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16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扶手,可转动安装在汽车后排座椅上,包括车内扶手本体,车内扶手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镂空体,镂空体内设有可旋转展开的烟雾吸收装置;车内扶手本体内设有烟雾净化装置,烟雾吸收装置通过软管与烟雾净化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车内扶手,通过巧妙的设计,在汽车后排座椅上的扶手两侧安装有可旋转展开的烟雾吸收装置,通过软管与在扶手内的烟雾净化装置连通,使得把吸收后的烟雾进行净化,从而起到了车内空气净化的效果。从而起到了车内空气净化的效果。从而起到了车内空气净化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内扶手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内扶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配备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为开窗会有尾气等一些有害气体流入车内,此外在车内吸烟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车内空气环境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隐患。然而,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上的车内扶手功能单一,不具备车内空气净化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扶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内扶手功能单一不具备车内空气净化功能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车内扶手,可转动安装在汽车后排座椅上,包括车内扶手本体,所述车内扶手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镂空体,所述镂空体内设有可旋转展开的烟雾吸收装置;所述车内扶手本体内设有烟雾净化装置,所述烟雾吸收装置通过软管与所述烟雾净化装置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烟雾吸收装置包括第一旋转座、第二旋转座、伸缩装置和烟雾吸收头;所述第一旋转座的一端通过旋转轴连接在所述镂空体内,所述第一旋转座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座的一端;所述伸缩装置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座的另一端,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端连接于所述烟雾吸收头,所述烟雾吸收头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烟雾净化装置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装置为旋转盘。
[0007]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装置为电动伸缩杆。
[0008]进一步地,所述烟雾吸收头呈球形状结构,所述烟雾吸收头上设有多个吸收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烟雾净化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安装的气流均布板、PM2.5过滤层、微电场集尘板、活性炭层和风机。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车内扶手本体上设有多个用于所述风机排气的排气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车内扶手本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收纳旋转轴。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车内扶手本体上设有水杯槽。
[0013]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车内扶手,通过巧妙的设计,在汽车后排座椅上的扶手两侧安装有可旋转展开的烟雾吸收装置,通过软管与在扶手内的烟雾净化装置连通,使得把吸收后的烟雾进行净化,从而起到了车内空气净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内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显示为图1局部I的缩放示意图;
[0016]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内扶手的侧视图;
[0017]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内扶手的俯视图;
[0018]图5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内扶手的烟雾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内扶手安装在汽车后排座椅上的示意图。
[0020]对应说明书附图内的附图标记参考如下:
[0021]汽车后排座椅1,车内扶手本体2,镂空体21,排气孔22,收纳旋转轴23,水杯槽24,烟雾吸收装置3,第一旋转座31,旋转轴311,第二旋转座32,伸缩装置33,烟雾吸收头34,吸收孔341,旋转装置35,烟雾净化装置4,气流均布板41,PM2.5过滤层42,微电场集尘板43,活性炭层44,风机45,软管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3]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4]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车内扶手,可转动安装在汽车后排座椅1上,包括车内扶手本体2,车内扶手本体2的两侧分别设有镂空体21,镂空体21内设有可旋转展开的烟雾吸收装置3,车内扶手本体2内设有烟雾净化装置4。
[0025]烟雾吸收装置3包括第一旋转座31、第二旋转座32、伸缩装置33和烟雾吸收头34,伸缩装置33可以选用电动伸缩杆,烟雾吸收头34呈球形状结构,烟雾吸收头34上设有多个吸收孔341。第一旋转座31的一端通过旋转轴311连接在镂空体21内。第一旋转座31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装置35连接于第二旋转座32的一端,旋转装置35可以选用旋转盘。伸缩装置33的固定端连接于第二旋转座32的另一端,伸缩装置33的伸缩端连接于烟雾吸收头34,烟雾吸收头34通过软管5与烟雾净化装置4连通。
[0026]通过旋转轴311可以是使得第一旋转座31旋转展开,当第一旋转座31旋转展开后带动第二旋转座32和烟雾吸收头34也跟着旋转展开。旋转装置35可以调节第二旋转座32的角度,从而调节烟雾吸收头34的角度。伸缩装置调节烟雾吸收头34的长短度,以至于拉升至烟雾产生地点,能更好地对烟雾吸收。
[0027]烟雾净化装置4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安装的气流均布板41、PM2.5过滤层42、微电场集尘板43、活性炭层44和风机45。车内扶手本体2上设有多个用于风机45排气的排气孔22。车内扶手本体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收纳旋转轴23,用于车内扶手本体2在汽车后排座椅1上旋转放置。车内扶手本体2上设有水杯槽24,用于放置水杯。
[0028]当使用时,把车内扶手本体2通过收纳旋转轴23从汽车后排座椅1旋转后平行放置用作扶手,把烟雾吸收装置3从车内扶手本体2内的镂空体21旋转展开,调节第二旋转座32
和烟雾吸收头34的位置,使得烟雾吸收头4调节至离烟雾点最近的方位。风机45启动,在风机45的负压作用下,烟雾从烟雾吸收头34的吸收孔341被吸入烟雾净化装置4内。当烟雾被吸入烟雾净化装置4时,首先通过气流均布板41均布气流,均流后经过PM2.5过滤层42进行PM2.5过滤。随后通过微电场集尘板43,微电场集尘板43通过正负电压形成电场区域,将烟雾中的粉尘颗粒吸附下来。然后通过活性炭层44进行吸附净化,净化后的烟雾从排气孔22中排出,达到最终车内空气净化目的。
[0029]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车内扶手,通过巧妙的设计,在汽车后排座椅上的扶手两侧安装有可旋转展开的烟雾吸收装置,通过软管与在扶手内的烟雾净化装置连通,使得把吸收后的烟雾进行净化,从而起到了车内空气净化的效果。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达到更好的实用效果。
[0030]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扶手,可转动安装在汽车后排座椅(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内扶手本体(2),所述车内扶手本体(2)的两侧分别设有镂空体(21),所述镂空体(21)内设有可旋转展开的烟雾吸收装置(3);所述车内扶手本体(2)内设有烟雾净化装置(4),所述烟雾吸收装置(3)通过软管(5)与所述烟雾净化装置(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吸收装置(3)包括第一旋转座(31)、第二旋转座(32)、伸缩装置(33)和烟雾吸收头(34);所述第一旋转座(31)的一端通过旋转轴(311)连接在所述镂空体(21)内,所述第一旋转座(31)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装置(35)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座(32)的一端;所述伸缩装置(33)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座(32)的另一端,所述伸缩装置(33)的伸缩端连接于所述烟雾吸收头(34),所述烟雾吸收头(34)通过所述软管(5)与所述烟雾净化装置(4)连通。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凯立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