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装置、冷凝器和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266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和冷凝器,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分离腔;进气管,包括与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向所述第一分离腔输出待油气分离的气体;第一分离板,用于对所述气体进行油气分离,设于所述第一分离腔内且将所述第一分离腔分隔为分别位于其两侧的第一子分离腔和第二子分离腔,包括无孔板部和位于所述无孔板部侧边的具有多个均气孔的孔板部,所述无孔板部面对所述出气口以使所述出气口流出的气体撞击到所述无孔板部后再朝所述孔板部流动,并通过所述多个均气孔进入所述第二子分离腔再次进行油气分离。气分离。气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分离装置、冷凝器和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空调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冷凝器和空调。

技术介绍

[0002]冷凝器是制冷空调系统的四大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相制冷剂冷凝成中温高压液相制冷剂。在螺杆压缩机中,转子之间需要冷冻油润滑以降低压缩机噪音,同时冷冻油能够减小转子啮合过程中的气体泄漏,提高压缩机性能。因此螺杆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压缩机排出的气体除气相制冷剂外还包括微小冷冻油液滴。在螺杆机组当中,较多采用外置油气分离装置将压缩机排出的气相制冷剂及油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油液返回压缩机油箱继续喷液润滑。
[0003]如果油气分离装置分离效率较低,油液可能会进入到制冷剂循环中附着在蒸发器、冷凝器等部件的换热管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阻碍换热,降低换热器传热效率和机组能效。同时压缩机缺油也会导致零部件之间缺少润滑,易损坏压缩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效果好的油气分离装置和应用该油气分离装置的冷凝器和空调。
[0005]本技术第一方面公开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
[0006]第一分离腔;
[0007]进气管,包括与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向所述第一分离腔输出待油气分离的气体;
[0008]第一分离板,用于对所述气体进行油气分离,设于所述第一分离腔内且将所述第一分离腔分隔为分别位于其两侧的第一子分离腔和第二子分离腔,包括无孔板部和位于所述无孔板部侧边的具有多个均气孔的孔板部,所述无孔板部面对所述出气口以使所述出气口流出的气体撞击到所述无孔板部后再朝所述孔板部流动,并通过所述多个均气孔进入所述第二子分离腔再次进行油气分离。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孔板部被配置为:所述多个均气孔与所述无孔板部的距离越远,所述均气孔的孔径越大。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孔板部被配置为:所述多个均气孔与所述无孔板部的距离越远,所述均气孔之间的间距越小。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离板为长条形板,所述无孔板部位于所述长条形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分离板包括对称地分布于所述无孔板部两侧的两个所述孔板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离板下方的底板,所述底板形成所述第一分离腔的部分腔壁,沿所述气体从所述第一子分离腔到所述第二子分离腔的流动方向所述底板的高度逐渐降低地设置且所述底板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子分离腔的第一板部和
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子分离腔的第二板部,所述第一分离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子分离腔内的油液流过的第一过油通道,所述底板的位置较低的低端设有用于所述第二子分离腔内的油液流过的第二过油通道。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离板的远离所述进气管的所述出气口的一侧的第二分离板,所述第二分离板形成所述第一分离腔的部分腔壁,所述第二分离板被配置为用于接受进入所述第二子分离腔的气体的撞击,所述第二板部设于所述第一分离板和所述第二分离板之间且所述第二板部上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被配置为用于通过撞击所述第二分离板后的气体。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离腔下方的与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连通的第二分离腔,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第三分离板,所述第三分离板形成所述第二分离腔的部分腔壁并被配置为:用于接受通过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的气体的撞击,且沿撞击所述第三分离板后的气体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三分离板高度逐渐降低地设置;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分离板的低端的用于经过所述第三分离板的油液流过的第三过油通道。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三分离板之间的第四分离板,所述第四分离板形成所述第二分离腔的部分腔壁,所述第四分离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所述第二分离腔内的气体流过的第二通气孔,第四分离板与所述第三分离板接触的端部设有用于所述第二分离腔内的油液流过的第四过油通道。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撞击所述第三分离板后的气体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分离腔的通流面积逐渐增大。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分离板下方且和所述第三过油通道连通的集油腔和位于所述第三分离板上方的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的第三分离腔,所述第三分离腔的顶端设有用于输出完成油气分离的气体的油气分离装置出口。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分离腔内的位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出口处的滤油网,所述滤油网被配置为用于对撞击所述第三分离板后的气体进行油气分离。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离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出气口正对所述无孔板部。
[0020]本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一种冷凝器,包括任一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
[0021]本技术第三方面公开一种空调,包括任一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
[0022]基于本技术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子分离腔和第二子分离腔对含有油滴的气体进行多次油气分离,可以提高油气分离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带有无孔板部和具有多个均气孔的孔板部的第一分离板,在油气分离时,气体首先会冲击到第一分离部的无孔板部上与无孔板部进行撞击,撞击可以实现有效初次的油气分离,再经过初次油气分离后的气体会沿着第一分离板流动到孔板部的均气孔,并在均气孔的作用下均气后进入第二子分离腔再次进行油气分离,在再次油气分离前,气体经过与无孔板部的撞击以及均气孔的均气,气体的流速下降,另外,均气后的气体流动更加均匀,这些都会在第二子分离腔中进一步提高再次油气分离的效果。
[002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
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所示的冷凝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所示的第一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1所示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图1所示的第三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1所示的第四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图1所示的挡气过油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离腔;进气管(6),包括与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的出气口(61),所述出气口(61)用于向所述第一分离腔输出待油气分离的气体;第一分离板(1),用于对所述气体进行油气分离,设于所述第一分离腔内且将所述第一分离腔分隔为分别位于其两侧的第一子分离腔(101)和第二子分离腔(102),包括无孔板部(11)和位于所述无孔板部(11)侧边的具有多个均气孔(1211)的孔板部(121),所述无孔板部(11)面对所述出气口(61)以使所述出气口(61)流出的气体撞击到所述无孔板部(11)后再朝所述孔板部(121)流动,并通过所述多个均气孔(1211)进入所述第二子分离腔(102)再次进行油气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部(121)被配置为:所述多个均气孔(1211)与所述无孔板部(11)的距离越远,所述均气孔(1211)的孔径越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部(121)被配置为:所述多个均气孔(1211)与所述无孔板部(11)的距离越远,所述均气孔(1211)之间的间距越小。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板(1)为长条形板,所述无孔板部(11)位于所述长条形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分离板(1)包括对称地分布于所述无孔板部(11)两侧的两个所述孔板部(12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离板(1)下方的底板(5),所述底板(5)形成所述第一分离腔的部分腔壁,沿所述气体从所述第一子分离腔(101)到所述第二子分离腔(102)的流动方向所述底板(5)的高度逐渐降低地设置且所述底板(5)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子分离腔(101)的第一板部和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子分离腔(102)的第二板部,所述第一分离板(1)和所述底板(5)之间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子分离腔(101)内的油液流过的第一过油通道(501),所述底板(5)的位置较低的低端设有用于所述第二子分离腔(102)内的油液流过的第二过油通道(50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离板(1)的远离所述进气管(6)的所述出气口(61)的一侧的第二分离板(2),所述第二分离板(2)形成所述第一分离腔的部分腔壁,所述第二分离板(2)被配置为用于接受进入所述第二子分离腔(102)的气体的撞击,所述第二板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信王小勇胡东兵胡海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