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78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能够以更好地适应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需求,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均采用多杆结构,所述前悬架包括前悬架下横臂、前悬架上横臂、前悬架减震器和前悬架防倾杆,所述后悬架包括前悬架下横臂、后悬架上横臂、后悬架减震器和后悬架防倾杆,其中杆件均采用适用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的碳纤维杆件,所述碳纤维杆件设有碳纤维制成的碳纤维杆本体,所述碳纤维杆本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同轴的硬质端管,所述硬质端管的杆件连接端与碳纤维杆本体的相应端插接并粘结在一起,所述硬质端管的外端开设有轴向螺孔,所述硬质端管的插接部或所述碳纤维杆本体的插接部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维杆本体的插接部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维杆本体的插接部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


[0001]本技术涉及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

技术介绍

[0002]大学生方程式及巴哈项目是全球汽车人才培养的一个共性平台,是汽车发达国家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一个核心项目,巴哈赛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一个集汽车设计、成本制造、检测和商业营销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比赛,参赛车队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同一型号发动机,设计制造一辆单座、发动机中置、后驱的小型越野车,即巴哈式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并依据规定的规则进行比赛。巴哈来自于1976年南卡罗来纳大学,是大学生方程式汽车比赛的开端,国外比赛开始的时间较早,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基于数据选择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包括但不限于轴距、重量、轮辋和轮胎的合理选择,我国第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比赛在2015年举办,主要由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参加。
[0003]悬架是车身(或车架)与车轮总成之间的传力连接装置,用于支撑和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扭,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力,减少震动,保证车辆平顺行驶,悬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赛车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是赛车设计和改进的重要一环。
[0004]现有悬架多采用钢支架,因此不仅重量重,形成过多荷载,而且由于钢材的特性,其自身不能起到应有的缓冲作用,且存在在剧烈振动或冲击下突然断裂的隐患。然而,目前具有相应强度且质量较轻的碳纤维杆件不能设置螺纹或通孔等连接结构,无法实现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由此妨碍了碳纤维杆件在悬架上的应用,难以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实现悬架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钢悬架的缺陷,提供一种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以更好地适应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需求。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适用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的碳纤维杆件,设有碳纤维制成的碳纤维杆本体,所述碳纤维杆本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同轴的硬质端管,所述硬质端管的杆件连接端与碳纤维杆本体的相应端插接并粘结在一起,所述硬质端管的外端开设有轴向螺孔。
[0008]优选地,所述碳纤维杆本体呈管状,所述硬质端管和所述碳纤维杆本体的外露部分的外径相等。
[0009]优选地,所述硬质端管的插接部或所述碳纤维杆本体的插接部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相互插接的所述碳纤维杆本体的端部和相应硬质端管的杆件连接端上设有将两者紧固或限位在一起的紧固螺丝。
