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铆螺母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318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铆螺母及其制造方法,其涉及一种五金件,所述拉铆螺母包括: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本体,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本体的第一端具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外缘部,所述外缘部朝向第一端的端部具有呈环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在径向横截面上朝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呈尖刺状,所述本体沿轴向方向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至少包括第一段贯穿孔和第二段贯穿孔,所述第一段贯穿孔相比于所述第二段贯穿孔更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段贯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段贯穿孔的内径,所述第二段贯穿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本申请能够在螺栓与拉铆螺母拧和时实现壳体本体层和拉铆螺母之间导电。拉铆螺母之间导电。拉铆螺母之间导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铆螺母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五金件,特别涉及一种拉铆螺母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拉铆螺母目前广泛地使用在汽车、航空、仪器、家具、装饰等机电和轻工产品的装配上。为解决金属薄板、薄管焊接螺母易熔,攻内螺纹易滑牙等缺点而开发,它不需要攻内螺纹,不需要焊接螺母、铆接牢固效率高、使用方便。但是,部分需要拉铆螺母进行连接的配件产品表面具有不导电涂层,而又需要在通过拉铆螺母进行连接时实现与配件产品表面之间的导电。而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拉铆螺母产品在进行拉铆后在于螺栓连接时无法突破对配件产品表面导电涂层的厚度,从而不能实现产品导电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拉铆螺母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在螺栓与拉铆螺母拧和时实现壳体本体层和拉铆螺母之间导电。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拉铆螺母,所述拉铆螺母包括:
[0006]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本体,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本体的第一端具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外缘部,所述外缘部朝向第一端的端部具有呈环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在径向横截面上朝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呈尖刺状,所述本体沿轴向方向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至少包括第一段贯穿孔和第二段贯穿孔,所述第一段贯穿孔相比于所述第二段贯穿孔更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段贯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段贯穿孔的内径,所述第二段贯穿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螺纹。
[0007]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外缘部的外边缘处。
[0008]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缘部的外侧壁齐平。
[0009]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大于等于0.45mm。
[0010]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在径向横截面上朝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呈锐角状。
[0011]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在径向横截面上呈直角三角形。
[0012]优选地,所述本体中部的外侧壁呈正六边形状,所述本体靠近第二端的端部的外侧壁由正六边形过度成圆形。
[0013]一种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拉铆螺母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将线材进行剪断形成段状原材料;
[0015]对段状原材料进行第一次冷镦以形成位于第二端的倒角;
[0016]对段状原材料进行第二次冷镦以形成外缘部以及本体第一端端面内的锥状凹槽;
[0017]对段状原材料进行第三次冷镦,以形成本体中部呈正六边形状的外侧壁,并将本体第一端面内的锥状凹槽挤压成第一段贯穿孔;
[0018]对段状原材料进行第四次冷镦,以形成部分第二段贯穿孔,所述第二段贯穿孔与所述第一段贯穿孔之间形成有台阶,部分所述第二段贯穿孔未贯穿本体;
[0019]对段状原材料进行第五次冷镦,以在外缘部朝向第一端的端部形成呈环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在径向横截面上朝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呈尖刺状;
[0020]对段状原材料进行冲孔成型,以形成贯穿本体的完整的所述第二段贯穿孔。
[0021]优选地,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2]在所述第二段贯穿孔的内侧壁上加工出内螺纹。
[002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0024]本申请中的拉铆螺母在外缘部朝向第一端的端部具有呈环形的凸起部,并且在所述第二段贯穿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因此,在对壳体与连接进行连接固定时,先将拉铆螺母穿过连接板的第二通孔,拉铆螺母的凸起部朝向所述壳体涂设有绝缘层的一面,然后通过拉铆工具对拉铆螺母进行拉铆以形成图5中的样子,此时,拉铆螺母便固定在连接板上。之后,将连接板上的拉铆螺母与壳体上的第一通孔相对准,再将螺栓自所述壳体的另一面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拧入所述拉铆螺母并拧紧,在拧紧的过程中,连接板与壳体之间间距缩小收紧,连接板上拉铆螺母的所述凸起部就会刺破所述绝缘层,凸起部与壳体的本体层相接触,从而使得连接板与所述壳体的本体层相导通。通过该拉铆螺纹,在连接板与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中,便同时将连接板与壳体的本体层相导通,如此,通过连接连接板便能直接实现对壳体本体层的导电性测试。
[0025]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0026]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专利技术。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拉铆螺母的剖面图;
[0028]图2为图1中拉铆螺母的左视图;
[0029]图3为图1中拉铆螺母的右视图;
[0030]图4a-4g为拉铆螺母制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示意图;
[0031]图5为固定连接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2]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0033]1、本体;2、第一端;3、第二端;4、外缘部;5、凸起部;6、贯穿孔;61、第一段贯穿孔;62、第二段贯穿孔;100、壳体;101、本体层;102、压条;103、第一通孔;200、连接板;201、第二通孔;300、拉铆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34]结合附图和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铆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铆螺母包括: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本体,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本体的第一端具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外缘部,所述外缘部朝向第一端的端部具有呈环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在径向横截面上朝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呈尖刺状,所述本体沿轴向方向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至少包括第一段贯穿孔和第二段贯穿孔,所述第一段贯穿孔相比于所述第二段贯穿孔更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段贯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段贯穿孔的内径,所述第二段贯穿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铆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外缘部的外边缘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铆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缘部的外侧壁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铆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大于等于0.4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铆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在径向横截面上朝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呈锐角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铆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在径向横截面上呈直角三角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铆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部的外侧壁呈正六边形状,所述本体靠近第二端的端部的外侧壁由正六边形过度成圆形。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拉铆螺母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线材进行剪断形成段状原材料;对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