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扶手杯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91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侧扶手杯托,包括:一能从侧扶手中伸出和缩回的杯托运动件总成,其杯托运动件总成包括:一杯托本体,在杯托本体上设置有一杯托孔;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铰接在杯托本体上、另一端延伸进入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一连接板;一被容置在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铰接。在同等功能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要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转销、第二转销、第一扭簧、第二扭簧就构成杯托支撑构件,所需零件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打开过程中不会刮擦到杯托本体,长期实用外观依然美观。观依然美观。观依然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扶手杯托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特别涉及一种侧扶手杯托。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使用环境的限制,汽车座椅的侧面小扶手的宽度方向(Y向)一般无法做到很大,导致扶手内部空间比较小,常规的杯托无法布置,无法满足客户针对小扶手上布置杯托的需求。为此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110422097A公开了一种旋转杯托机构,包括一框架总成、一滑动总成和一驱动机构,其中,该框架总成提供一旋转孔特征和一滑槽特征,该滑动总成提供一旋转轴特征和一滑块特征,该转轴特征插入该旋转孔特征中配合且该滑块特征插入该滑槽特征中配合以限定该滑动总成在该框架总成上的滑动和旋转运动;该滑动总成提供一杯托特征,在该滑动总成被收起在该框架总成内的非使用状态下,该杯托特征呈躺卧姿势,在该滑动总成被该驱动机构从该框架总成内滑出的使用状态下,该杯托特征呈站立姿势。根据本技术的旋转杯托机构,充分利用小扶手的高度,成功实现了在小扶手上布置杯托特征。但是该专利申请在杯托打开后,卡爪处于收紧状态,使得容器不方便放入,另外其杯托底板靠外框限位收回,存在摩擦痕迹。
[0003]另外目前新能源车上使用的一种侧扶手杯托,其杯托打开后,夹爪依靠齿结构夹持,维持收进去前的状态,存在夹持不灵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侧扶手杯托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容器插入且在长期使用后零件不存在刮擦现象的侧扶手杯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侧扶手杯托,包括:一能从侧扶手中伸出和缩回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包括:
[0006]一杯托本体,在所述杯托本体上设置有一杯托孔;
[0007]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铰接在杯托本体上、另一端延伸进入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一连接板;
[0008]一被容置在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铰接;
[0009]在无向下的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连接板被第二弹性元件驱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内角呈一锐角位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被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驱动收纳在所述杯托孔内;
[0010]在受到插入所述杯托孔内的容器并下落过程中的向下外力作用下,所述向下外力首先通过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弹性元件驱动第一连接板在克服第一弹性元件的阻力后向下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然后所述向下外力驱动第二连接板在克服第二弹性元件后向下翻转至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内角呈钝角的第二极限位置,对插入所述杯托孔内的容器进行支撑。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转销铰接在所述杯托本体上,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卷绕在所述第一转销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杯托本体上,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二转销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卷绕在所述第二转销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杯托本体铰接点的位置无限临近所述杯托孔的孔壁,所述第一连接板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杯托孔的半径;在无向下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之间的铰接点朝所述杯托本体的外侧方向偏离于所述杯托孔的中心铅垂线。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杯托本体无限临近所述杯托孔的孔壁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连接板限位挡点,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在克服第一弹性元件的阻力后向下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后,所述第一连接板限位挡点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接触,将所述第一连接板限定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第一限位面,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面,在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接触时,所述第二连接板被限制在所述第二极限位置。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容器初始承载面并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容器承载面,在无向下的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容器承载面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面向所述第一连接板这一侧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处于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运动方向平行的状态;在所述容器刚插入所述杯托孔内时,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与所述容器的底面接触;在所述容器完全插入所述杯托孔内并下落到位后,所述第二容器承载面与所述容器的底面接触,对所述容器进行支撑。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与所述第二容器承载面之间的内角呈锐角;所述第一容器承载面与所述第二容器承载面之间的交汇点构成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板向下翻转至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内角呈钝角的第二极限位置的驱动点。
[0018]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适应直径不同大小的容器,在所述杯托本体的外侧安装有一弹性夹持片,该弹性夹持片向所述杯托孔内延伸,在所述容器插入所述杯托孔内时,所述弹性夹持力依靠弹力将所述容器向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杯托本体铰接点方向推送。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侧扶手内设置有一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中并能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内进行伸缩运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内进行伸缩运动是依靠设置在所述侧扶手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的卷簧来实现的,所述卷簧一端作用在所述侧扶手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上;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依靠配置在所述侧扶手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的滑动导向部件进行滑动导向;在所述侧扶手与
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还设置有一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在所述杯托运动构件完全被推入所述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中后,所述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将所述侧扶手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之间进行锁止;在所述迷宫锁止与解锁构件解锁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在所述卷换作用下,推出所述侧扶手的杯托运动件总成插入腔外。
[0020]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0021]1.随着杯托运动件总成的推出,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转销、第二转销、第一扭簧、第二扭簧构成的杯托支撑构件会慢慢打开到待使用状态,让乘客有迎宾体验,无需额外操作,可以直接将容器插入杯托孔内,方便舒适。
[0022]2.在同等功能下,本技术只需要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转销、第二转销、第一扭簧、第二扭簧就构成杯托支撑构件,所需零件少。
[0023]3.本技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打开过程中不会刮擦到杯托本体,长期实用外观依然美观。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座椅侧扶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侧扶手杯托,包括:一能从侧扶手中伸出和缩回的杯托运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运动件总成包括:一杯托本体,在所述杯托本体上设置有一杯托孔;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铰接在杯托本体上、另一端延伸进入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一连接板;一被容置在所述杯托孔及其投影区域内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铰接;在无向下的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连接板被第二弹性元件驱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内角呈一锐角位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被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驱动收纳在所述杯托孔内;在受到插入所述杯托孔内的容器并下落过程中的向下外力作用下,所述向下外力首先通过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弹性元件驱动第一连接板在克服第一弹性元件的阻力后向下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然后所述向下外力驱动第二连接板在克服第二弹性元件后向下翻转至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内角呈钝角的第二极限位置,对插入所述杯托孔内的容器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转销铰接在所述杯托本体上,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卷绕在所述第一转销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杯托本体上,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二转销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卷绕在所述第二转销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杯托本体铰接点的位置无限临近所述杯托孔的孔壁,所述第一连接板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杯托孔的半径;在无向下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之间的铰接点朝所述杯托本体的外侧方向偏离于所述杯托孔的中心铅垂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杯托本体无限临近所述杯托孔的孔壁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连接板限位挡点,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在克服第一弹性元件的阻力后向下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后,所述第一连接板限位挡点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接触,将所述第一连接板限定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扶手杯托,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砚武唐晓俊陈宇佳宋卿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