[0010]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前悬架,采用多杆结构,其杆件采用本技术公开的任一种适用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的碳纤维杆件。
[0011]可以包括:
[0012]前悬架下横臂:采用碳纤维杆件,左右对称设置,每侧两个,位于同侧的两前悬架下横臂的车轮侧连接端连接在同一个角形连接件上,所述前悬架下横臂的车轮侧连接端连接的角形连接件为硬质件,由两个角形连接件侧杆构成,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一端为杆件侧连接端,设有外螺纹,且通过其外螺纹旋接在前悬架下横臂的近车轮端的轴向螺孔上,由此与所述前悬架下横臂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另一端为车轮侧连接端,两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车轮侧连接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且设有向外延伸出的铰接头,所述角形连接件的铰接头设有垂直于其大面的竖向的铰接用通孔,且通过该铰接用通孔铰接于相应侧前车轮总成的悬架连接基础的下部,所述前悬架下横臂的车身侧连接端设有旋接在其轴向通孔上的车身侧铰接头,所述前悬架下横臂的车身侧连接端所旋接的车轮侧铰接头的铰接用通孔为纵向通孔且通过该铰接用通孔与车身铰接;
[0013]前悬架上横臂:采用碳纤维杆件,左右对称设置,每侧两个,位于同侧的两前悬架上横臂的车轮侧连接端连接在同一个角形连接件上,所述前悬架上横臂的车轮侧连接端连接的角形连接件为硬质件,由两个角形连接件侧杆构成,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一端为杆件侧连接端,设有外螺纹,且通过其外螺纹旋接在前悬架上横臂的近车轮端的轴向螺孔上,由此与所述前悬架上横臂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另一端为车轮侧连接端,两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车轮侧连接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且设有向外延伸出的铰接头,所述角形连接件的铰接头设有垂直于其大面的竖向的铰接用通孔,且通过该铰接用通孔铰接于相应侧前车轮总成的悬架连接基础的上部,所述前悬架上横臂的车身侧连接端设有旋接在其轴向通孔上的车身侧铰接头,所述前悬架上横臂的车身侧连接端所旋接的车轮侧铰接头的铰接用通孔为竖向通孔且通过该铰接用通孔与车身铰接;
[0014]前悬架减震器:左右对称设置,每侧一个且横向设置,左右两侧的减震器位于同一横向水平线上且通过减振器连杆连接,所述减震器连杆采用碳纤维杆件,其两端分别连接左右两侧减震器的内侧连接端,所述减震器采用弹簧减震器,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于减震器的内侧连接端和外侧连接端,减震器的外侧设有换向架,所述换向架呈与纵向垂直的平面状,四角处分别设有减震器铰接用通孔、推杆铰接用通孔、车身铰接用通孔及防倾杆连杆铰接用通孔,分别用于铰接减震器的外侧连接端、推杆的上端、防倾杆连杆的上端及固设在车身上的换向架连接件,所述推杆采用碳纤维杆件,上端旋接有与所述换向架铰接的铰接头,下端旋接有与车轮总成的悬架连接基础铰接的铰接头,所述推杆在所述车轮总成的悬架连接基础上的铰接部位紧邻所述下横臂的角形连接件在所述车轮总成的悬架连接基础上的铰接部位,所述防倾杆连杆采用碳纤维杆件,上端旋接有与所述换向架铰接的铰接头,下端旋接有与设置于所述防倾杆拉杆相应侧端部的纵向可调连接板铰接的铰接头,所述纵向可调连接板上设有多个横向的铰接用通孔,所述纵向可调连接板上的铰接用通孔沿纵向均布,所述纵向可调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倾杆的相应端,其中一个铰接用通孔与所述防倾杆连杆的下端旋接的铰接头铰接,可以改变实际所用的铰接用通孔,以改变换向架摆动与防倾杆转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0015]防倾杆:位于车身的下方,邻近车身底面且通过固设在车身底部的防倾杆连接件与车身铰接。
[0016]优选地,两前悬架下横臂的车身侧连接端所旋接的车轮侧铰接头位于相同高度,前后相间分布,两前悬架上横臂的车身侧连接端所旋接的车轮侧铰接头位于相同高度,前
后相间分布。
[0017]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后悬架,采用多杆结构,其杆件采用本技术公开地任一种适用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的碳纤维杆件。
[0018]可以包括:
[0019]后悬架下横臂:采用碳纤维杆件,左右对称设置,每侧两个,位于同侧的两后悬架下横臂的车轮侧连接端连接在同一个角形连接件上,所述后悬架下横臂的车轮侧连接端连接的角形连接件为硬质件,由两个角形连接件侧杆构成,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一端为杆件侧连接端,设有外螺纹,且通过其外螺纹旋接在后悬架下横臂的近车轮端的轴向螺孔上,由此与所述后悬架下横臂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另一端为车轮侧连接端,两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车轮侧连接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且设有向外延伸出的铰接头,所述角形连接件的铰接头设有垂直于其大面的竖向的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的碳纤维杆件,其特征在于设有碳纤维制成的碳纤维杆本体,所述碳纤维杆本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同轴的硬质端管,所述硬质端管的杆件连接端与碳纤维杆本体的相应端插接并粘结在一起,所述硬质端管的外端开设有轴向螺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的碳纤维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杆本体呈管状,所述硬质端管和所述碳纤维杆本体的外露部分的外径相等。