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240902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所述负极包括集流体、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上形成的中间层、以及在所述中间层上形成的活性材料层。所述集流体包含能够与硅合金化的金属。所述活性材料层包含含硅的活性材料。所述中间层包含硅和氧。所述中间层防止能与硅合金化的金属扩散入所述活性材料层中。抑制了所述集流体的构成元素扩散进入所述活性材料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锂离子二次电 池的负极。
技术介绍
随着便携式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和蜂窝电话的最近发展,日益需 要用作此类装置的主电源的电池。在此类应用中,需要电池在室温下 工作并且提供高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特性。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硅(Si)或锡(Sn)以及它们的氧化物或合金被看作可以提供显著高容量 的有前途的负极活性材料。但是,当这种材料吸收锂时,其晶体结构改变,从而其体积增加。 充电/放电时活性材料大的体积变化导致例如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 不良的接触,并因此导致充电/放电循环寿命的降低。日本专利第3702224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建议通过气相 沉积或溅射在铜箔上形成无定形硅薄膜。专利文献1声称由于铜在硅 薄膜中的扩散,硅薄膜牢固地结合到铜箔上,因此甚至硅的膨胀也不 会导致集流性能的降低。但是,因为铜在硅中的扩散系数是高的,所以铜可能过度地扩散 入硅薄膜中。结果,铜箔变脆,此外铜与硅合金化,导致充电/放电 容量的降低。日本特开第2002-373644号("专利文献2")建议在集流体的表 面上形成由Mo或W制成的中间层。中间层用来防止集流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其包括集流体、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上形成的中间层、以及在所述中间层上形成的活性材料层, 其中所述集流体包含能够与硅合金化的金属, 所述活性材料层包含含硅的活性材料, 所述中间层包含硅和氧,并且 所述中间层防止所述能与硅合金化的金属扩散入所述活性材料层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结康隆宇贺治正弥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