->其中该碳细粒是针状或者杆状形状。22.一种根据上述权利要求5至8以及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阴极,其中该碳细粒是针状或者杆状形状。23.一种根据上述权利要求9至12以及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阳极,其中该碳细粒是针状或者杆状形状。24.一种制造二次电池集电器的方法,包括通过施加而在铝或铜箔片上形成包含离子渗透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的步骤。25.一种制造二次电池集电器的方法,包括通过施加而在铝或铜箔片上形成包含在有机溶剂中不膨胀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的步骤。26.一种制造二次电池集电器的方法,包括通过施加而在铝或铜箔片上形成包含在利用有机溶剂进行剥离测试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的步骤。27.一种制造二次电池集电器的方法,包括通过施加而在铝或铜箔片上形成包含在带状剥离测试(JIS D0202-1988)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的步骤。28.一种制造二次电池阴极的方法,包括,通过在铝箔片上施加包含离子渗透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还在其上涂敷在溶剂中的粘合剂、碳细粒和阴极电活性材料的分散体,而在所述铝箔片上形成膜。29.一种制造二次电池阴极的方法,包括,通过在铝箔片上施加包含在有机溶剂中不膨胀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还在其上涂敷在溶剂中的粘合剂、碳细粒和阴极电活性材料的分散体,而在所述铝箔片上形成膜。30.一种制造二次电池阴极的方法,包括,通过铝箔片上施加包含在利用有机溶剂进行剥离测试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还在其上涂敷在溶剂中的粘合剂、碳细粒和阴极电活性材料的分散体,而在所述铝箔片上形成膜。31.一种制造二次电池阴极的方法,包括,通过在铝箔片上施加包含在带状剥离测试(J1S D0202-1988)过程中抗剥离的化合物和碳细粒的膜、以及还在其上涂敷在溶剂中的粘合剂、碳细粒和阴极电活性材料的分散体,-->而在所述铝箔片上形成膜。32.一种制造二次电池阳极的方法,包括,通过在铜箔片上施加包含离子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