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90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包括平台支架(1)和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平台支架(1)内的安装框架(2),所述平台支架(1)两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设备组件安装架(3);所述安装框架(2)的上端设有上锥形架(4),所述安装框架(2)的下端设有下锥形架(5),下锥形架(5)通过锚索(6)连接有锚(7),其中,在安装框架(2)内部安装有耐压浮球组件(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点、定深的悬浮式工作平台,能够提升水下试验检测能力,为UUV的检测设备提供搭载平台,以实现对UUV的检测、考核与评价提供数据及判定依据,为UUV性能的鉴定提供支撑。为UUV性能的鉴定提供支撑。为UUV性能的鉴定提供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模拟水下暗礁的定点、定深悬浮式工作平台,属于海洋机械装备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包括遥控水下航行器(ROV)和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是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维护海洋权益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越来越受到世界海洋国家的重视,并竞相发展。我国也高度重视UUV的研发工作,国内UUV近年来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然而与UUV相配套的水下试验检测技术及装备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0003]因此,研制一种定点、定深的悬浮式工作平台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点、定深的悬浮式工作平台,能够实现提升水下试验检测能力,为UUV的检测设备提供搭载平台。
[0005]本技术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能在一定范围内实时监视UUV的航行情况,并动态测量UUV与模拟暗礁的实际距离,以实现对UUV的检测、考核与评价提供数据及判定依据,为UUV性能的鉴定提供支撑。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它包括平台支架(1)和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平台支架(1)内的安装框架(2),所述平台支架(1)两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设备组件安装架(3);所述安装框架(2)的上端设有上锥形架(4),所述安装框架(2)的下端设有下锥形架(5),下锥形架(5)通过锚索(6)连接有锚(7),其中,在安装框架(2)内部安装有耐压浮球组件(8)。
[0008]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台支架(1)整体呈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正多边形棱柱体,平台支架(1)的底部还设有平台调用底座(9)。
[0009]作为本技术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台支架(1)为十二棱柱体框架,在十二棱柱体框架的侧面上安装有金属障板(11)和镂空金属障板(12),镂空金属障板(12)等距间隔两块金属障板(11)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框架(2)整体呈六棱柱体框架,在安装框架(2)的底部还设有数个平台吊装件(21)。
[0011]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设备组件安装架(3)固定连接在平台支架(1)内壁上,设备组件安装架(3)还与安装框架(2)的端部固定连接,设备组件安装架(3)由数根设备安装杆和设备安装板固定连接构成,设备安装板上开设有设备组件安装接口。
[0012]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锥形架(4)是由数根上
支撑杆(41)和设置在上支撑杆(41)内的上锥形架加强件(42)以及上安装板(43)固定连接成锥形状结构,上安装板(43)上开设有设备安装接口。
[0013]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锥形架(5)是由数根下支撑杆(51)和设置在下支撑杆(51)内的下锥形架加强件(52)以及下安装板(53)固定连接成倒锥形状结构,下安装板(53)上开设有设备安装接口。
[0014]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又再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耐压浮球组件(8)包括耐压浮球支架(81)和设置在耐压浮球支架(81)内上部的耐压浮球(82),耐压浮球支架(81)的底部与下方的设备组件安装架(3)固定连接,耐压浮球支架(81)的顶部通过连杆与上方的设备组件安装架(3)固定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又再更加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安装框架(2)和上锥形架(4)上还设有调用爬梯(10)。
[0016]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又再更加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锚索(6)一端与下锥形架(5)顶部通过卸扣连接,另一端与锚(7)通过卸扣连接;所述锚(7)为重力式水泥锚。
[0017]工作原理是:施工人员将安装调试好的水下悬浮工作平台通过吊装设备吊到水下试验场地,然后,将需要试验的无人水下航行器(UUV)放到水下悬浮工作平台附近水域,水下悬浮工作平台实时监视UUV的航行情况,并动态测量UUV与水下悬浮工作平台(模拟暗礁)的实际距离,从而实现对UUV的检测、考核与评价提供数据及判定依据,为UUV性能的鉴定提供支撑。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具有定点、定深悬浮的功能,提升了水下试验检测能力,为UUV的检测设备提供搭载平台;
[0020]2、本技术搭载示位信标、测距换能器、水下摄像机后,该平台是一个模拟水下暗礁的悬浮式金属障碍物,能在一定范围内实时监视UUV的航行情况,并动态测量UUV与模拟暗礁的实际距离,为UUV的检测、考核与评价提供数据及判定依据;
[0021]3、本技术采用的耐压浮球是整个平台的主要浮力来源,保证了平台的稳定性。
[0022]4、本技术的外部涂有防锈漆,可以防止生锈的同时也延长了整个平台的使用寿命,实现环保的同时也节省了资源。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在岸基调试时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8]其中,图中标号:1—平台支架,11—金属障板,12—镂空金属障板;
[0029]2—安装框架,21—平台吊装件;
[0030]3—设备组件安装架;
[0031]4—上锥形架,41—上支撑杆,42—上锥形架加强件,43—上安装板;
[0032]5—下锥形架,51—下支撑杆,52—下锥形架加强件,53—下安装板;
[0033]6—锚索;
[0034]7—锚;
[0035]8—耐压浮球组件,81—耐压浮球支架,82—耐压浮球;
[0036]9—平台调用底座;
[0037]10—调用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9]如说明书附图所示的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它包括平台支架1和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平台支架1内的安装框架2,所述平台支架1两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设备组件安装架3;所述安装框架2的上端设有上锥形架4,所述安装框架2的下端设有下锥形架5,下锥形架5通过锚索6连接有锚7,其中,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平台支架(1)和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平台支架(1)内的安装框架(2),所述平台支架(1)两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设备组件安装架(3);所述安装框架(2)的上端设有上锥形架(4),所述安装框架(2)的下端设有下锥形架(5),下锥形架(5)通过锚索(6)连接有锚(7),其中,在安装框架(2)内部安装有耐压浮球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支架(1)整体呈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正多边形棱柱体,平台支架(1)的底部还设有平台调用底座(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支架(1)为十二棱柱体框架,在十二棱柱体框架的侧面上安装有金属障板(11)和镂空金属障板(12),镂空金属障板(12)等距间隔两块金属障板(11)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2)整体呈六棱柱体框架,在安装框架(2)的底部还设有数个平台吊装件(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悬浮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组件安装架(3)固定连接在平台支架(1)内壁上,设备组件安装架(3)还与安装框架(2)的端部固定连接,设备组件安装架(3)由数根设备安装杆和设备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龙葛立志赵克敏李峥郭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零试验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