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料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91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工作台,包括安装平台、承载单元、移载单元及驱动单元;每个所述承载单元均能够承载料件;所述移载单元包括固定件和滑动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滑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丝杆件和辅助驱动件,所述丝杆件与所述滑动件驱动连接;两个所述辅助驱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辅助驱动件包括收卷辊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第一端绕卷在所述收卷辊上、第二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以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拉动所述滑动件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采用双驱动和多工位的方式,在实现上料工序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投入小、占地面积小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上料工作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上料辅助件
,具体的是一种自动上料工作台。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工作台在流水线中较为常见,其为了适应不同的上料要求可以适应性设置不同的结构。其中在晶元的上料过程中,为了具有较好的上料速率,需要具有多个上料工位。但上料工位普遍是位置固定的,这样对于位置同样固定的入料口来说,并不能使得两者之间进行较好的对接。对于上述问题目前解决的方式是,利用多个移载小车分别承载一个工位,进而能够分别与入料口对接。但这种方式投入成本大,工作过程中所需的占地面积也较大。
[0004]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工作台,其采用双驱动和多工位的方式,在实现上料工序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投入小、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000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工作台,包括安装平台、承载单元、移载单元及驱动单元;
[0007]所述承载单元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其中一个所述承载单元位于预设位置,每个所述承载单元均能够承载料件;
[0008]所述移载单元包括固定件和滑动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滑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0009]多个所述承载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
[0010]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丝杆件和辅助驱动件,所述丝杆件与所述滑动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固定件沿第一方向滑动;
[0011]所述辅助驱动件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辅助驱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的相对两侧;
[0012]每个所述辅助驱动件包括收卷辊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第一端绕卷在所述收卷辊上,所述传动带的第二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以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拉动所述滑动件移动。
[0013]进一步地,包括多个传感件,所述传感件与所述承载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传感件均能够独立运行,且每个所述传感件均与所述驱动单元信号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单元的数量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承载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0015]进一步地,包括移载小车,所述移载小车与所述承载单元对应设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滑轨件,两个所述滑轨件间隔设置在所述丝杆件两侧,每个所述滑轨件上均设置有与每个所述承载单元对应的所述滑动件。
[0017]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单元包括承载本体、位于所述承载本体侧壁上的容槽和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能够插入所述容槽内以固定在所述承载单元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容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容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0019]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的多个承载单元和驱动单元,采用双驱动和多工位的方式,在实现上料工序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投入小、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0021]2、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的辅助驱动件,能够提供一部分的拉力,配合所述丝杆件能够稳定地实现承载单元的位置移动工序,进而解决了所述丝杆件在长距离移动过程中所需的扭矩较大,且运动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滑丝现象。
[0022]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状态下整体装置主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个状态下的整体装置后视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载单元处的部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安装平台;2、承载单元;3、移载单元;4、驱动单元;5、传感件;6、移载小车;21、承载本体;22、承载板;31、固定件;32、滑动件;41、丝杆件;42、收卷辊;43、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1]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工作台,包括安装平台1、承载单元2、移载单元3及驱动单元4。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其主旨是能够不间断地在预设位
置处进行料件的上料动作,结构设计优化、成本投入低。
[003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单元2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其中一个所述承载单元2位于预设位置,每个所述承载单元2均能够承载料件。具体地,所述承载单元2的数量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承载单元2能够同步沿左右方向移动,且三个所述承载单元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值得注意的是,当所述承载单元2均位于所述安装平台1上时,中间位置处的所述承载单元2位于预设位置处,该预设位置可以定义为上料位置。
[0033]着重参照图1和图2,所述承载单元2包括承载本体21、位于所述承载本体21侧壁上的容槽和承载板22。所述承载本体21成框体状,其中所述承载本体21的左右两个侧壁上设置有支撑件,该支撑件上开设有所述容槽。优选地,所述容槽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容槽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对设置的两个容槽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承载板22的两侧能够插入上述的两个所述容槽中,进而相对所述承载本体21固定设置,有效对料件进行承载。
[003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平台1包括箱体式安装本体,所述移载单元3横设在所述安装本体的端面上,优选地,所述移载单元3位于水平面内。
[0035]该移载单元3包括固定件31和滑动件32,其中固定件31的表现形式为滑轨,所述滑动件32的表现形式为滑块。优选地,所述滑轨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承载单元、移载单元及驱动单元;所述承载单元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其中一个所述承载单元位于预设位置,每个所述承载单元均能够承载料件;所述移载单元包括固定件和滑动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滑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多个所述承载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丝杆件和辅助驱动件,所述丝杆件与所述滑动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固定件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辅助驱动件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辅助驱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辅助驱动件包括收卷辊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第一端绕卷在所述收卷辊上,所述传送带的第二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以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拉动所述滑动件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传感件,所述传感件与所述承载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辰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