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52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油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分离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卧式设置的罐体,所述罐体设有沿罐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和所述出气接口之间依次设有支撑件、第一压板、第一过滤网、填料、第二过滤网、第二压板,所述支撑件、所述压板均与所述罐体内壁固定,所述支撑件包括两块相交且垂直固定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竖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填料、质量轻便、易于加工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分离器


[0001]本技术属于气、油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压缩式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压缩机会产生高压高温的气体,压缩机内的部分润滑油在高温环境中形成油蒸汽,或者被高速气体吹散形成油滴微粒,然后油蒸汽和油滴微粒均被高速气体带出并进入冷凝器。由于制冷剂与油不相溶,润滑油遇冷液化形成润滑油液滴会吸附在冷凝器的内壁上。润滑油液化放热且润滑油导热系数较小,会降低冷凝器的制冷效果,所以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需要设置用于分离润滑油的油分离器。
[0003]为改善油分离器对润滑油的过滤效果,往往会在油分离器中添加填料。在添加填料时,需要将油分离器的罐体直立设置,此时,填料的重量将会施加在填料端部的压板上,为了压板能对填料形成足够的支撑就需要增加压板的厚度。由于压板与罐体间通过点焊固定,如果压板厚度过大会不便于通过点焊将压板与罐体固定,从而增加了油分离器的加工难度;而且由于油分离器对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压板厚度的增大也会提高油分离器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便于填料、质量轻便、易于加工的油分离器。
[0005]针对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卧式设置的罐体,所述罐体设有沿罐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和所述出气接口之间依次设有支撑件、第一压板、第一过滤网、填料、第二过滤网、第二压板,所述支撑件、所述压板均与所述罐体内壁固定,所述支撑件包括两块相交且垂直固定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竖向设置。
[0006]使用时,气体从进气接口处进入,依次经过支撑件、第一压板、第一过滤网、填料、第二过滤网、第二压板、所述支撑件,最后气体从出气接口处排出。
[0007]由于填料添加过程中,需要使用压机和震动棒以保证填料密实,支撑件可以承受填料的重力和来自压机的压力。过滤网较为柔软,直接放置在支撑件上,影响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对润滑油的分离,所以在第一过滤网与支撑板间设有第一压板,在第二过滤网相对于填料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压板,且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和罐体间通过点焊固定以限制第一过滤网、填料和第二过滤网的位置,从而改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对润滑油的过滤效果。填料为玻璃纤维。由于填料颗粒较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不仅可以过滤润滑油还可以避免填料溢出。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压板相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另一侧设有环形固定圈,所述环形固定圈与所述罐体固定。在运输过程中,罐体可能直立放置,存在填料的重力施加在第二压板上的问题。环形固定圈可以避免填料的重力施加在第二压板上时损坏第二压板。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压板相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另一侧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
件与所述罐体固定。在运输过程中,罐体可能直立放置,存在填料的重力施加在第二压板上的问题。支撑件可以避免填料的重力施加在第二压板上时损坏第二压板。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滤网包括过滤网A和过滤网B,所述过滤网B靠近所述填料,过滤网A的目数小于过滤网B的目数。通过设置至少两层过滤网以对气体进行更好的过滤,以使分离出的气体纯度更高。
[0011]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回油接口和回油管,所述回油管通过所述回油接口与所述罐体连通。回油接口位于罐体的底部,便于润滑油进入回油管,避免润滑油积留在罐体内以延长油分离器的使用寿命。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将罐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进气接口和回油管接口均设置于第一内腔中,所述填料设置于第二内腔中,所出气接口设置于第三内腔中。回油管靠近进气接口便于大量的润滑油进入回油管,提高回油的速率。
[0013]作为优选,所述进气接口位于所述罐体内的一端端面倾斜设置,所述端面使得气体远离所述支撑件。进气接口位于罐体内的一端端面倾斜设置,端面使得气体远离支撑件,使得气体充分减速,有助于气体中微小油滴沉降,提高润滑油与气体的分离效率。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均设有若干用于过滤润滑油的过滤孔。压板既可以用于过滤也可以用于固定过滤组件的位置,提高罐体内空间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控制压板上过滤孔的直径,从而控制出气接口排出的气体的纯度。
[0015]作为优选,所述罐体的一侧设有用于降低罐体内部气压的安全阀。防止罐体内压力过高而损坏后续管路。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支撑件可以承受填料的重力和来自压机的压力;使用时可以控制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目数、填料的材质和配方,从而控制从出气接口出去的气体的纯度;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不仅可以过滤润滑油还可以避免填料溢出;支撑件和环形固定圈可以避免填料的重力施加在第二压板上时损坏第二压板;过滤网A的目数小于过滤网B的目数,使得油分离器可以对气体进行阶梯式过滤,避免较大的液滴吸附在过滤网B上,延长过滤网B的使用寿命;使用时,可以控制过滤网A与过滤网B的目数,从而控制从出气接口出去的气体的纯度;过滤网B靠近所述填料,不仅能够提高油分离器对润滑油的过滤效果,还能够避免填料溢出;回油接口位于罐体的底部,便于润滑油进入回油管,避免润滑油积留在罐体内以延长油分离器的使用寿命;回油管靠近进气接口便于大量的润滑油进入回油管,提高回油的速率。进气接口位于罐体内的一端端面倾斜设置,端面使得气体远离支撑件,使得气体充分减速,有助于气体中微小油滴沉降,提高润滑油与气体的分离效率;压板既可以用于过滤也可以用于固定过滤组件的位置,提高罐体内空间的利用效率;防止罐体内压力过高而损坏后续管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横向剖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1]由图1至图3所示,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卧式设置的罐体1,罐体1设有沿罐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进气接口11和出气接口12,进气接口11和出气接口12分别位于罐体1的两端。罐体1还设有回油接口91和安全阀13,回油接口91与进气接口11位于罐体1的同一端;安全阀13和出气接口12位于罐体1的同一端。罐体1底部设有回油管9,回油管9通过回油接口91与罐体1连通。安全阀13用于降低罐体1内部气压至安全气压。
[0022]从进气接口11至出气接口12,罐体1内依次设有支撑件2、第一压板3、第一过滤网4、填料5、第二过滤网6、第二压板7、环形固定圈8,支撑件2、压板3、环形固定圈8均与罐体1内壁固定,支撑件2包括两块相交且垂直固定的连接板21,连接板21竖向设置。其中,支撑件2靠近进气接口11,固定圈8远离进气接口11。第一过滤网4和第二过滤网均6包括过滤网A41和过滤网B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设置的罐体(1),所述罐体(1)设有沿罐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进气接口(11)和出气接口(12),所述进气接口(11)和所述出气接口(12)之间依次设有支撑件(2)、第一压板(3)、第一过滤网(4)、填料(5)、第二过滤网(6)、第二压板(7),所述支撑件(2)、所述压板(3)均与所述罐体(1)内壁固定,所述支撑件(2)包括两块相交且垂直固定的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竖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7)相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6)的另一侧设有环形固定圈(8),所述环形固定圈(8)与所述罐体(1)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7)相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6)的另一侧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罐体(1)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4)包括过滤网A(41)和过滤网B(42),所述过滤网B(42)靠近所述填料(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晗蔡军强李玮奇徐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