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的碳纤维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端管的插接部或所述碳纤维杆本体的插接部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相互插接的所述碳纤维杆本体的端部和相应硬质端管的杆件连接端上设有将两者紧固或限位在一起的紧固螺丝。4.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前悬架,其特征在于采用多杆结构,其杆件采用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悬架的碳纤维杆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碳纤维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悬架下横臂:采用碳纤维杆件,左右对称设置,每侧两个,位于同侧的两前悬架下横臂的车轮侧连接端连接在同一个角形连接件上,所述前悬架下横臂的车轮侧连接端连接的角形连接件为硬质件,由两个角形连接件侧杆构成,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一端为杆件侧连接端,设有外螺纹,且通过其外螺纹旋接在前悬架下横臂的近车轮端的轴向螺孔上,由此与所述前悬架下横臂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另一端为车轮侧连接端,两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车轮侧连接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且设有向外延伸出的铰接头,所述角形连接件的铰接头设有垂直于其大面的竖向的铰接用通孔,且通过该铰接用通孔铰接于相应侧前车轮总成的悬架连接基础的下部,所述前悬架下横臂的车身侧连接端设有旋接在其轴向通孔上的车身侧铰接头,所述前悬架下横臂的车身侧连接端所旋接的车轮侧铰接头的铰接用通孔为纵向通孔且通过该铰接用通孔与车身铰接;前悬架上横臂:采用碳纤维杆件,左右对称设置,每侧两个,位于同侧的两前悬架上横臂的车轮侧连接端连接在同一个角形连接件上,所述前悬架上横臂的车轮侧连接端连接的角形连接件为硬质件,由两个角形连接件侧杆构成,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一端为杆件侧连接端,设有外螺纹,且通过其外螺纹旋接在前悬架上横臂的近车轮端的轴向螺孔上,由此与所述前悬架上横臂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另一端为车轮侧连接端,两所述角形连接件侧杆的车轮侧连接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且设有向外延伸出的铰接头,所述角形连接件的铰接头设有垂直于其大面的竖向的铰接用通孔,且通过该铰接用通孔铰接于相应侧前车轮总成的悬架连接基础的上部,所述前悬架上横臂的车身侧连接端设有旋接在其轴向通孔上的车身侧铰接头,所述前悬架上横臂的车身侧连接端所旋接的车轮侧铰接头的铰接用通孔为竖向通孔且通过该铰接用通孔与车身铰接;前悬架减震器:左右对称设置,每侧一个且横向设置,左右两侧的减震器位于同一横向水平线上且通过减振器连杆连接,所述减震器连杆采用碳纤维杆件,其两端分别连接左右两侧减震器的内侧连接端,所述减震器采用弹簧减震器,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于减震器的内侧连接端和外侧连接端,减震器的外侧设有换向架,所述换向架呈与纵向垂直的平面状,四角处分别设有减震器铰接用通孔、推杆铰接用通孔、车身铰接用通孔及防倾杆连杆铰接用通孔,分别用于铰接减震器的外侧连接端、推杆的上端、防倾杆连杆的上端及固设在
车身上的换向架连接件,所述推杆采用碳纤维杆件,上端旋接有与所述换向架铰接的铰接头,下端旋接有与车轮总成的悬架连接基础铰接的铰接头,所述推杆在所述车轮总成的悬架连接基础上的铰接部位紧邻所述下横臂的角形连接件在所述车轮总成的悬架连接基础上的铰接部位,所述防倾杆连杆采用碳纤维杆件,上端旋接有与所述换向架铰接的铰接头,下端旋接有与设置于所述防倾杆拉杆相应侧端部的纵向可调连接板铰接的铰接头,所述纵向可调连接板上设有多个横向的铰接用通孔,所述纵向可调连接板上的铰接用通孔沿纵向均布,所述纵向可调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倾杆的相应端,其中一个铰接用通孔与所述防倾杆连杆的下端旋接的铰接头铰接,可以改变实际所用的铰接用通孔,以改变换向架摆动与防倾杆转动之间的比例关系;防倾杆:位于车身的下方,邻近车身底面且通过固设在车身底部的防倾杆连接件与车身铰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学生方程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林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